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游刃有余”

时间:2022-10-20 06:32:55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游刃有余”

摘 要: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开展“多元对话”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沉入文本、体验情境;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达到认知上的求异和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入”与“出”;辩证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最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多元对话”教学,应以怎样的方式有效开展?

一、“入”即沉入文本,体验情境

所谓“入”,即师生通过搜集、处理文本所蕴涵的言语信息,融入文本深处,沉入文本世界,达到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继而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

1.注重教师与文本对话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解读。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

2.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是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调动自身的阅历、生活经验与文本对话,要自觉体悟文本的审美内涵与艺术底蕴,要对文本进行探究性阅读,从而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出”――跳出文本,训练思维

最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笔者以为“入乎其内”就是指欣赏者感悟到作品的情意美和艺术美,全身心地沉入作品的意境中,甚至与作家“同呼吸,共命运”;“出乎其外”就是指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对作品的个性解读与创造。

三、对“入”与“出”的辩证思考

1.“入”是前提和基础,“出”是目的和归宿

阅读教学中的“出”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走出文本,将“入”所习得的方法运用到其他文本的阅读中,即学生对文本及作者的摆脱、超越和审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对经典范文的学习让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文章作法,即“入”是为了“出”。

2.“出”反作用于“入”,会促进更深层次的“入”

阅读教学中学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建构新的意义,即为“入”;同时,学生在将知识充分内化后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解决以后遇到的相似情境或问题,即为“出”。而当“入”转化为“出”后,“出”能反作用于“入”,以促进更深层次的“入”。

总之,阅读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同时又要善于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超越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方法,提升能力。阅读教学只有做到“入”与“出”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出神入化之境。

(作者单位 江西省分宜中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方法 下一篇:比较阅读中常见的比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