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教学中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20 06:26:47

儿科护理教学中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 要:批判性护理能力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在儿科护理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这项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并未落到实处。本文基于此来分析儿科护理教学中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4a 文献标识码:A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方式,进而改善思维方法,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思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时期。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从事护理职业的人员要有批判性思维,这是现代护理观的要求。为此,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对护理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做了一定的研究,认为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校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加入学生批判性思维评价这一模块。

1.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有着良好批判性思维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提问的人,这是一个批判思维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对事物开展批判性思维活动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对于那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教师也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当学生在思考时迷失方向,无法继续思考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并适当予以提示,指引学生解决问题。

2.注重自学模式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主导课堂, 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很难提高。因此,要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以“外科护理学”这一课程为例,在学习这一门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自学,要求学生针对具体内容自行制订好护理计划。学生一开始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并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学环境的民主化

只有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不受压抑,才会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护理学校的学生年龄往往较小,习惯于服从教师的意见 ,教师如果比较武断的话,则很容易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主动向学生征求他们关于课堂的意见和看法,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挑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与教师和课本不同的看法和观点。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看法,教师要积极热情地进行解答,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要敢于向学生承认,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知错就改是一种拉近师生距离的好方式,同时,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活动。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学生会不盲从,有自己的见解。在不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民主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教学环境。

4.总结

每一位从事护理教学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的护理人员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的护理人员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邹 恂.护理程序入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0.

[2]岳晓东.批判思维的形成与培养:西方现代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0,(10).

上一篇: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下一篇:礼仪训练与行为自律的实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