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城镇化的特殊性及路径选择研究

时间:2022-10-20 05:38:25

拉萨市城镇化的特殊性及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发展中国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拉萨市地处高原,是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其经济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限制,在加快现代化的进程中,城镇化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拉萨市城镇化;特殊性;路径选择

一、拉萨市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一)现状概述

1.拉萨市城镇化现状概述。拉萨市自治区的首府,是城镇化的典型代表城市。布达拉宫的建设,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在当时聚集起来,同时相当一部分为皇室服役的手工奴隶以及个体生产者渐渐发展成为许多的手工业作坊,慢慢形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大昭寺,小昭寺等以八廓街为中心的商业集市和居民点。直到目前,拉萨依然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体来说,拉萨市的城镇化呈现出几个主要特点: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城镇化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城镇整体发展不均衡,空间密度大;城镇辐射能力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服务功能差。

2.拉萨市城镇化的特点。中央政府主导,市场机制作用微小。拉萨是由政府主导型的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城镇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和对口援助。市场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并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不会改变。

文化性浓厚,宗教对于拉萨市城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和影响作用。拉萨市的地域文化浓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是拉萨市的一道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

独特的高原建筑风格。拉萨市独具一格的红宫,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色拉寺,哲蚌寺和布达拉宫诸多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建筑,还有其中所蕴含的独特的宗教文化典故,使得拉萨这座城市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还有一些饮食文化,糌粑,青稞,酥油茶,都给拉萨城镇增添了很多魅力。

(二)影响拉萨市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因素分析

1.自然人口条件。劳动力总量丰富,人均增速快。拉萨市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相对于本地区城镇经济发展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这一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是很丰富的。

拉萨适宜耕作的土地十分稀少,有限的更低质量也不高,且分布分散,导致了以农业为生的人口高度分散不易集聚;农牧民因为牧草地的畜牧能力低,也增加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困难度

2.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结构单一,供需矛盾大。高原地区特殊地形和对保护生态的要求,限制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也由于分工度底,市场和交换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动力明显较弱。由于没有二,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的发展存在这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风险。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资本过剩的发展阶段,为拉萨引进资本提供了丰富的来源,拉萨在大力引进资本,大力扶持非公经济,大力发展资本雇佣劳动性企业时,也该考虑发展以土地资源为依托的合作社类似的经济形式。

(三)拉萨市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1.重点发展服务业,不断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改革。在城镇社区建设和治理方面,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在发展城镇化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2.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等形式,吸引和引导农牧民在拉萨市周边建房,从而衍生出一系列诸如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产生一些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解决农牧民脱离土地生产的收入问题

3调动民间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民间组织的参与度,共同参与拉萨市城镇化建设,

二、拉萨市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措施分析

(一)影响拉萨市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措施

1.宏观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三级城镇化发展委员会,切实发挥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城镇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县级城镇化发展委员会负责编制本县区域内的城镇发展规划,使得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地(市)级城镇化发展委员会负责编制地(市)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对辖区内的县级城镇化发展规划进行审查,确保统筹发展。在自治区的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引导下,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相应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注重人口协调的聚集效应。

2.人口政策。引导和鼓励农牧区农牧民人口向城镇聚集。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切实完善农牧民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劳动力加速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同时,在城镇教育,医疗为生,住房,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城镇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给拉萨市进程居民提供良好的社区高品质生活。另外,从实质上取消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进程后居住的阻碍。加强对农牧民的适应能力培训,使得农牧民更快适应城镇生活方式,促进进程农牧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扎实稳步的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拉萨市应以县为单位,在地区所在地以乡镇为单位,在县城就以村为单位建设为乡村农牧民提供服务的为适应城镇化和就业的综合性社区,这个社区旨在为农牧民就业提供全面廉价和优质的服务。

3.产业政策。拉萨市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其独特的高原地势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加上藏传佛教的传承,适宜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为首要目标,不断开拓和丰富旅游线路和景点,确保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的旅游产业体系平稳发展。逐步扩张城市的旅游就业容载量。是旅游业成为拉萨乃至的支柱产业,同时增进拉萨与祖国内地人民文化交流,切实推进拉萨的城镇化跨越式发展。

(二)拉萨市城镇化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筹城乡,布局合理。坚持产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相协调,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配置相适应,二者与保护生态想结合,把统筹发展贯穿于拉萨市城镇化进程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开发,高效生态的路子,形成拉萨市城镇化引导周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

2.产业支撑,促进就业。培育和积累城镇化的经济基础,特别要推进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牧民的增收途径。

3.改进设施,完善功能。政府及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基础设置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居住条件,使得拉萨市更具有能力去承接农牧民的人口迁移,确保农牧民“进得来,留得下”,促进人口集聚,改变整个地区的人口分散的局面。

4.健全机制,以大带小。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拉萨市为中心,以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和林芝县为主体的重要公路干线,以这些干线边上的城镇和所在地周边条件有优势的县级乡镇为辐射,初步建立起现代中心小城镇,以农牧民为住的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文化底蕴厚重,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作者单位:大学)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组.《“十二五”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2]王振中.《中国的城镇化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3]费孝通.《中国城镇化道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4]蒋贵凰.《我国发展中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5]王克忠.《城镇化路径》,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6]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年3月.

上一篇:以案例探析网络侵犯法人名誉权若干问题 下一篇: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与前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