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简约课堂,丰润语文教学内涵

时间:2022-10-20 03:03:07

建构简约课堂,丰润语文教学内涵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量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运用语文的能力,简约课堂,就是要让简化课堂的设计结构,让课堂“形简神丰”,从而构建更能够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多年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总结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构建简约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中,笔者以初中语文苏教版版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比促简”、“以点促简”、“以题促简”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见识浅陋,敬请诸位指教。

一、以比促简,链接生活

对比是一种最常见的写作手法,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手法。对比手法的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俗话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作品是一种生活的写照和“镜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体悟中,直接形成对课文最本真的感悟,真正的对课文进行理解,达到了“不教”却“已教”的效果,从而简化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中有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雪》,文中作者对南北两国的雪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两种不同地域环境下雪的特殊状态,描绘出了两幅极具特色的画面,赋予雪两种不同的情感和氛围,给读者以极佳的审美享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体验到文中对雪的描写,我让学生自由结组,讨论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雪景和雪花的各种状态,并总结成一份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对比和借鉴,学生积极性十分高涨,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对雪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也在与生活的链接中,对比印证了书上所学,对书上知识的认知也更加客观和深刻。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作为听众的学生还不时举手发表意见,对台上学生的讲话进行补充和纠正,整个课堂在十分高效和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通过这种链接生活的方式,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提高起来,整个课堂的教学在提升内涵的基础上被极大简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中有高尔基先生的一篇文章《童年的朋友》,,课文中有一句“‘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这句你们是怎么理解的?这句话是一句责备,为什么还要‘小点声说’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接着我提醒学生:“如果你的最好的朋友没有完成作业,你会大声跟她说还是小声说?”“小声说”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老师,我明白了,外祖母其实已经原谅作者了,询问原因是怕作者被责骂,表达了外祖母对作者浓浓的关怀和爱。”联系了生活经历,学生能够感悟更深。

通过链接生活来构建简约课堂,其实就是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把日常生活引申回课堂中来,使两者成为一个互相促进的良好循环,构建更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不“受罪”的情况下,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二、以点促简,长文短教

很多学生在通读课文的时候,常常出现课文读完不知所云、不明其意的状况,究其根本,是学生没有把握住课文中的“点”,这个“点”,其实就是课文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有意地引导学生,通过关键点来把握课文,从而简化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背影》中,朱自清先生就对父爱进行了感人肺腑的描写,这就成为文章感情的一个共鸣点,而体现这种亲情的“背影”,就成为理解课文的关键点。文中的父亲为了给作者买几个橘子,艰难的穿过了一道又一道障碍,让人潸然泪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体现“背影”的描述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这些背影的描写,作者刻画出一个平凡而高大的父亲形象,将父爱诠释的淋漓尽致。全文一共四次写到背影,最开始使用背影点题、然后是买橘子时艰难的背影、离别时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以及作者思念里的背影,这几次背影都通过朴实的语言,刻画出父亲对作者浓厚的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这种背影背后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将思绪融入到文章里对背影的描述当中去,通过对不同“背影”的深刻理解和区别分析,来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再如,在鲁迅先生的《社戏》这篇文章,这是一篇在理解上比较有难度的文章。我在讲解时,会比较注重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讲解时会与学生一起分析,抓住其中的几个关键点,对全文进行思考。用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分析,“同学们,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伙伴领着‘我’去看社戏时,双喜告诉‘我’,这场戏中,那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怎么知道的?说明了什么?分析一下双喜对‘我’怎样的态度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回答到:“说明双喜已经看过,他是特意为了陪‘我’才来看的。表现他对‘我’的友爱和热情。”抓住文章的关键点,用这些“点”来增进理解,从而简化教学讲解。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通过对某个关键点的把握达到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大大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步骤和进程,使得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简洁明了。同时,学生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奠定了一个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意义。

三、以题促简,放飞想象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大都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和传递,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被大大压制,因此,教师不妨在教学课堂中以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获得探索知识的快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例如,九年级上册中有一课《绿》,在这节课的教学上,我就以题促简,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我给学生提出,“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一句里面,“我”字重复出现两次,是否是写作上的赘余?学生在拿到这个问题后,积极地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说是赘余,明显可以省去一个“我”字,有的学生说不是。看到学生明显在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我给学生引导道:“其实作者这样写,是在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表现出作者惊诧的心情”,并让学生思考为何作者会故意这样写。学生讨论后得出,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梅雨潭的绿色是充满动感与生机的绿色,象征出了蓬勃的生机,而这种生机的感染力是十分强大的,作者就为这种生机所深深感染。

再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枣核》这篇课文,课文本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而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这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我会对学生进行提示:“同学们,“枣核”在这篇课文中有什么用意?”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们在阅读时有了目标,再通过“枣核”的作用联系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分析枣核在文章的具体作用,通过枣核的描写、前后事件的关联来书法作者的一种感情,以小见大,反映实际生活。在找到答案的同时,等于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理解,从而能够理吃透文章,达到了简化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

通过这样的形式,整个课堂避免了以往繁杂的教学步骤,学生在听课时也不会因为课堂的内容繁琐、教学枯燥而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以题促简的方式能蛞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自主地闯过一道道思维“关卡”,从而实现了教学课堂的简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上三点,就是我自己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有关简约课堂建设的思考和经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运用多元化的理念,不断对简约课堂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其教学模式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不足之处,还望诸位批评指正!

上一篇: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下一篇:“问题伴学”,让语文课有了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