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秦安县学校体育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02:47:34

浅析秦安县学校体育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对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学校体育必然面对改革。地处经济落后的秦安县的学校体育,在全国这个“大气候”的影响下,也进行了改革。本文就秦安县学校体育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秦安县 学校体育 体育改革现状 改革对策

回顾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是在苏联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与建设的要求,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对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学校体育必然面对改革。前一个时期,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学校的体育教学进行了改革,但就学校体育改革的总体效益来看,充其量也只是各组成部分的改革效益之和。而体育统计学告诉我们:一个合理的总体效益大于部分之和,这就是说,改革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 秦安县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分析

1.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忽视思想教育,重竞技、轻普及、抓少放多、忽视面向全体同学的教育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成为“分数第一”,单纯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少数学生的选拔,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效果,而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 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上,一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变成单纯围绕体育达标和中考体育加试项目的反复练习与考试课。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却篮球不会打、足球不会踢,单杠双杠没学过、山羊跳箱没见过。这样做,实际上是把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简化为只提高少数运动项目的成绩。二是选用教材简单、重复、单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停留在低水平无意义重复阶段。各年级所教内容重复太多,水平接近或相似,或者只教给学生单个技术而无实战应用与相关的理论。

3. 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有些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停留在“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或者搞“一刀切”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千人一面,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负荷。要么就干脆来个“放羊式”,“一个哨子两个球,晒晒太阳吹吹牛”,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造成秦安县体育教学效果的外部因素

1.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秦安县学校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特别是安排二个或二个以上班同时上体育课时,严重影响到学生活动空间及有效利用运动器材,造成运动密度、强度、量均不足。学校办学经费紧张,近年来,各个学校每学年体育器材增添经费,平均每生不到1元钱,这点杯水车薪的经费,面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是不言而喻,加上自然损耗和个别学生的人为损坏,更是雪上加霜,与省里规定的场地器材要求相距甚远。

2.兼任体育教师力不从心。秦安县大约有60%的学校全校连校长、教导员在内只有10来个教师,这些人,又要教语文、数学、英语,还要教音乐、美术、体育,有的教师平均每周有18节以上,哪来精力去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呢。因此,体育课往往成为放羊式(从开始到课完学生一直自己自由活动)、一球式(给学生一个球,让学生自己自由玩到课结束)、或者让学生处理各科作业(既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又可以提高主课的学业成绩),于是,出现了这种局面。

3.评估导向失范。秦安县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没有把体育课程纳入评估范围。一些学校就连期末体育教师的奖金发放,体育科任教师也只能享受语数英教师的7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4.社会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之一,农村学生就生活、学习环境而言无非是家庭、学校二点一线。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对子女求学的主要愿望,追求的是“优质壮”、“跳农门”,而对子女参加体育活动有过激的偏见,对干扰子女参加体育活动的有之,对参加运动队训练更为反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对农村学生体育效果的负效应无疑是直接的诱因。

5.自然环境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之一

各种气象条件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程度差异很大。春秋初冬季节,学生的内脏器官较容易适应,而初夏冬季就需要一定的调节。秦安县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室内场地,因此,雨天课的内容就显得单调。并且,有不少班级把体育课改为“考试课”、“自修课”、“自由课”。

三、秦安县体育教学现存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应以法治校,坚决贯彻国家颁布的有关体育法规条例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文件要求。“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及其重大意义的认识”,关心体育教师实际困难,在政治思想、学习进修、晋职提薪等方面给予关怀和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投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中。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教师是日常体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教师体育专业的改革,加强体育专业的建设;根据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研究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培养出适合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师资。

3.合理选配教材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彻底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功利思想与短期行为。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场地与器材的制约性。

4.改革体育成绩考核的方法。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5.加大体育教学的检查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检查,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既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检查时,必须做到“八有”,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器材、有比赛、有奖惩、有效果。特别要加强体育课程的课堂督导,实施体育教育课堂听课制度,对不开齐课程的学校,挪用体育课时的教师必须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体育科目教学落到实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要采用激励机制,让体育教师能乐于从事体育教学。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下一篇:The Implication of Peer Feedback to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