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时间:2022-10-20 02:20:08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的几个突出特点,提出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双元制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The German "Dual System" Teaching Mode of Occupation to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llege Enlightenment

MA Yanyang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several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al system" in German occupation teaching model, proposed by the German "dual system" teaching mode in our hospital occupation in reference to the reform of teaching.

Key words dual system; teaching mode; occupational education; revelation

0 引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是全球公认的职业教育成功典范之一,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这与德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政策法规、教育体系、人口现状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运行,首先得益于德国的教育政策法规。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德国职业培训法》,职业培训法对企业参与职业培训以及学校职责有明确的规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培训中来;各州政府颁布有相关学校法规,负责各层面的教育;另外德国有雇主联合培训会、行业协会、手工业行会、工业和商业行会等组织机构,也参与职业教育的多项工作,由雇主联合培训会、行业协会协调企业与学生的雇佣关系以及企业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工作,由手工业行会、工业和商业行会保障和监督双元制教学的协调运转。总之,参与职业教育的各方面都要在培训法之下协调,都在为双元制教育做贡献,形成了多方位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

我们学习德国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深刻分析与慎重思考,进行变通的借鉴,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教育特色。我院一直以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为动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下面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的几个突出特点出发,分析我院职业教育电子改革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的几个突出特点

1.1 多方位“双元制”,保证职业教育有效实施

教育机构双元制,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育,学校着重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着重负责实践技能方面的职业培训,双方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组织教学、培训的各方面内容;法律制度双元制,学校主要依据各州政府指定的学校法规实施教学,企业主要依据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法实施职业培训;主管单位双元制,企业的职业培训主要由联邦政府主管,学校的教学主要由各州政府主管;学生身份双元制,学生在大学是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学习,在企业是以学徒的身份进行培训,与企业签订了培训合同(在德国培训合同被认为是劳动合同的一种),一般培训生在企业实践时都有师傅指导,让学生能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教考制度双元制,实施教考分离,由相关行业协会在考试委员会的监督下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委员会成员有企业、学校、各行业协会的代表组成,保证双元制各层面的人都参与,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合理;学生证书双元制,学生通过双重身份的学习与培训,毕业时可获得两种证书,一是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二是企业根据学生培训内容,通过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教育证书。

1.2 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目前德国大约有350种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每种培训职业都有明确的职业能力标准,该标准以企业实际要求和社会需求为依据,并及时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及社会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与修订,培训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核心课程框架,设计核心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设计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进行对口企业、实际岗位的零距离培训,从而紧跟企业岗位需求,适应企业发展。

1.3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

“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形式分两种,一种主要针对从实科中学或普通中学毕业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或上专业高等学校的学生而言,学生每周在学校进行1~2天的理论学习,在企业进行3~4的职业教育;另一种主要针对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或“双元制”的大学生而言,“双元制”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的同时就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他们一般在学期正常时间在学校上课,假期回工厂上班,企业支付相应的工资,而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的学习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学校学习,期间穿插有与企业实际较吻合的实践环节,第二阶段学生选择一个企业或机构,与企业或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参加对应的职业培训,一般学生在就业时大多选的都是自己参加职业培训的单位。“双元制”教学模式下所有学生,不仅要参加理论知识的考试,还要参加由考试委员会组织,行业委员会统一出题的职业培训考试,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工学交替”教学形式保证了职业教育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有效对接,使学生毕业即可成为手工业者人士,直接上岗。

1.4 课程设置模块化

将专业所有课程及培训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对模块学习需要做何种准备、该模块的课程种类、前导与后续模块的衔接以及考试等都有详尽的描述。每一个模块都有详尽的模块说明,模块说明对理论学习、实践学习、自学(或在线学习)、学分、总课时等环节都做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每一个模块都列有详尽的模块目标,具体分为教学目标、内容目标和方法目标,每个目标都很明确,具有可操作、可考核性。比如教学目标就涵盖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方向、掌握分析的能力、交叉学科的能力、去评价(评论)的能力、创新应用的能力等。如此严格详尽的模块说明,对老师和培训人员来说是一种压力,对学生来说既可根据模块说明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又可以以模块说明为依据对教师进行监管。

1.5 考试制度实施教考分离,体现真实学习效果

“双元制”教学模式下,考试是很关键的环节,每门课程或培训都有比较详尽的考试规定,所有课程与培训实施教考分离,由政府委派相关行业协会出题,由考试委员会组织管理和监督考试的各个环节,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合理与权威性,学生的每门考试通过后会获得考试说明书,相当于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考试说明书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后的工资水平,因此在这种教考制度下,也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在中国现实社会条件及法律制度下,不可能完全套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但我们可以学习其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借鉴其优秀教学组织管理经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院现状,分析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启示:

(1)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而劳动的场所就是企业。我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鼓励校企合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后继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之路,学校应以“服务企业”为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实施育人计划,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寻求校企共赢途径,努力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之路。

(2)以企业需求、市场导向为依据,展开深刻广泛的调研,由企业代表、学校教师、行业专家等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时根据社会需求与生产结构变化动向,分析专业培养可行性,及时调整专业机构,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转变专业教学方式,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借鉴德国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关系,进一步细化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说明等,使其在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中真正起到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的指导与监督作用。

(4)实行教考分离,严格学籍管理,考核力求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威严,使学生尊重教师,重视学习的各个环节,重视考试,鞭策其好好学习。

(5)教学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理论服务于实践设计教学内容,引入行业职业标准,重视实践环节的学习与考核,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去要求学生,让企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实践操作中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思维方式、协作意识、判断与评估能力、职业道德,使学生学会工作。

3 结束语

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要达到德国等国家职业教育水平,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地方,我们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其关键在于如何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平花.教育学课程内容模块化动态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国教师,2009.

[2] 杨春生.德国职业教育初探.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3] 刘育锋.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4] 赵居礼.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上一篇: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性教改初探 下一篇: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