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根本 让智障学校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力

时间:2022-10-20 02:09:16

以学生为根本 让智障学校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力

摘要:智障学校的语文要开放才会跟上时代的要求,才会适应智障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以智障学生为根本”,才会让智障学校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力。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所以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学生为本整合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变单科内容为综合内容,使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综合地学习与语文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比较全面地学习各方面的内容,使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学习。培智教学的课堂也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各种感官,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机会,让智障学生动起来。使静态的课堂动起来,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亲身感知、体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学得技能。当然,面对判断能力较低的智障学生,更应该把德育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整合教材 大胆创新 走进生活 获得知识

正文:

普通教育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素质教育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也相伴而来。智障儿童虽然智力有缺陷,但却和普通儿童生活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也需要坐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里听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课程提出的四大理念之一。智障学校的语文也一样要开放才会跟上时代的要求,才会适应智障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以智障学生为根本”,才会让智障学校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力。下面就此谈谈我在新课改背景下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变单科内容为综合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并且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的陈旧已经和现实与学生脱节,基本不适应在校智障学生的学习。所以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学生为本整合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开放。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也强调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中以综合为主。所以我们要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变单科内容为综合内容,使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综合地学习与语文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比较全面地学习各方面的内容。使智障语文教学内容焕发生命力。比如:我在教学第四册课文《蔬菜》时,综合了生活适应、数学、游戏、常识等学科的教学。先带学生一起到菜园里收菜,一边收一边说说平时我们吃的是这些蔬菜的哪一部分?回到教室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各种蔬菜,并同时说一说有几种蔬菜,再数一数红萝卜、白萝卜、西红柿各有几个?大白菜又有几棵?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摸摸蔬菜,说说名称。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一些生活常识,进一步认识了各种蔬菜,并且复习了10以内的数数,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学内容的综合不是简单的拼凑、增加或删减,而是要使所组合的内容有机的整合,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比如在看图读拼音识字《日月》的教学时,以语文为主线,综合其它学科的内容,使组合的内容互为补充,合成整体。加上儿歌,使智障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太阳、月亮的特征;再通过画一画,写一写,使智障学生把汉字和物体一一对应,在物与字之间建立感性的联系。这样使各部分内容不仅在巩固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各学科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对旧教材里大量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并通过报刊、网络等渠道搜集一些篇幅适度、内容生动、富有情趣又蕴涵丰富的文章拿来指导学生阅读。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方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把“源头活水”带给学生和老师。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智障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从智障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出发,以学生现有的经验为基础的,使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学习。

由于智障学生智力和适应的局限性,他们在学习经验的迁移上存在较大困难,因此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既不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也不会为他们所接受,更谈不上能够促进他们发展。所以根据智障学生具体直观、概括、抽象水平低的思维特点,我们变书面的抽象内容为生活的直观内容,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智障学生在具体形象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现行特校教材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相对偏窄、偏旧。因此我大胆突破教材的编排,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摄取生活、引入新课,联系生活、学习新知,实际运用、巩固新知,语文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大胆摒弃旧的教材观,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可创造的学习空间。如在学习“家电用品”时,凭借教室里的实物以及学生平时用到的观察的家电用品,把生活搬进课堂,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有效学习。智障学生说出了很多词语,如:电灯、电风扇、电视机等,有些连老师都没想到的词语也从他们嘴里说出来了。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家电用品的用途:“夏天,好热啊,我们就可以吹吹(电风扇);妈妈用(电饭锅)做饭;头发湿了,我们用电吹风把它吹干;晚上,爸爸打开(电视机)和我一起看电视??”。把书本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挖掘身边的鲜活材料,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让他们在今后生活中学以致用,使老师和学生一同走进生活。把语文教学向生活开放,使培智语文的教学内容摆脱课本的束缚,成为生活化的内容,更好地为智障学生学习知识、学会生活服务,成为适合智障学生的生活化的语文学习。

三、解放学生的各种感官,让智障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传导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同认识、共同促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叶圣陶的六大解放理论中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解放儿童的嘴巴,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要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培智教学的课堂也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嘴巴等各种感官,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机会,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由,让智障学生动起来。

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更是这样。我在每节课上尽量解放他们的各种器官,让他们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使静态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能全身心地动起来。如在教学课文《学做家务》时,我的第一课时就是在厨房里上的。我让他们通过看、摸、想、说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各种厨房用具,指导大家一起做家务:扫地、收拾桌子、清洗锅勺碗筷??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他们不仅认识了厨房用具,还学会了许多表述的词,还学习了做家务。在此基础上,当第二课时学习生字词时,学生的兴致就更高了,都想把自己认识的厨房用具、会做的家务事写下来。有了第一课时的亲身体验和铺垫,第二课时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多了。又如:在教学第六册《课间活动》时,可先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操场上自由活动,再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活动情况及内心感受,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写写刚才活动时所看到的情形,最后再让学生熟读课文。这样学生对这篇课文很快就理解了。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尽量使静态的课堂动起来,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亲身感知、体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学得技能。

四、道德教育的内容要始终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语文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重要内容,而不能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面对判断能力较低的智障学生,更应该把德育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对低年级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应该从最为基本的行为习惯和是非判断能力开始,如《有礼貌的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而对高年级学生则应引领其进入更高的人文境界,如在教学《一定要争气》这一课时,教育学生学习童第周不畏困难不气馁、刻苦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写读后感。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可以挖掘,如“讲文明,守纪律,学先进,做好事”等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胜枚举;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爱清洁、讲卫生的内容也不缺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多给残疾孩子一些尊重、欣赏,多给残疾孩子一些帮助和引导。

语文课程要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智学校老师面对老教材的实际情况,也要大胆创新,整合教材,走进生活,在教学内容上开放,教学方式上创新,建立适合智障学生的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将新理念付诸实施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特教人不断的开发与创造,从而让我们的特殊孩子伴着新课程成人、成材。

上一篇:风花雪月总关情 下一篇:“家园共育”观念下幼儿“规则意识”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