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三部曲》的多元叙事主题分析

时间:2022-10-20 01:12:32

《家庭三部曲》的多元叙事主题分析

[摘要]在《家庭三部曲》中,李安创设了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采用多元叙事主题,细腻地勾勒出全球化语境下人们的社会生活形态。中西跨文化语境中的和而不同;代际语境中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婚恋语境中的多元婚恋观:女性话语语境中女性的隐忍与妥协。这些叙事模式交相辉映,错综复杂,层层铺展,贯穿三部电影始终。对《家庭三部曲》的多元叙事主题展开分析,可以更充分地展现李安电影的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关键词]《家庭三部曲》;多元;叙事主题

《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是李安电影创作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部重要作品,创作的主题都是家庭,因此被誉为《家庭三部曲》。在这三部电影中,李安创设了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采用多元叙事主题,细腻地勾勒出全球化语境下人们的社会生活形态。综观三部电影,可以发现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社会文化语境,如中西跨文化语境、代际语境、婚恋语境和女性话语语境等。多元语境中的叙事主题交相辉映,错综复杂,层层铺展,贯穿三部电影始终。不同叙事主题的冲突与融合,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张力,还延展了影片丰富的人性内涵。多元叙事主题是李安创作《家庭三部曲》的重要风格与特色,也是李安电影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每一个叙事主题展开分析,可以更充分地展现李安电影的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一、《家庭三部曲》的多元语境分析

叙事都是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展开的,语境赋予了叙事的涵义,深化了叙事的主题。语境概念最早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他把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家庭三部曲》三部电影的情景语境都是以家庭为核心,以家庭成员的活动范围和社会交往关系为辐射的具体场景。《推手》和《喜宴》的故事都发生在美国,《推手》中的中国父亲来到美国和儿子家人团聚,本想就此安度晚年,却未能如愿;《喜宴》中的父母在中国听到儿子要结婚的消息,迫不及待地来到美国准备儿子的婚礼,意外却接二连三地来临;《饮食男女》的故事发生在台湾,父亲和女儿们围坐在餐桌前吃着父亲准备的大餐,却各怀心事,六次家庭聚餐,六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宣布。三部电影的文化语境呈现多元化,有中西跨文化语境、代际语境、婚恋语境和女性话语语境。《推手》和《喜宴》主要是在中西跨文化语境下展开叙事,《饮食男女》主要是在婚恋语境和代际语境下展开叙事。在多元语境中,女性话语语境是隐藏在其中的,主要是为了构建男性话语语境中的叙事主题和承载叙事意义。

二、《家庭三部曲》的多元叙事主题分析

李安曾经说过《家庭三部曲》是关于“一个家庭解构和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安不仅在多元语境中讲述如何“解构”,还以含蓄的中国式留白来“重新建构”。解构与建构在多元叙事主题下展开:中西跨文化语境中的和而不同;代际语境中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婚恋语境中呈现的是人们的多元婚恋观,展示的是对婚姻与爱情的开放包容。以上叙事主题都具有显性特征,而女性叙事主题则是一条隐性的线索,极易被忽略,但正是女性们的隐忍与妥协,才最终成全了家庭的重新建构。

(一)中西跨文化语境中的叙事主题:和而不同

李安对中西文化都有深刻的体验和独到的理解,《家庭三部曲》代表着当代台湾电影在东西文化冲突和交融这一叙事主题上审美创造的最高成就。[1]《推手》片头就以蒙太奇手法展现了朱父和美国儿媳之间的冲突。冲突的本质在于两种文化对于空间的需求、家庭的观念以及交际规则不同,而中国文化所体现的群体意识,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为宽容。因此打太极的朱父气定神闲,敲键盘的美国儿媳烦躁不安。而且在这些冲突的细节中,朱父一直在宽容忍让,暗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如练完太极轻轻地搬回凳子;正投入地听京剧时无奈地接过儿媳递过来的耳机;微波炉爆炸时被儿媳训斥却一言不发;看到儿媳跑步时面露慈祥的微笑;儿媳写作时端来一杯茶水放在她的桌子上,等等。《喜宴》中的冲突是父母的传宗接代观念和自我价值观念的碰撞,归根结底是以“他者”为中心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中西文化价值观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叙事主题中,和而不同作为中国哲学智慧的最高境界,成为最终的解决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以宽容的胸襟包容了所有的差异。《推手》中,父亲的委屈成全最终得到美国儿媳的认可,她在新家为父亲挂上了一把中国宝剑;《喜宴》中,父亲给雷蒙送上了他的红包,并第一次用英语跟他说“我听,我看,我懂”。正如李安自己所说“在骨子里面,我还是用中国人的眼睛在看世界”。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和而不同”正是李安在中西跨文化语境中采用的叙事主题。只有承认中西文化差异,才能促进人们对异质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最终达到整体的和谐,融合共存。

(二)代际语境中的叙事主题:冲突与和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代际语境中,父亲具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父亲的话语权体现在多方面,如“仁义”“尊卑”“忠”“孝”等,而父亲的权威一旦对子辈构成抑制,就会导致子辈的反抗和突围。[2]《推手》一开始,晓生一心要尽孝,并努力在妻子和父亲之间维持平衡。餐桌上的细节暗示了这种努力,他一边用刀叉吃媳妇递过来的菜,一边用筷子吃爸爸给他夹的菜;一边跟妻子说英语,一边又跟爸爸说汉语。当父亲第一次无意走失时,平衡完全被打破,冲突升级。《饮食男女》中对两代之间的冲突叙述得更为细腻。星期天的晚餐是父亲话语权的象征,三个女儿谁都不敢反抗。家庭成员团聚的时刻,却总有意外的消息宣布,先是家倩投资房产打算搬出去住,接着又是家宁未婚先孕,再就是基督信徒大姐家珍闪婚,所有的事情都在反抗父亲的话语权威。二女儿家倩说:“不过想到要离开那个家,一切都值了。”一句话概括了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与反抗。

对于父子之间的冲突,李安一直都在探索和解的路径。《推手》中的和解是父亲既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又与儿子的家庭保持密切关系,还得到了儿媳的理解;《喜宴》中的和解是父母默认了儿子的性取向,儿子也完成了父母传宗接代的心愿。《饮食男女》中的和解是父亲和女儿们既追求各自的幸福,又重新建构了家庭。李安说:“处理父亲形象十分有助于我的生活与创作,有着净化与救赎的功能。”[3]父亲的话语权在三部影片中越来越弱,从《推手》的强势主导,到《喜宴》的无奈认同,最后是《饮食男女》中的父女话语权利平等,追求各自幸福。代际语境这一叙事主题由冲突走向和解,李安成功化解了父亲带给他的压抑和阴影,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三)婚恋语境中的叙事主题:开放与包容

婚恋语境是社会文化语境的一个缩影,婚恋观体现了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价值观取向。《家庭三部曲》中容纳了多样化的婚恋形态,包括《推手》中的跨国婚姻、儿女撮合父母等;《喜宴》中的同性恋、父母催婚、父母安排相亲、假婚真结、父母晚年生活等;《饮食男女》中的分手后关系、幻想恋爱、闪电结婚、未婚先孕、单亲妈妈、老夫少妻等。但是在多样化的婚恋形态中,也有一些不能被接受的话语。如家倩的前男友告诉家倩他要结婚了,并问她“我们的‘朋友关系’是不是还维持跟过去一样?”时,家倩立刻离开,慌乱地走到楼下,扶住一根柱子平息自己。

《家庭三部曲》中对多样化婚恋形态呈现开放与包容的态度,但是这一叙事主题是逐层递进、渐渐明朗的。以父亲对婚恋的态度为例,在《推手》中,朱父虽对陈太太有好感,但一直也没有表明,还尽量遮掩。陈太太对朱父也有好感,但不满意女儿的摆弄,哭着说她们“嫌我老了”。朱父明白事情真相后离家出走,在给儿子的信中,朱父说:“谢谢你的好意撮合,我们两个老人家这点志气还是有”,这点“志气”就是传统中国婚恋语境中的“晚节”。直到影片结尾,两个人都离开儿女独居,遇见时也只轻轻地问了一句“下午有事儿吗?”。结局暗示了两人结合的可能性。与此相反,《饮食男女》中的父亲在一次全家聚会中,不想再委曲求全,抛开顾虑,用和女儿一样的方式宣告了自己追求婚姻幸福的态度。比起《推手》的欲说还休和《喜宴》的折中求全,《饮食男女》更加直接明朗,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四)女性话语语境中的叙事主题:隐忍与妥协

《家庭三部曲》主要探讨的是父亲话语权利下的社会文化,在多元语境中,女性话语始终处于被隐蔽、被压抑的境地。[4]在女性话语语境这一叙事主题中,李安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独立、坚强、隐忍的女性,历经了情感挣扎,最后选择妥协。《喜宴》中的威威一个人在美国拼搏,为帮伟同假结婚,最后同意留下孩子,不仅满足了伟同父母内心深处香火传承的大愿,而且成功化解了两代之间不可避免的观念冲突;[5]但三个人的“和谐婚姻”隐藏了威威的个人幸福诉求。《饮食男女》中漂亮能干的家倩第一个提出离家,但却为了父亲放弃出国晋升的机会,最终成为家庭的守候者,接管了父亲的厨房,唤醒了父亲的味觉,维系了整个家庭。与此相反,不具备隐忍、坚强、独立特质、不妥协的女性在电影中就成为被嘲讽的对象。锦荣妈妈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她不仅要靠女儿们养活,还常常挑三拣四,当所有人都以为她要成为朱太太时,却意外听到朱父宣布取锦荣为妻,她当即昏倒在地。

在《家庭三部曲》中,女性的心理诉求常常被忽略,如玛莎对独立空间的诉求、威威对自我婚姻的幸福诉求、家倩对爱情事业的诉求等,都掩盖在看似和谐的完美结局中。可以说,这些女性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完成了家庭的重新建构。这说明在父系文化中,女人是作为另一个男性的能指,女人是意义的承载者,而不是创造者。[6]

三、结语

通过多元语境下的叙事主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个语境中,李安都没有满足于表层的叙述,而是从更深层次来寻找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平衡,这是李安多元叙事主题的最高境界。

经典的电影经得起时间的洗刷,任何时候观看都能引发深刻的思考。《家庭三部曲》之所以成为经典,包含很多元素,如高超的蒙太奇手法、精炼的剪辑技术、戏剧化的结构情节等,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多元叙事主题所展现的多元社会生活形态,真实而深刻,丰富了影片的内涵,最终成就了《家庭三部曲》的经典。多元叙事主题表达的是李安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厚重的人文关怀,在不同叙事主题之间游刃有余,将其所信仰的中庸之道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李安电影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孙慰川.试论李安《家庭三部曲》的叙事主题及美学特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 高媛媛.喜剧性中父权、文化的平衡――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探析[J].电影文学,2007(14).

[3] 张克荣.华人纵横天下――李安[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120.

[4] 景银辉.文化冲突中的女性创伤――李安电影《喜宴》中的被隐蔽的女性话语[J].电影文学,2011(23).

[5]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英]休・索海姆.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M].艾晓明等,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5.

[作者简介] 胡兴莉(1978―),女,黑龙江铁力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屏幕化类型研究 下一篇:从马斯洛理论看旧时妇女的心理需求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