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浇板裂缝产生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19 10:44:39

关于现浇板裂缝产生原因及对策

[摘要]结合工程事故的实例,分析了现浇板常见裂缝产生原因,提出了裂缝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变形荷载,裂缝原因,预防措施。

根据国内已有资料[1],80%以上是由变形变化(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根据产生原因可分为由荷载引起的裂缝及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砼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某住宅工程系底层车棚,上五层住层加阁楼,屋面为现浇斜屋面,共七层,平面尺寸为40×11.7米,建筑面积3300M2。结构体系为现浇全框架结构,楼板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25,除客厅为120厚外余均为100mm,墙体采用Mu10.0烧结多孔砖,M5.0混合砂浆砌筑;基础采用Ф426沉管灌注桩,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土为Ⅳ类。工程于2004年9月开工,2005年4月完成主体工程,2005年8月竣工验收。但2005年12月在东西头五层楼面、阁楼层楼板出现裂缝,通过观察房间开间沿建筑物外侧角部区域,裂缝距角点1000mm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阁楼较五层裂缝大,大多裂缝已贯穿,楼面横向裂缝位于楼板中间,部分已穿透。

通过调查得知乙方为追求工期,采用525#水泥配制C25砼,且片面认为水泥掺入量越大,砼强度越能保证,致使水泥用量过大,同时水灰比过大,导致砼收缩变形增大。

经现场勘察,建筑物沉降均匀,(四角为18、20、17、24mm),对出现裂缝处楼板砼进行回弹和钻芯、抽样检测,砼强度经推定为C30.1,楼板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PKPM复验,楼板承载力,变形裂缝宽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大部分区域配筋还有一定的富余余地,不应出现明显裂缝。综上所述可排除由于荷载或地基变形引起的,可以推断为主要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

1裂缝原因分析:

1.1砼本身的性质存在以下缺陷

(1)干燥收缩水泥遇水后变成水泥硬化物,其绝对体积减少,每100克水泥水化后的化学缩减值为7~9ml,如砼水泥用量为350kg/m3,则形成孔缝体积约25~30升/m3,这是砼抗压强度低和极限拉伸变形小的根本原因。而每100克水泥浆体可蒸发约6ml,如水泥用量为350kg/m3,则砼在干燥条件下,则蒸发水量达21升/m3,毛细孔缝中水逸出产生毛细压力,使砼产生“毛细收缩”,由此引起水泥砂浆的干缩值为0.1~0.2%,砼的干缩值为0.04~0.06%,而砼的极限拉伸值只有0.01~0.02%,故易引起干缩裂缝。

(2)温差收缩水泥水化是个放热过程,其水化热为165-250焦尔/克,随砼水泥用量提高其绝热强度可达50~80℃,研究表明,当砼内外温差10℃时,产生的冷缩值ε=T/ а=10/1×10-5=0.01%,如温差为20~30℃时,其冷缩值为0.02~0.03%,当其大于砼的极限拉伸值时,则引起结构开裂。

(3)塑性收缩砼初凝之前出现泌水和水份急剧蒸发,引起失水收缩,此时骨料和水泥之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它发生在砼终凝之前的塑性阶段,故称为塑性收缩,其收缩量可达1%左右,在砼表面上,特别在抹压不及时和养护不良的部位出现龟裂,宽度可达1至2mm,属表面裂缝。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大,外加剂保水性差,粗骨料少,振捣不良,环境温度高,表面失水大等都能导致砼塑性收缩而发生表面开裂现象。

1.2 施工工艺影响砼收缩和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

(1)施工工艺方面水泥等级或品种选择不当;水灰比过大;砼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高空浇筑,风速过大或烈日爆晒,养护不到位等。

(2)材料方面:

水泥用量越大,含水量越高,砼收缩就越大;水泥活性越高,颗粒越细,早强越高,对砼开裂影响越大;骨料粒径越细,砂率越高,收缩越大,粗细骨料中含泥量越大,造成砼收缩越大。

(3)施工管理方面:

施工程序不当,设量不合适的施工缝,为赶工期过早拆模,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砼等。

1.3 有关变形的计算

根据文献[1]提供的公式,任意时间收缩应变为:

εy(t)=3.24×10-4(1-e-0.01t)×M1、M2……Mn(1)

式中M1~Mn是与水泥品种、水泥细度、骨料类型、水灰比、水泥浆量、初期养护时间、使用湿度、构件尺寸、配筋率等有关的影响等级;t为时间,以d为单位。对于一般梁板收缩应变分别为:

t=210天,M1=1.0(普通水泥);M2=1.35(525#,细度5000);M3=1.0(砾石面料);M4= 1.52(水灰比0.65);M5=1.45(水泥浆量30%);M6=1.07(初期养护4天);M7=1.18(相对湿度30%);M8=0.837(梁),1.0(板)(水力半径倒数:梁r=0.132cm-1,板r=0.206cm-1);M9=1.0(机械振捣);M10=0.788(梁),0.961(板)(配筋率包括不同模量比,取框梁为0.086,板为0.014),则得到:

εy(210d)梁=8.72×10-4

εy(210d)板=12.70×10-4

ε’y=εy板-εy梁=3.98×10-4

根据文献[1]提供的公式(2)

σmax= -E(t)・ε’y{11/chß(L/2)}H(t)(2)

β=√2Cx/B・E(t)

式中H(t)为考虑徐变引起的内力松弛系数,平均取0.5, Cx为水平阻力系数,对砼梁板取Cx=1.0N/mm3 ,L为砼板长,取L=4000mm,实际砼强度为C30,取E(t)=3.0×104 ,B为楼板换算宽度,取B=3600mm,得到σmax= 2.21Mpa,大于C30砼抗拉强度标准值ftk=2.0MPa。(如果考虑降温差的影响,T’ =20°C ,则σmax= 3.48Mpa)。

由此可见,裂缝是由温度、收缩变形引起的。

2 结论和建议:

2.1 设计方面

降低结构约束,做好抗和放的良好结合,合理设置后浇带、施工缝和滑动层,合理确定砼强度,配筋按照细筋密布原则,在易产生裂缝部位加强配筋构造措施,提高配筋率,如外墙四角采用增设放射筋,靠近外墙开间配制双层双向钢筋等,能有效防止边间楼板及板角裂缝。

2.2材料选择方面

采用延性、韧性及可焊性好的热轧钢筋,通过砼试配,优选材料和配合比,选择合适的骨料品种,尽量选择级配良好且最大粒径尽可能大的碎石,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粗骨料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1.5%。

2.3施工工艺和管理方面

严格控制现浇砼坍落度,降低水灰比,做好砼的级配和外加剂的选择,采用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浇筑方法,正确设置施工缝,延长养护期,并有可靠的养护措施,确保模板支撑系统稳定不变形。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讨 下一篇: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