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

时间:2022-10-19 10:09:38

试论课堂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当今教学评价更关注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潜能。非正式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它正潜移默化地对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非正式评价的含义

非正式评价的名称是从外国的有关文献中翻译过来的,英文名称是informal evaluation 或者informal assessment。非正式评价是相对正式评价而言的,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不断地了解学生,进而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对学生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

从上述概念来看,非正式评价的“非正式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有意或无意”在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评价,它也许只是一个表情、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对学生的“随意性”的评价采用频率高、范围广,且有时候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过正式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学生及时的、随意的、自发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步骤和记录的,它在形式上与正式评价有很大的不同。正式的评价既要建立规范的评价程序,又要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如纸笔测验)。而有时候这种规范的评价程序常常会使评价者不关注活动的过程本身而是把过程看作是程序化的体现,从而使得整个评价变得僵化,缺乏动态性和真实性。

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中介构成。课堂教学中的非正式教学评价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之中,它的参与者就是教师与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互动交往中产生的评价。本文所探讨的非正式评价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交流和合作等活动形式而产生的对学生进行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非正式评价的价值取向

评价就是人们对价值关系的认识或反映。价值取向往往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和决定,它对评价的目的、标准和所选择的方式、方法等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明确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价值的提升,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提升人的价值。” 因为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途径,所以正确的教学评价价值取向应当建立在以上的教育价值基础之上,即教学评价要判断的是教学活动是否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通过个体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是否综合地体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要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非正式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它的价值倾向必然要与教学评价相吻合。在此意义上来看,非正式评价不仅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还特别关注人发展的过程。

1.非正式评价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学评价主要着眼于每个人的一切方面的发展。从现代人的和谐发展观来看,人的发展不只是知识、道德或身体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而是各个方面都要和谐统一的发展。现代教学评价理念体现的是一种人性的关怀。因此有学者指出,现代教学评价必须要摆脱以人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为评价对象的狭隘性,转而将现代教学视野中所能把握的,人的全部发展属性作为“对象”;同时,要充分顾及到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及人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相辅相成性,使其得以形成最佳的合力、获得最佳的效能。 非正式评价正体现了现代教学评价关注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倾向,在非正式评价中,教师主要依据具体的细节去了解教学的实际进展状况、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师生交往的情感发展。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是“自由”的,随时随地都可以作出评价,以求得及时的反馈,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或促进学生的转变。这种没有外来人员约束和制约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都表现出真实的一面,对教师给予的评价更容易认同和接受,这样的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非正式评价关注人发展的过程

当非正式评价实施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及表现,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评价。非正式评价的重心在于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每个行为。新课程评价观认为,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所获得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非正式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然后根据需要作出及时的判断,再把这种判断通过言语、表情、动作反馈给学生,学生接受教师的反馈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随时给学生以鼓励和激励。

实施非正式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非正式评价的“非正式”性决定了非正式评价具有非程序性、非规范性、即时性、主观性以及结果的模糊性等特点,使得非正式评价显得更加灵活,这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评价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但是,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使用这种评价方式,则会产生评价误差,导致评价偏见,最终会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教师使用非正式评价时,往往会采用直观判断或简单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导致评价出现的一些误差或倾向,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晕轮误差

它的表现就是:人们常把好的特点归结为好人的特点,坏的特点归结为坏人的特点。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进行深入的了解,只看表面的现象,就容易产生这种评价误差。

2.逻辑误差

它是指对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属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对其中某一属性肯定的评价而产生的对另一属性肯定的评价。 有的教师经常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逻辑推理,而对学生进行判断得出结论。其实课堂中的表现和学生的性格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两种现象,由于受到经验的影响,导致逻辑误差出现,从而产生不准确的评价结论。

3.情绪倾向

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经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当评价者处于情绪低潮时,往往会注意分散、反应迟钝、效率下降,这时评价中的情绪误差可能会增加。若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心情特别愉快时,也可能会对被评价者特别宽容,评价也可能相应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的非正式评价,是最容易受情绪倾向影响的而产生评价误差的。

因为非正式评价的特点以及受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条件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常常会产生上述的三种误差,这也是教师要注意克服的。如果教师不积极避免和克服这些误差,容易导致评价出现偏见,进而影响学生的良好发展和师生关系的建设。虽然非正式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一些作用优于正式评价,且非正式评价与正式评价是相对的,但是他们并非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评价方式。我们在评价实践中,应当将两种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真正做好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郝文武著.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高凌飚,黄韶斌.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J].学科教育,2004(2).

[4] 黄韶斌.再探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05(6).

[5] 姚林群.非正式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偏见及其克服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7(9).

[6] 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 下一篇:对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