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19 09:14:07

浅析如何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效果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当前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背向 滑步 教学效果

一、前言

推铅球是投掷运动中典型的力量型项目,它对增强体质、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特别是爆发力有显著的作用,其也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投掷项目的测验内容,在整个中学阶段是投掷教材的主要内容[1]。背向滑步推铅球是采用直线助跑的形式以提高铅球出手速度的一种投掷方法,其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强化发达的肌肉作为力量的基础,而且需要灵巧、柔韧、协调等素质和能力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枯燥感、乏味感,本文将针对如何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效果作如下分析。

二、背向滑步推铅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动作难度较高,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掌握不同步

由于性别、学习兴趣、学生体能的差别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掌握动作程度不同步的现象。诸如在滑步的过程中,左腿的摆动、右腿的蹬伸与身体重心的后移协调配合。身体重心上下起伏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不利于最后的用力等。

教学效果:通过上述辅练习,使学生对背向滑步的技术细节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由于分解动作的完成,滑步的完整动作就能够轻松地学习和较好地掌握,为最后用力奠定基础。

(二)容易出现技术脱节

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的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技术脱节。许多同学原地推铅球时,动作技术掌握得很好,最后用力也比较充分,但以结合滑步就很难表现出这一良好的用力动作。

三、对策与建议

(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练习操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把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与现代健身练习操有机的结合,动作明快,富有节奏,刚柔交织,特别是配有一定节奏的乐曲,使学生中枢神经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调节学生的练习情绪,促进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诱导练习操能有效的调节课堂练习气氛,克服了学生在进行课堂常规性练习时的身体惰性,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练习效果,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探索精神,陶冶美的情操[2]。同时,诱导练习操作为课的热身部分内容,不仅有效的衔接了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而且也缩短了热身部分的时间,也改变了单一的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式。在创编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层次体育教学对象和学习内容的实际需要进行创编。例如给初学阶段的学生创编诱导练习操是要注意多增加一些一般练习项目而对于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要注意多增加一些专项练习的项目。

(二)多增加一些模仿练习的比例

初学者尤其是中学女生对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中各环节的内在联系掌握较慢,,为了降低动作难度,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使其注意力更集中于身体各部位,有利于动作的完成我们在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中应加大模仿练习的比例,高水平学生在改进错误动作时,也大量采用。

(三)采用不同重量的铅球进行练习

根据肌肉做功原理,利用不同重量的铅球,定期对学生力量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有利于揭示每个个体力量和速度力量素质的发展水平,以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而确定合理的训练内容,以及选择适宜的铅球重量进行技术练习,提高训练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并逐渐向预定的目标逼近,最终达到力量和速度力量高度协调发展,表现出最佳的技术水平和最优的运动成绩,提高教学效果[3]。轻器械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出手速度,有利于学生完成动作,加快整个动作过程的节奏,初期或发展出手速度时采用,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正确的最后用力顺序,使学生体会身体各个环节动作的协调配合,以下肢带动上肢、从下而上的顺序,防止只用投掷臂用力推球和上肢过早用力等错误动作的出现。待学生熟练掌握某种技术后和考试期间,用标准器械练习,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心理认识,从而在考试或测验中正常发挥。重器械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专项力量,使学生所获得的一般素质更好地向专项所需的素质转化,熟练掌握后母个人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体能、掌握能力区别对待,以探求出适合他们能力的训练手段。

(四)练习中搭配要合理

器械搭配的比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教学要求、任务、重点灵活而科学的安排,例如课的任务是改正错误动作,徒手模仿和投掷轻器械站的比例可以大一些,如果重点发展转向力量,则重器械投掷的比例大一些。

四、 结论

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首先,要精讲多练,给学生以完整美观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及概念,其次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及现有的场地器材,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以愉悦身心为前提,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再次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追求创新,以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希尧.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3.

[2] 王秀香,商伟,明太阳.诱导操对田径铅球投掷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47-48.

[3] 潘四凤,陈浩.不同球重对铅球教学效果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17(4):70.

上一篇:当前中学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 下一篇:试述篮球运动员成就目标取向与赛前状态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