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信息视角看翻译过程中文本的解读

时间:2022-10-19 08:57:48

从全信息视角看翻译过程中文本的解读

摘要:信息论认为翻译是语际间信息的传递。全信息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是对原文进行各种信息分析、加工和综合的过程。信息分析可以从文体信息与语言学信息、文化信息、互文性信息和信息的相对性几个方面入手。下面本文从全信息视角看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

关键词:翻译 文本解读 信息论 全信息

翻译的本质乃是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信息论翻译研究大都直接挪用了香农的信息概念和通讯系统模型(即信源编码信道解码信宿)。香农的信息论实际是研究的是语法信息,以随机和统计为本质。但“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以创造为特征,所以,传统的信息论并不适用于翻译研究。全信息是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它所涵盖的内容比香农的信息概念多了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从全信息理论出发,文本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文体信息与语言学信息

文体学根据现代语言学的原理对语言的各类文体进行调查和描述,所以,文体信息表现为语言学信息,但又不是语言学信息的全部。

1、语音信息: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并渗透到文字描述的各种形式。重音、节奏及与语音有关的修辞手段如音韵、拟声等都是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携带有信息,是译者解读原文时不可错过的信息。

2、词汇信息:词汇的拼写或组成方式本身就附带信息。词汇有七种意义,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回应意义、搭配意义和强调意义。不同语言的词汇七种意义也不一一对应。在翻译时值得关注。

3、语义信息:在翻译过程传递语义信息是最重要的,是翻译的基本要义。翻译研究者奈达等及信息理论研究者曲炜、朱诗兵都认为:语义也是可以用信息来描述的。语义信息包含词汇意义信息,句子语义信息、段落整体意义信息及语篇语义信息。理解信息,提取信息,其实就是理解意义,表达意义。

4、语法/句法信息:英语中时态及数的变化、虚拟语气、主动被动形态,句子的“多枝共干”结构和汉语句子的“竹节”式结构等语言现象都在传达着一定的信息。对于综合型意合类的语言,语法/句法信息尤其重要。语法/句法信息是准确解读和表达意义的关键。

5、符号/语相信息(语言形式)信息:翻译主要是处理符号并力图保留由符号表现出来的符号方面及其他语用和交际方面的诸种特性。原作者展示语言的形式特点,以便产生某种修辞或美学效果,如双关、回文、建行模式的变异、形状诗等。由此而反应出的信息在译入语中尽管有时很难找到对应的表现形式,但是还要作为努力的方向。

6.语境/语用信息:语境/语用信息不专指一种具体信息。语用学将言语与语境联系起来, 是一种动态研究, 着眼点放在言语交际的明示-推理过程。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识别和处理信息时,语篇语境中各种信息的最隹相互关联值得关注。语境包括言内语境(上下文)及言外语境(情景与文化)。

二、文化信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经常被定义为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活动。因此文化信息对于正解解读原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1、意识形态信息:批评语言学认为:“语言运用所表达的是对我们表述现实具有干预作用的意识形态形式;不同的语言形式或用法因为被使用的语境和交际目的不同而包含不同的意识形态意义”。全信息理论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因而可以把意识形态意义涵盖其中,尤其需要注意那些不被明示的隐藏在语言表达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意识形态信息是文化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含政治倾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审美信息:审美信息主要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各种物质性因素如音韵、对称、错落、节奏等种修辞手法等来实现。审美信息有多层性、模糊性和民族性。翻译中进行美学信息处理时,不是简单地复制、替代和转换,而是一种翻译美学的综合加工。

3、意象信息:源语文本中意象信息是文化信息和美学信息中的重要的部分。意象是人类认知现象,也是信息。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世界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的感觉。不同民族的人会对一形象产生相同、不同或完全相反的认识,如“夹着尾巴”与英语的“with the tali between the legs”(狼狈不堪)的引申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谭载喜,2005:85-86)。

4、情感信息:情感信息主要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是作者内在情感的流露。不同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不同语言的读者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情感有些情况下不同,甚至相反。如对于狗、龙、西风、某些数字和颜色中国与英语国家的人好恶不同。

三、互文信息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旨在强调文本与文本间的相互指涉、感应、接触、渗透、转移等作用”。“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文本的写作是一个嵌入互文喻的过程,而文本的解读则是一个调动互文性、产生互文性的运动过程。离开的互文性信息,文本的意义将无法被真正理解。为了正确全面解读文本,译者必须要追踪原文的互文线索,把握原文的互文用意。

文本的“解读就是从文本中获取意义的一种认知活动,解读的核心是意义的提取”。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是因为“相对意义而言, 信息更具客观性”。翻译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再现原文的整体信息(或意义),而不是原文的符号。翻译文本的解读使用全信息概念是因为它是认识论意义的概念,具有开放性,可以使文本的解读更全面深入。它(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载体用不同的方法来载荷。文本中的各种信息在翻译过程不总是一一对应地在同一层次得以传递,可以通过转化、替代、补偿等多种方式加以整合。这一过程是译者主体性及创造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平.信息不对称、意义、认知与翻译研究[J].外国语, 2003(2)

[2]秦文华.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0

上一篇:社会资本融入企业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思索 下一篇:关于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