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年轻”,娃娃练兵

时间:2022-10-19 08:39:21

把下跌简单地归咎为年轻的基金经理,失之偏颇,但是基金经理“被年轻化”,确实已成为基金业一个令人颇感无奈的现象。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从3181点跌下的这一轮非理性超跌与基金经理过于年轻有关,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验,面对市场的突变产生了过激的反应,最后形成了集中性抛售。

这种观点有着自身的数据支撑:根据相关统计,截至今年5月,我国共有基金经理532人,超过60%的基金经理担任基金经理的年限在3年以下,其中有近30%的基金经理的执业年限在1年以下。

当然,把下跌简单地归咎为年轻的基金经理,失之偏颇,但是基金经理“被年轻化”,确实已成为基金业一个令人颇感无奈的现象。

年轻得不可思议

数据显示,62家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最长的是海富通基金,从业年限为4.73年。最少的浙商基金从业年限只有0.28年。而纵观全行业,从事基金经理职业年限最长,目超过10年的目前只剩下4人。

对此,香港同业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基金业内,能做到独立投资决策的人并不多,再从中选出能有较好投资业绩的就更少。“没有年轻人,因为太年轻客户也不会放心把钱给你管理。”私募基金操盘手萨穆杰说。他表示,很羡慕内地不少年轻的同行,仅仅做了三四年的分析师便可以转去做基金经理,掌握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在香港,这如果不是天方夜谭,也是相当罕见的情况。

睿智金融集团旗下睿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对冲基金管理人张承良博士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可以看到,香港基金经理人才数量和投资回报率之间还是呈金字塔形,能获得较高回报的人越来越少。”他说。

张承良自己也是个例子,这位1993年毕业的英国博士先后在多家大型银行从事投资业务,经历不同的投资领域,沉淀了10多年的投资经验,近几年才执掌睿智资产管理公司的睿智华海基金。

“一般来说,从完或石开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的历程,要经历10年以上,越是成熟的市场,这个时间越长。但是现在国内的情况是5年左右,时间太短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感叹。

“姜是老的辣”

基金经理的“被年轻化”并不是一件好事。接受采访的市场人士指出,没有经过几轮牛熊转换,对市场的理解难以深刻,也不能形成完整的投资理念和独到的投资哲学。“像王亚伟那样的明星经理,都是经过大浪淘沙的。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基金经理没有几个,所以生存下来的都是精英,也才具备成为‘掌门人’的资格。”该人士说,“虽然老话说‘有志不在年高’,但是在基金业,要培养独立管理运作大觇模基金资产的整体经验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

基金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地方,年轻力量的加入,是好事,说明具有生命力,但年轻力量大规模出现,对于这个行业阶段性发展可能不算福音。但是,做投资,事实证明的的确确是“姜是老的辣”。

上一篇:人才流失,无人可用 下一篇:严禁“高利贷倒爷”再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