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19 07:16:59

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智能进行研究,构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确定指标体系内各项指标的贡献程度,以期能够为目前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排球;运动智能;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2-0054-03

本文试图在理论上进一步廓清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为排球运动员实施科学化选材与训练提供宏观理论支持。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先后到潍坊学院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60余篇,通过互联网检索相关文献40余篇,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制定了问卷。

2.问卷调查法

第一,问卷设计及专家选择。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等级量表模式,共设计两轮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问卷解决体系指标问题,第二轮问卷解决体系结构问题。第一轮问卷被选答案分为5个等级,即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统计过程依据重要程度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每一项指标的分值只有达到比较重要等级时(Mean,Median的分值都在3分以上),才能通过。第一轮问卷调查所包含的信息量最大,它能够满足本研究的两个需求:筛选指标、确定权重。第二轮问卷中的每级分类指标所要征求专家的意见也分为5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赋值方法同第一轮,每一分类指标所得分值只有达到满意等级(Mean,Median的分值都在4分以上),才能被确认通过。

专家的选择:本研究在选取专家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具有10年以上的排球训练工作经历,专业职称在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级别,对本专业领域的认识有较深的造诣者。

第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一轮问卷总共发放43份,回收42份,回收率97.7%。第二轮问卷共发放问卷27份,回收26份,回收率96.2%。

第三,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第一轮问卷共有39个被调查指标,经专家评判、筛选后保留37个,认定率为94.87%,说明问卷调查的内容有效。效度检验采用了不要求两个分半测验变异性相等的费拉南根公式r=2(1-(Sa2+Sb2)/St2),算得一致性系数r=0.97。因此,可以判定第一轮问卷折半信度较高。第二轮问卷各项分类指标的均值以及中位数都在4分以上,说明专家对指标体系表示认同,其综合认同度占满分(非常满意)的百分比为:90.53%,根据专家判断法,说明结构有效。根据费拉南根公式,算得内部一致性系数r=0.96,表明第二轮问卷的折半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推理、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分析。

二、研究程序

本研究由运动智能界定、建立备用指标集、筛选指标(第一轮问卷)、初拟指标体系、验证指标体系(通过第二轮问卷验证)、确定指标体系、确定体系指标权重,七部分构成(详见图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结果

第一,运动智能的界定。本研究认为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有意识的支配本体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备用指标集的建立。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六所高校173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39项运动智能指标体系指标进行研究的调查问卷。

第三,初选指标的确定。第一轮问卷共设计了39个被选指标,根据预先确定的等级内涵,通过统计学分析,其中有2项指标没有达到预设的标准。这2项指标分别是掌握运动生理学理论知识的能力(Mean=2.6857,Median=3),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Mean=2.3978,Median=3),其余37项符合条件的指标作为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在37项指标中,由于部分指标所表达的内涵具有较大的相近性,本研究对此作了相应的合并,最后确定27项指标作为第二轮问卷(构建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四,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权重的确定。通过对第二轮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专家对一级分类是非常满意的。其中对运动技能指标满意度集中趋向于非常满意等级(Mean=4.6000 Median=5);对心智技能指标的满意度也集中趋于非常满意等级(Mean=4.5333 Median=5)。专家对二级分类的满意度集中趋向于满意等级。从问卷调查结果总体而言,专家的满意程度都在满意等级和非常满意等级。

权重的计算:本研究按照社会学综合评价方法的思想设计了体系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即依据第一轮问卷筛选结果,计算每一项有效指标所得总分与满分的百分比,从而获得同一标准下可以相互比较的数值,进而确定指标权重。为了在计算权重过程中不受指标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又对指标进行了平行处理,从而使三级分类指标能够在同一标准中进行直观比较。统计结果表明:运动智能由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构成,分别占54.36%和45.64%;在运动技能下属的三个二级指标体系中,排球技战术运用能力相比其它两项指标权重最大,占18.45%;在心智技能下属的三个二级指标中,一般心智能力权重比值最大,占16.19%;在第三级分类指标中,战术意识权重最大,占运动智能的6.56%(详见表2)。

2.分析

通过对两个一级指标权重比较发现,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占54.36%、心智技能占45.64%,说明高水平排球竞赛不仅是运动技战术能力的较量,心智水平也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运动智能体系二级分类指标观察发现,排球技战术运用能力是最重要的指标,占运动智能的18.45%,进一步说明高水平排球运动的本质依然是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比拼,着重体现技战术的临场变化。在心智技能中,一般心智能力在三个指标中最为重要,它占运动智能的16.19%,从侧面反映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智能与通常所说的运动员的聪明程度具有较大的关系。

运动智能的三级分类指标权重,可以比较清晰、具体的反映可操作指标在运动智能中的贡献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战术意识,占运动智能的6.56%,属于二级最重要的指标排球技战术运用能力。这个结果反映出排球运动着重体现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技战术运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运动员的发挥乃至比赛的成败,而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保证技战术发挥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三级指标中,权重值超过6分的指标分别是排球串联技术的能力(6.46%)、基本战术的掌握能力(6.22%)、战术意图的领悟能力(6.01%)、运用技术时的瞬间决断能力(6.08%),反映出排球运动是以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为主要竞技能力的运动项目,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注重技术运用的灵活度,在战术运用的过程中,注重贯彻战术意图。三级指标中还有四项指标接近6分,即对球的感觉(5.86%)、贯彻战术意图的能力(5.81%)、时空感觉(5.89%)、信念与意志品质(5.84%)。对球的感觉和贯彻战术意图能力在排球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对球的感觉的提高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时间积累的过程则是信念坚定与意志品质磨练体现的过程,尤其对于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而言,长期的艰苦训练更需要信念与意志品质的支持,这与调查结果中对球的感觉与信念与意志品质权重均较高相一致。在心智技能下属的三级指标中,除了信念与意志品质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之外,高级认知能力(5.73%)与掌握竞赛规则的能力(5.71%)也占有重要地位,高级认知能力反映了运动员头脑的灵活程度,而把握竞赛规则可以指导运动员更为有效、合理的进行训练。信念与意志品质、高级认知能力、掌握竞赛规则的能力,这三项指标的结合主导了心智技能在运动智能中的地位。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由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两部分构成,其中运动技能包括掌握排球基本技术的能力、掌握排球基本战术的能力、排球技战术运用能力;心智技能包括一般心智能力、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三级指标中,居于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的贡献程度第一梯队的指标是战术意识、排球串联技术的能力、基本战术的掌握能力、战术意图的领悟能力、运用技术时的瞬间决断能力;居于贡献程度第二梯队的指标是对球的感觉、贯彻战术意图的能力、时空感觉、信念与意志品质。

第三,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应对运动员的心智能力指标给予足够的重视,它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构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的出发点是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综合能力系统,在这个能力系统中,各项指标需要协调配合才能产生显著性的效果。

2.建议

首先,在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中,除对权重值较高的指标给与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对权重值较小的指标给予足够关注,以此来确保运动员最佳能力的发挥。

其次,在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训练中,在加强运动员技战术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运动员心智技能的培养;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应引入对运动员一般智力水平的测试,以求得最佳的选材成效。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第2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金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运动员选材工作[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84-86.

[7]刘强,颜秉峰.对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探讨[J].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7(2).

[8]党旭梅,谢永安.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法探讨[J].阴山学刊,2008, 22(2).

[9]山西省不同项群运动员身体运动智能的调查研究[J].晋中师范学院学报,2009,26(3).

上一篇:论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体育管理 下一篇:慈善与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