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对改良沿江灰潮土类耕地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19 05:50:15

不同施肥方式对改良沿江灰潮土类耕地的效果分析

摘要 根据灰潮土土壤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施肥方式,对灰潮土的培肥改良及其农作物的均衡增产具有明显的功效。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增施沼渣15 t/hm2,土壤有机质增加0.3 g/kg,全氮增加0.02 g/kg,速效磷增加1.1 mg/kg,速效钾增加2 mg/kg;运用函数效应法,确定氮磷钾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量,皮棉产量达1 537.05 kg/hm2;坚持因土因植制宜,酌施硫硼肥,对平衡土壤硫硼营养及油菜等作物生长发育、产量的形成均有积极作用;试验同时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配施膨润土1 125 kg/hm2,小白菜镉含量减少0.02 mg/kg,提高了小白菜的食用安全性。

关键词 施肥方式;改良;灰潮土;膨润土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51-02

沿江灰潮土系半水成的非地带性土壤,一般地势平坦,土层较厚,适宜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是沿江地区重要的耕地土壤资源之一。池州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沿江灰潮土沿长江呈集中分布,境内秋浦、青通等长江支流呈零星分布,总面积1.67万hm2,占全市耕种土壤的20%;其中贵池区0.47万hm2,东至县0.93万hm2,青阳县0.23万hm2,石台县0.03万hm2;常年产棉花2.5万t、油菜籽3.6万t、蔬菜19万t,分别占全市生产总量的89.2%、55.4%、67.9%。近年来,借助池州市冷浸田成功改良经验[1],对沿江灰潮土类改良进行了有益探讨,已摸索出一套施肥改良措施,并随着逐步推广,将对提高沿江灰潮土耕地的综合生产力及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的持续增收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1 主要障碍因子

2005年以来,依靠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助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沿江灰潮土耕地地力调查,基本掌握了该土壤基本特征。

1.1 土壤结构不良

灰沙(田)土类剖面黄(砾)沙层,剖面21~51 cm出现漏水漏肥的砾沙层,黄沙(田)土剖面19~25 cm为一层黄沙,保水保肥性差,氮、钾流失很大。泥沙(田)土、灰沙(田)土、黄沙(田)土物理性砂粒含量77.82%~94.50%,犁底层不紧实,故出现漏水漏肥现象,特别是钾素流失严重;水田由于粉砂含量高,易淀浆板结。

1.2 缺磷少钾

漏水漏肥的砂性土,不仅保肥能力差,且易淀浆板结,供肥能力也差。由表1可以看出,灰潮土有机质、全氮较缺,速效磷、速效钾缺。灰沙土速效钾平均含量只有41 mg/kg,地力无后劲,作物产量低。泥沙土、灰沙土、黄沙土田旱地的氮素较缺、磷素很缺乏,全氮含量一般在0.1%左右,速效磷含量小于5 mg/kg,土壤肥力低,保肥性能差,作物生长易发生早衰。

1.3 硼硫不足

由表2可以看出,沿江灰潮土普遍缺硼,土壤硼含量最大值低临界值3.9 mg/kg,硼对该地区的油菜、棉花等作物的产量形成成为限制因子之一;调查中,土壤硫含量的平均值15.10 mg/kg,属潜缺,局部地区缺或极缺[2-3],增施硫肥或成沿江地区棉油增产的措施之一。

1.4 重金属镉偏高

由表3可以看出,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产地要求的标准值,沿江灰潮土土壤中的铅、汞、砷含量背景值均低于背景值,而土壤中镉的含量超背景值。

2 施肥改良研究

2.1 增施沼肥对沿江灰潮良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①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贵池区秋江圩蔬菜基地,试验田块地势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试验土壤为灰沙泥土,土壤有机质27.9 g/kg、全氮2.10 g/kg、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98 mg/kg。②试验材料。试验沼渣由安徽池州市华丽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提供,以猪粪为原料;沼渣养分含量:有机质356 g/kg、全氮10.35 g/kg、全磷6.87 g/kg、全钾10.32 g/kg、速效氮1.98 mg/kg、速效磷2.85 mg/kg、速效钾1.61 mg/kg;供试蔬菜品种为南京兴农公司生产的金米粒A6黄瓜。③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沼渣+习惯施肥、习惯施肥,以不施肥作对照,随机区组排列。

2.1.2 结果与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与习惯施肥相比,增施沼渣15 t/hm2的土壤有机质增加0.3 g/kg,全氮增加0.02 g/kg,速效磷增加1.1 mg/kg,速效钾增加2 mg/kg,尤以提升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更为明显;由此可见,施用沼渣作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速效养分,培肥地力。试验同时表明,沼渣处理小区黄瓜折合产量48 225 kg/hm2,较习惯施肥增产3 450 kg/hm2,增幅7.7%。经方差分析,F=848.2>F0.05=6.94,F0.01=18.0,达极显著水平。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5%LSD=9.45;1% LSD=15.6),结果表明,沼渣处理较习惯施肥、不施肥处理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施用沼渣处理的产值为24 112.5元/hm2,净产值23 218.5元/hm2,较习惯施肥增值1 725元/hm2,较不施肥对照增值9 066元/hm2。

2.2 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对沿江灰潮良的影响

通过“3414”完全试验,采用肥料函数效应法,建立氮、磷、钾最优施肥模型,对确定沿江灰潮土上棉花或油菜的氮、磷、钾最佳施用量、最佳配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从而有利于实现因土施肥,促进作物均衡、全面增产,维系土壤养分库入出平衡。

2.2.1 材料与方法。①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东至县大渡口镇裕丰村,供试土壤类型为灰泥土。②试验材料。供试棉花品种:鄂杂棉16号,目标产量1 950 kg/hm2。③试验设计。根据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施肥水平及栽培条件,确定最佳施肥量的2水平近似值:纯N 30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270 kg/hm2,3次重复,14个处理,共计42个小区。

2.2.2 结果与分析。通过不同肥料配比分析,确定N3P2K2为最佳配比,差异达显著水平(F=18.003 7**);同时,对单一肥料效应分析表明,钾素对产量影响明显,磷次之,而氮的增减产效应较小;肥料的互作效应表明,N、P之间的互作效应方程达显著水平(F=31.028 8**),N、K之间的互作效应方程达极显著水平(F=86.313 8***)。由此看出,在足施氮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有利于棉花增产;通过对N、P、K施用量三元二次回归方程:Y=66.425 9+1.490 1N+1.523 3P+0.156 3K-0.019 4NP+0.018 3NK-0.034 3PK-0.019 4N2-0.022 5 P2-0.006 1 K2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F=64.891 3**,复相关系数R=0.996 6,标准误差为1.604 2;通过模拟运算,并结合肥料、皮棉价格,确定最佳经济施肥量:纯N 437.25 kg/hm2、P2O5 171.6 kg/hm2、K2O 59.7 kg/hm2,皮棉产量1 537.05 kg/hm2。

2.3 酌情施硫硼肥对油菜生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3.1 材料与方法。①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同乐村。②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施硫(氮磷钾总养分纯量与习惯施肥相同,硫磺45 kg/hm2)、习惯施肥,以氮肥减半作对照,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5 m2。

2.3.2 结果与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施硫处理对株高有显著影响,与习惯施肥、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3、3.7 cm;同时油菜的分枝数显著增加,一次分枝数较习惯施肥、对照分别增加3.7、2.0个/株。由此说明,硫可促进油菜生长和分枝发育,利于构建丰产群体;施用硫肥利于提高油菜产量,且达极显著水平,实收产量较习惯施肥、对照分别增产13.9%、23.4%;增收效益十分明显。此外,近年来一系列的试验和应用实践表明,施用硼肥对油菜健壮生长和产量的形成也有较好的效应,并已被越来越多农民接受,且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为该区域的油菜的稳产、持续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2.4 配施膨润土对蔬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沿江灰潮土也是沿江地区生产蔬菜重要的土壤资源,由于该土壤重金属镉偏高,对蔬菜食用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采取针对改良措施抑制蔬菜吸收或降低土壤重金属镉含量尤为迫切。

2.4.1 材料与方法。①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池州市佳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池区梅龙镇桐梓村),试验地土壤为灰泥土。②试验材料。供试作物为小白菜和小青菜,供试肥料为膨润土。③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习惯施肥(氮磷钾总养分纯量与习惯施肥相同)+膨润土1 125 kg/hm2、习惯施肥,5次重复。

24.2 结果与分析。考察了施用膨润土的增产效应,经t检验(单次标准差Sd=21.95 均数标准差Sd=11.0 t=3.6),施用膨润土的处理与习惯施肥的处理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时重点考察了施用膨润土对小白菜吸收重金属镉的影响。由表6可以看出,施用膨润土对小白菜吸收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膨润土处理小白菜镉含量0.10 mg/kg,较习惯施肥的小白菜低0.02 mg/kg,由此可见,在小白菜生产上,施用膨润土可降低小白菜镉含量,提高了小白菜的食用安全性。

3 结论与讨论

(1)沿江灰潮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增施有机肥,尤其是优质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含量、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维持或提高耕地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2)坚持以施有机肥为基础,增施磷钾肥、实行氮磷钾相配合,并酌施硫硼肥,有利于沿江地区的棉花、油菜等作物的均衡增产,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

(3)膨润土对氮、钾肥等易溶肥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而对磷肥等难溶肥有促释效果,对重金属有吸附性致作物吸收减少的效果[4-6]。在沿江灰潮土上推广应用膨润土,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性。

4 参考文献

[1] 吴新德,戴延寿.安徽池州地区冷浸田的综合改良[J].土壤,1996,28(2):62-63.

[2] 胡正义,张继榛,李若清.长江冲积土壤硫肥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7,25(1):26-27,32.

[3] 张继榛,竺伟民,章力干,等.安徽省土壤硫现状研究[J].土壤通报,1996,25(5):222-225.

[4] 潘炎烽,谢华丽,周春晖,等.吸附性矿物膨润土对肥料的控释作用初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34(4):393-397.

[5] 陈义群,董元华.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生态环境,2008,17(3):1282-1289.

[6] 姬红利,颜蓉,李运东,等.施用土壤改良剂对磷素流失的影响研究[J].土壤,2011,43(2):203-209.

上一篇:农田深松机械化技术对不同层次土壤物化属性的... 下一篇:松江鲈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