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湖水质状况调查及保护对策

时间:2022-09-22 06:04:55

万佛湖水质状况调查及保护对策

摘要 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对万佛湖的水质状况进行了8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透明度85~205 cm、pH值6.7~7.4、溶解氧(Do.)8.4~12.1 mg/L、化学耗氧量(CODMn)2.6~4.8 mg/L、氨氮0.023~0.210 μmol/L、活性磷0.001~0.093 μmol/L。由此表明,该水库水质在多月份达到地表水Ⅱ类和景观娱乐用水A类,完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关键词 万佛湖;水质状况;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41-02

万佛湖位于六安市舒城县,原名龙河口水库,为丘陵湖泊型,是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集灌溉、防洪、发电、航运、旅游、养殖六大功能于一体。水库设计水位71.95 m,兴利水位68.3 m,相应水面面积分别为58.3、48.0 km2,库区呈枫叶状,库岸沿线长约200 km。总库容8.2亿m3,兴利库容4.662亿m3。流域面积1 111 km2,库区120 km2,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年均降水1 429.2 mm,5—7月汛期雨量721.2 mm,占全年总量的50%,多年平均径流量9.18亿m3。直接入库河流主要有3条,分别为五显河、河棚河和晓天河。万佛湖属国家级AAAA风景区,近年来游客数量日益增加。因此,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万佛湖的水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布设

根据万佛湖库型、面积与形态特点,共设10个采样点(图1),东端上游设3个点(1号、2号、3号),其中1号点在螺丝墩河口,2号点在马蹄岗,3号点在松洼;水库中部设2个断面4个点(4号、5号、6号、7号),其中4号点在主坝东水深最大处,5号点在对面朱湾口汊,6号点在陈岭起水站,7号点在虾子塘;西段上游设3个点(8号、9号、10号),其中8号点设在螺丝顶,9号点在中湾汊口,10号点在景山林场。

1.2 水样的采集

采样进行8次,分别于2010年9月和10月,2011年1月、4—8月,每月中旬采样。依据《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要求和方法进行。水化水样每点根据不同水深采集1~3层,每层采样500 mL。

1.3 水样的测定

采集水样后,现场测定水体的物理指标,其他水化项目测定的样品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保存并送回实验室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透明度(Sec)

用萨氏盘测定水体透明度,结果表明其季节变化较为明显,透明度1月最高(205 cm),以后又逐月变小,即春高、夏低、秋又回升的现象。透明度季节变化的原因:不同的季节库流流量变化与所携带悬浮物质多少有关系。随着水草的逐月生长,风浪的搅拌作用降低,植物大量吸收生物营养盐,降低水的混浊度(表1)。

2.2 溶解氧(Do.)

采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结果表明,该水库的溶解氧较为丰富。6月最低,各点均值为8.4 mg/L,这是因为当时采样时是阴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9月属于高温季节,晴天,水温27.5 ℃,藻类生物量很大,光合作用强烈,产生的养分多,藻类的产氧能力十分强,各点均值高达12.1 mg/L。总体来讲,万佛湖溶解氧基本都达到了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这与水体透明度较大和采样时间多在9:00—12:00有关。夏、秋季,温度升高,鱼类代谢增加也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2.3 化学耗氧量(CODMn)

采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耗氧量(CODMn)作为有机污染的指标,其值越高,说明水体越肥,污染越严重。当超过4 mg/L时,对应水质标准为Ⅲ类水。而测定的万佛湖水质CODMn波动范围为2.6~4.8 mg/L,只有上游的1号、9号和10号点水样在个别月份偏高,总体来看大多数月份均值小于4.0 mg/L,达到地表水Ⅱ类和景观娱乐用水A类。

2.4 pH值

pH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pH值采用精密比色器测定,分析表明,水体一直稳定在6.7~7.4,各季节各月份变化不明显,这说明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这是因为水源主要是雨水所致,与历史资料相符。pH值虽然有些偏低,但也在渔业用水pH值标准范围(6.5~8.5)之内。

2.5 总硬度和碱度

总硬度:钙盐和镁盐的总量,也是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硬度用EDTA法测定,各站测定值在1.85~3.22 mmol/L,各月变化不明显,相对稳定,能满足渔业水质的要求(1~3 mmol/L)。

碱度:钙镁的碳酸盐类及其他弱酸类的总量。用酸碱中和法测定。水体碱度所测范围在0.55~0.67mmol/L,比较稳定。但数值太低,未有任何水样达到1 mmol/L,这主要是因为水体pH值稍微偏低,这一点说明水体碳源不足,将影响水体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浮游生物量和鱼产潜力。

2.6 营养盐

总氨氮:氮是重要的生物元素之一,是养殖水体较常见的一种限制初级生产力的营养元素,对浮游植物来说,氨氮是首要的有效形式。氨氮用纳氏比色法测定,结果为0.023~0.210 μmol/L,平均0.114 μmol/L,说明该水体生产力一般[1-3]。

活性磷:磷是生物体的主要物质,是浮游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浮游植物最能吸收并优先利用的就是活性磷,一般水中活性磷很低,该水体活性磷含量为0.001~0.093 μmol/L,平均0.027 μmol/L。其中7、8月偏低,个别点未能检出,其光合作用可能受到限制。

3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万佛湖水质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①水温、透明度、pH值、溶解氧、主要营养元素、总硬度、总碱度符合渔业用水标准。②该水库的pH值稳定,水体呈中性偏弱酸性,溶解氧较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光照适中,库水透明度较好,为渔业高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③总硬度含量适当,但碱度偏低。④氨氮和活性磷含量适中。总体看水库水质较好,水体生产潜力很大,适宜渔业发展[4-9]。

4 万佛湖水质保护对策

据调查,水库氮、磷污染源有3条:通过河流进入水库的五显镇、晓天镇、河棚镇的生活污水;降雨冲刷引起的面源污染;水库网箱养鱼及岛屿上的宾馆、饭店的生活污水。

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①政府主导,营造和谐水域环境:制订水环境保护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氮磷排放。同时,设立统一领导小组,协调水库及周边地区开发过程中的问题。②旅游生态休闲化,保护水库环境:把周围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搞好荒山荒坡的绿化、美化和生态林业工作。设置旅游航线、旅游便道,发展旅游要符合生态经济的要求。③截断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在流域内建设生态农业,推广使用绿肥,改进施肥比例和方式;正确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采取横垄耕作,减少营养物质流失;截断沿岸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水库的途径。同时,也要避免水面船只和游客的污染。④结合保护区,做好生态修复工作:以建立细鳞斜颌鯝国家级保护区为契机,严厉打击库区挖沙行为,适当在上游浅水区种植水草和放养螺类、蚌类,做好生态修复,净化水质。⑤完善生态渔业工程:继续抓好无公害养殖技术,尽快取消网箱养鱼,增加鲢鳙鱼的投放比例,打好有机鱼品牌,大力发展低碳环保型渔业。

5 参考文献

[1] 朱纯祥,朱振涛.龙河口水库总氮总磷变化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746,750.

[2] 金相灿,屠清瑛.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176-230.

[3] 雷衍之.养殖水环境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王立群,戴雪荣,华珞,等.安徽龙河口水库沉积物碳、氮、磷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J].海洋湖沼通报,2007(4):59-63.

[5]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 李自荣.南湾水库水质状况调查及治理对策[J].水利渔业,2007,27(5):65-66.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12941-91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上一篇:滁州市南谯区畜禽规模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梨树县实施虫口夺粮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