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利时年轻人的伟大梦想

时间:2022-10-19 05:28:00

一个比利时年轻人的伟大梦想

2012年11月3日到12日,位于上海这座城市心脏地带的上海展览中心,将又迎来亚洲艺术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的盛宴。由世界各地30家顶尖艺术画廊参与的艺术盛事——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SFJAF),继2007年10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了首届、2009年在上海外滩源举办了第二届之后,今年是第三届。由于展会带来的罕见的绘画、雕塑、古玩以及珠宝精品每每让人惊喜,这个展会在富裕圈层已经赢得了极佳口碑,每逢展览,亚洲各地的藏家总是纷至沓来。但,许多人并不知晓,这样一个独特的艺术博览会,承载着一个比利时年轻帅哥的伟大梦想,也伴随着他旅居东方的甜酸苦辣。

这位来自比利时的研究中国古代汉文化的青年Maximin Berko,中文名马西明。他来自比利时的古董世家,他父母的画廊Berko Fine Paintings,是以父姓Berko命名的。这是一家在比利时专做19世纪艺术的专业画廊,它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并参与了众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展会。但显然,马西明不满足于重复父辈的老路,他雄心勃勃,自己开疆辟土,在定居上海7年后,酝酿为这座东方城市带来点什么,也为自己做点“不一样的事情”。事实上,马西明给上海带来的由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西班牙、瑞士、美国等60个国家顶尖艺术画廊参与的艺术博览会,的确让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开了眼界。尽管,目前上海也有一些专注于艺术领域的各类展会,但平心而论,马西明策划、组织的这样高品质、高水准的艺术展会,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它将世上多种类、高档次的艺术品、古董及珠宝精品,集聚一堂。第一届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参展商带入上海价值45亿欧元保险价值的世界级古董、现代及当代艺术品。

从小在艺术氛围下长大、对世界艺术展览耳濡目染的马西明深知,艺术博览会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一聊起这个话题,他就如数家珍。

1934年于伦敦举行的首届格罗夫纳馆古董交易会(Grosvenor House Art and Antique Fair),一举使伦敦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城市变得有意思了。1962年,名叫 Biennale des Antiquaires of Paris 的古董双年展首次在巴黎举行,迄今已经坚持举办了26届,在半个世纪里,它令巴黎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展览会(The Art Basel fair)也已经走过40多个年头。在纽约,国际艺术与古董展览会(International Art and Antiques Fair)也引领了美国北部地区的艺术品市场十多个年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棕榈滩,Palm Beach! Fair,这个国际艺术品和古董交易会,也使得棕榈滩成为世界瞩目的明珠。进入21世纪,世界上又有两个城市开始拥有博览会的魅力,那就是2002年的迈阿密艺术博览会(Art Basel Miami Fair)以及2003年的莫斯科世界美术精品展(Moscow Fine Art Fair)。

而自1996年以后,马西明投资并创办的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是亚洲唯一的一个精品艺术博览会。把SFJAF做成全世界最好的精品艺术博览会,让亚洲的甚至美国的收藏家每年都特地飞过来看博览会是这个比利时年轻人的梦想。 他喜欢上海,他说上海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也最具艺术气质,他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上海这座城市成为亚太地区新国际艺术中心。

的确,马西明和他的合作伙伴一连主办了三届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SFJAF),给亚洲的上海带来了数十个世界顶尖艺术画廊的展览,这已经向他梦想的目标大大前行了一步。在网罗世界顶尖画廊方面,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SFJAF)可以说完成了一般机构很难做到、属于目前中国罕有的国际顶尖艺术画廊的联展。为了打造这个梦想,马西明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人们只是从展览表面的展品中,在展会的环境设计中,感受到展会总设计师精心营造气氛,力图将属于历史、属于世界各国的荣耀,能与中国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与展览的举办场所,实现浑然一体。

让国人惊艳,在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上,见到了莫奈、雷诺阿、毕加索等以往只能在世界美术史上读到的经典之作。展览会上还有中国油画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的代表性画作,如常玉的作品,这在中国内地也十分罕见。展览会上的雕塑,从早期非洲到当代,作品丰富。而古董,从西方壁毯到中国古代青铜,令人应接不暇。高级珠宝和古典家具也令人眼睛一亮。参展的珠宝商个个都是世界顶级品牌,有比利时Leysen珠宝公司、意大利珠宝家族Sabbadini公司、David Morris家族企业、Chatila家族,还有Lorenz B?umer。他们带来的都曾经只为欧洲王室成员、电影明星、名人贵族专享的令人眩目的珠宝。而展览会上的家具,也出自全球闻名的家具古董商Michel-Guy Chadelaud,展示了一批19世纪的家具艺术珍品,其中有些作品出自19世纪最负盛名的木匠之手,如F.Linke, L.Beurdeley, H.Dasson, C.G.Winckelsen, G.Grohe 和法国雕刻家Carrier-Belleuse。

生活中的马西明,是个有趣而顶真的人,高高的个子,总习惯穿着跟他那双眼睛颜色接近的西装,打着领带,冬天他会穿一件墨绿色或者棕色的羊绒毛衣,而夏天哪怕是39度高温,也依然穿着长袖,他认为,作为一名精品珠宝艺术博览会的创办人,他必须得这样。

以下是著名新生代作家、外滩18号首席艺术顾问棉棉应《财富堂》杂志委托,对马西明进行的长篇访谈的部分摘要。

《财富堂》:什么事情促使你在2001年的时候来到了上海?

马西明:在2001年以前,我在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学习艺术史学。当时,我专门研究汉代考古学,更具体地说,是对博山炉的研究,我从学位课程开始一直到攻读博士。在攻读博士的第一年,我必须提交一份有关汉代玻璃的作业并且需要讲汉语。2001年,索邦大学送我到上海学习中文,同时,我也在上海博物馆里进行我的研究工作。

上一篇:“法兰西花园”之城堡行 下一篇:艺术品投资的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