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示范时代的专业建设

时间:2022-10-19 04:04:20

论后示范时代的专业建设

[摘要]示范院校通过三年建设,取得成果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不足。因此,文章提出后示范时代示范院校应继续以专业建设

为落脚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后示范时代专业建设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刘正发(1970-),男,贵州毕节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

理、道路桥梁勘察设计和试验检测。(贵州贵阳550008)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038-03

一、引言的终点,而是意味着专业建设新的征程的开始。站在新的历史

随着国家示范校建设相继验收,众多高职院校发展陆续进起点上,各示范院校应思考在继续高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入了“后示范时代”。通过示范建设,各建设院校的相关专业均大旗下,迎难而上,顺势发展,不断增强竞争力,进一步以专业建

提炼并践行了各具特色、适合于本专业发展的工学结合人才培设为落脚点,注重内涵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

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通过量为核心,为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对主要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调研,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二、示范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建(一)各专业与行业的联系还有待加强

成了多门优质核心课程。师资队伍结构得以改善,培养了专业1.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及制度保障,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

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结构”的可持续性欠缺。政府层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多数高

建成了一直专兼结合、合理的教

师队伍,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实验实训条件大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谋求发展,为学生

大改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制定和完善了校寻找就业门路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而建立的,专业与行业的联

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社会服务及辐射带动能力得到了系普遍存在学校很热心,行业较冷淡。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较大的提高。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通过验收,绝对不是示范建设如何让校企合作呈现双赢局面,是专业建设后期应重点思考的

问题。

2.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融入学校教

学内容的进程比较缓慢。由于存在知识产权或企业核心技术保

密等因素,企业的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很难较快

地融入学校教学内容中,专业特色教材多由学校组织教师参与

编写,教学内容中还存在一些落后或过时的内容。

3.企业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及师德师风有待加强。大多数

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

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

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但行业企业一线的

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通常技能熟练,大多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

理论,同时部分兼职教师存在责任心不强、备课不充分、讲解敷

衍了事、随意调停课、教学内容严重缩水等现象。

4.学生的多证书与行业的执业资格证书不能完全接轨。学

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可以取得其他技能证书。但在行业

内真正有用的执业资格证书如公路施工员证、试验检测员证、

工程造价员证等均是要通过国家或行业组织的统一考试,对报

考资格所需的工作经历要求在校学生无法达到,不利于学生的

就业。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还有待

深化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概念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建设的

外延发展和内涵上的深化。所谓工学结合,主要指学生通过

参与企业工作过程,达到学习职业技能的目的。根据目前学生

的职业素质现状,增加企业实训时间,强化企业实训过程中的

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专业建设与

改革的长期发展趋势。目前校企订单、定向等方式联合培养的

实践力度不够,应实现全程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通过学生

到企业岗位工作实践,真正实现工学交替。在示范建设过程中,

重新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整合、序化了教

学内容,建成了多门优质核心课程,成功形成了很多教学资

源。各专业课程评价的标准有待统一,全部核心课程应按照工

学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校企联合编写出版工学

结合实训教材方面,应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教学资源库。每年应定期完善和优化各专业(方向)教

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教师教案等基本教学

文件。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急剧膨胀,师

生比拉大,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面对师资短缺,高职高专院

校在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的同时聘用兼职教师。短

短三五年间,致使有些学校青年教师比例过半,甚至已超过了

60%,造成了师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明显不合

理的现象。教师理论教学安排紧张,到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去

锻炼的机会减少,参与面不广,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大部分专业

教师的实践能力总体水平仍然提高不快,实践能力仍很欠缺。

而聘用的兼职教师由于缺少一定时间的学校教学经验的积累,

对教学工作认识不深,教学艺术与水平较为欠缺,真正具有丰富

实践经验的优秀兼职教师比例不高,且队伍的稳定性不强,实际

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校与行业没有出台相关兼职教师的长

效管理机制,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验实训设备的运行及利用率有待提高

在示范建设资金投入以后,对于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

专业,投入在硬件上的资金,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大

量新设备的添置,对师资队伍的设备操作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

求,如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也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五)高职生源单一、学制单一且过于刚性

现在众多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单报

高职生,直接来自企业的学生几乎没有。这一学生来源无异于

向社会显示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是本科落榜学生

的无奈选择。从招生来源上讲,这极不利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

展,也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

极性不高。高职的学制比较单一、过于刚性。高中后高职一般

都是三年学制,中职后高职一般都是两年。由于学籍管理、班级

管理等原因,学生的修业年限弹性较小。

三、后示范时代需加强或需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创新办学体制和校

企合作机制

依靠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企

业与学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

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共

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平台要具有“长效性、互惠性、开放性”的特点,学校

应在为合作企业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为合作企业进行新员工

技能培训等方面多下工夫,确保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获得切

实的好处并形成相应的制度,相互依赖,保障校企合作的可持续

发展。

在学校层面,要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

生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董事会或理事会。发挥董事单位在产业

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习实训基地

建设和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方面的优势,深化合作,提高整体

办学水平。在专业层面,建立主要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

与发展委员会。发挥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

案制订、参与专业教学、学生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专业建设

水平。

(二)深化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1.要坚持发展方向及建设思路,强有力地实践课程建设及

教学改革方案。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必须按照示范建设所

确定的工作思路,通过项目化管理运行模式,积极推进工作过程

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标准,做好课程教学设计,积极

实践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

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2.注重课程改革的持续性及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专业建设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课程内容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要不断

引入行业企业新的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

源,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推进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同步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的改革,增强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

3.要大力推进课改成果进课堂工作。在后示范建设时期要

坚持将示范建设取得的课程改革成果、教学资源、工学结合教材

等在广大专业教师中加以推广,确保课改成果进入整个教学过

程,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实训考核,注重多元化评价及过程评价。双重组织、

多元化评价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一是学校安排指导教师,全

程跟踪学生的企业实训,把教学管理前移到企业。二是聘请企

业技术人员做指导教师,主管学生的指导和评价。三是用岗位

实训效果评价学生,部分专业可用岗位实训中提出的改革意见

和建议作为毕业论文,增强毕业论文的针对性。四是建立双重

学籍,企业实训期间的评价结果进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评价的

重要依据,纳入学籍管理范畴。

(三)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增强社会服

务能力与辐射能力

实训基地应制定出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

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

型、贵重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

操作资格。只要学生有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

员在场。要保证措施得力,执行到位,使实训教学正常有序,并

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做到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实训基地除了

完成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还可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

场地,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

资队伍等资源,拓宽基地内涵,向社会开放,实现其价值,创造

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进一步改善实训基地的师资、办学

条件。

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面向行业和产业,搭

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和行业,开展多渠

道、多形式的技术服务;开展应用型科研,并有力推进科技成果

的转化。将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探

索将学校办进企业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及终身

学习提供培训服务,增加学院、系部、专业在行业的影响力。面

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

务。通过政校企合作,多途径、多渠道地建立各类职业技能资格

培训认证站点,有计划地开展继续教育、考证培训、职业技能鉴

定、企业培训、农业培训和其他培训,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

服务规模。

(四)加快形成高职教育自身的生源体系,探索其他高职办

学层次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面对现在高考生源逐年下降的

趋势,高职教育为了自身发展,应加快形成自身的相对稳定的生

源体系。一所高职院校应与多所中职学校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

合作机制。在课程的分段设置、学制对接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完善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科学衔接。部分重点专业探索完善

自主招生制度,在每年高考前组织自主招生考试,各专业有针对

性地选择适合专业特色的生源。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招录初

中毕业生,直接进入职业教育体制,学制五年,获取高职文凭。

为企业职工提供继续教育,有计划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和职业技能,满足在职职工继续学习、终身发展的需求。为提高

高职学生的社会认可度,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

延长高职学制,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技

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科研能力培

养,探索对高职学生的学士或硕士学位授予制度,构建多层次的

高职教育体系。

(五)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保证“后示范”建设工作的顺利

开展

1.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深入开

展“后示范”建设的各项工作,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基础。通过各

种途径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统一广大教师的价值观及思想

认识,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打

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以确保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顺利实施。同时还必须打造一支执行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优秀

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为深入推进课

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各专业要坚持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

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并真正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要聘任一批一线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并且在

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中,逐步做到兼职为主,专任为

辅。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各专业要制定

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工作制度,学院要制定考核条例和标

准,建立激励机制,将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

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副教授以上的

评审中,逐步实行“企业服务考核”一票否决的办法。青年教师

下厂实践锻炼的制度,要长期坚持下去。

2.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顶

岗实习时间、顶岗实习环境、顶岗实习效果的监控和考核。改变

目前很多企业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实习学生的工作劳动偏

长、实习环境安全性差等现象。

3.完善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后示范”建设工作。在学院层

面,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机构,将根据学院建设

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主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政策引导

等方式,自上而下,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项建设工作;在系

部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改革

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

养,不断完善系部的教学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

度。建立各系部之间的交流与竞争机制,完善监督制度与评价

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学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力推进

学院各专业的“后示范”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

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09-29.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

[2011]9号)[Z].2011-08-30.

[3]王艳玲.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J].成人高等教育,2005

上一篇:高校贫困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试论“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