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从30岁开始衰老

时间:2022-10-19 03:52:41

拒绝从30岁开始衰老

高收入和高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一对孪生子,可以让员工快速成长,也有可能把员工压垮

普华永道、华为、奥美,这些各自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因为同一件事情而被串联起来,那就是员工由于加班过度劳累而猝死。这些企业因为高收入而备受关注,但与此同时,由于所服务的客户对服务品质要求非常高,公司一贯满足并兑现客户承诺的传统,因而高品质的服务、严格的任务期限最终转化为内部员工的高压力。高收入和高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一对孪生子,可以让员工快速成长,也有可能把员工压垮。

以IT服务行业为代表的员工形象,总是外在形象比实际年龄老10岁,而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又何止老10岁呢?其实,这些员工大多数30左右,还是所谓的“80后”,但他们却快速变老了。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他们在比自己更小的“85后”、“90后”面前大叹“心好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群本该正处于精力充沛阶段的员工衰老,甚至猝死呢?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员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企业又如何多做一些,显得自己不是那么冷酷无情?北京外企方胜商务调查有限公司针对员工身心年龄话题开展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共收集有效数据299份,如图一所示,以30岁左右的员工为主,同时对比其他年龄段的员工,探寻不同的工作心态。

30岁以后员工心理年龄快速增加

对比不同年龄段员工的心理年龄可以看出,24岁及以下的员工大多数认为自己的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仍然有38%的25-29岁的员工认为自己心理年龄低的虽然减少。但是,步入30岁以后,认为心理年龄高于实际年龄的人数一下子增加到46.9%。30岁是一个门槛,到30岁的员工不仅仅是实际年龄增长,而且心理一下子感觉更成熟了。

用“成熟”这样的字眼似乎不太恰当,随着实际年龄继续增加,认为自己心理年龄更低,或者更高的人数比例都有显著减少,这也意味着认为“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同步”的人数比例在增加。我们认为“身心合一”才是更正常和健康的表现,这基本上要到40岁以后才能实现,30岁的员工感到更多的是心理压力。

媒体曝光的几例员工猝死案中,都是刚硕士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年龄在25-29岁区间。对比大多数员工的数据反馈,我们可以认为这几名员工在该年龄段员工群体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对于大多数25-29岁员工来说,他们的想法还停留在不久之前的大学校园中,不想像年轻上级那样超负荷工作,因此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工作压力,这也是30-34岁员工心理压力大的原因之一,自己需要担当,而下面的人又无法分担。

员工平均每天加班接近2小时

员工身心压力大具体体现在加班上,由于社会氛围、公司氛围,别的同事都在加班,你不加班都不好意思。在这样半强迫半自愿的情况下,加班已经成为都市白领常态化的现象,平均每人每天要加班1.84小时。

如图三所示,所有员工中,只有7.7%的能够幸免加班,每天享受8小时以内的工作。其余的员工中,34.1%的员工每天加班1-2小时,27.8%的员工每天加班2-3小时,甚至每天加班5小时以上的员工人数还要高于每天加班3-5小时的员工人数。经常看到写字楼里到深夜还在灯火通明,那仅仅是在公司加班的员工,还有大量在家里奋战的员工,以及目前更多,未来会更多的是随时随地拿着移动设备工作的,看似新潮的员工。

该如何解决员工过劳问题

员工身心压力大是中国社会目前普遍性的问题,除了整个社会向前的脚步过快,也有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一部分员工可以不工作,必然会导致另一部分员工要加倍工作。即使不考虑普遍的身体亚健康问题,“30岁的员工就已经步入心理衰退期”这一事实也足以让我们警醒。在目前社会环境无法快速改变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除了量力承担工作量外,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是首要的。我们经常看到员工由于工作方式不合理而感觉工作量大,不得不加班,影响了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效率,由此陷入效率低、时间长的恶性循环中,对工作产生厌倦。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愿意投入的工作,那就应该不断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是不合适的工作,那就应该主动寻找更合适的工作,而不是在不合适的工作中恶性循环。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有时确实是无奈的选择,面对客户的要求,不得不把压力传递给员工。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压榨和盘剥员工的借口,毕竟企业决策者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和选择的权利,他们有责任给员工创造更适宜的工作环境。能不能在一段密集的加班期后强制安排休息?能不能把办公场所布置得更温馨一些?能不能给员工采购一些按摩服务?能不能专门聘请一些心理咨询师为员工减压?这些行动不只是对员工的投入,而且是让员工能够更持久地为企业发挥价值的必要措施,机器都需要停机保养,何况是有复杂身体机能和心理活动的人呢?

作为政府部门,有必要制定更为细致的劳动者保护法律,至少在面对大企业时有勇气拿出并严格执行现有的劳动者保护法律,切实唤醒企业的意识,保护劳动者权益。目前我国的法律中还没有关于“过劳死”的法律赔偿依据,尤其员工不是在企业办公场所发生事故时,举证成为难题。

工作只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工作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除了极其少量愿意为工作献身的人之外,我们不能强制,或者半强制地要求普通员工为工作而损害自己的生活。自上而下的,只有政府部门不以GDP增长多少为目标,企业决策者不以利润增长多少为目标,才能够给员工创造更宽松的工作环境;自下而上的,只有员工更多地改变自己,在适合的岗位上高效工作,才能适应、影响并推动环境改变。

相关链接

北京外企方胜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简称外企调查,英文简称FESCO Survey)是外企服务集团(FESCO)子公司,是专业的人力资源调研和咨询服务商,提供针对员工个人和群体的调查、沟通、测评、反馈服务。外企调查公司在服务中应用的工具组合包括员工背景调查、员工敬业度调查、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胜任力测评、员工个性特征测评、员工心理健康预警、360度测评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15号外企大厦B座1701(100022)

微博:/fescosurvey

网址:.cn

电话:+8610 67772906/2910/2912

Email:.cn

上一篇:数据 6期 下一篇:葡萄酒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