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

时间:2022-10-19 03:35:3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为了学生日后学习高阶段语文奠定基础,而小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通常都不会过多的重视在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缓慢。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表达训练;策略;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5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却有被减弱的严重倾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极其不利的。按照新课标的最新指导精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心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

1.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训练的进行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会受到外部或是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并发生不同的变化,在其本质上实际是一种心理的过程。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为教学提供有力的保证。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后进行教学,在阶段性的实验教学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文章时,通过对比句型与句式的变化,让学生更加直接的体会句子在改变前后感彩的变化,并且通过递增式的修辞手法,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并以文章中的内容为基础,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深刻理解到句型和句式之间转换时情感的变化,为以后进行语文写作奠定了基础。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的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语感的培养重在教师带领学生主动去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体会语言丰富的内涵,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并加以丰富的想象,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描述各种情景。这些内容的设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一文章时,有这样一段内容:"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教师根据这一内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你们觉得小葫芦可爱吗?具体可爱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喜欢它的可爱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和感受,这时教师还可以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让学生想象这棵葫芦会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并结合课文内容,简单描述一下自己认为的葫芦的样子。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就利用了语言的训练达到让学生感知、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3.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词都归纳于语言问题,并且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在学习课文前进行的。

4.在学生思维发散处进行训练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创新极大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锻炼小学生发散性思维,不仅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训练,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心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不会感到训练的枯燥和单一,并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语文课程改革与小学生"双基"的培养[J].小学语文教学,2015.3:4-7.

[2] 丁时辉,朱瑛.强化训练夯实双基.小学语文教学[J],20015.3:20一22.

上一篇: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丰富课堂手段 放飞学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