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麻醉并发症的处理

时间:2022-10-19 02:49:33

甲状腺手术麻醉并发症的处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3-02

甲状腺手术引起并发症主要有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甲状腺危象、颈动脉窦反射;颈丛阻滞的并发症主要有局麻药毒性反应、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Horner综合征、椎动脉刺伤后引起出血血肿形成[1]。现将近5年来本院甲状腺手术麻醉中出现并发症处理的一些体会和教训,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复习本院近5年来甲状腺手术麻醉3000多例,在术中发生手术麻醉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病例13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0例,年龄23~65岁。原发性甲亢4例,甲亢并结节甲状腺肿9例,分别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

治疗方法 病人入室输液、输氧、监测ECG、Bp、HR、R、SpO2。13例患者均采用颈丛一针法麻醉。麻药组成为0.25%左布比卡因60~75mg+0.8%~1%利多卡因200~300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30ml,单侧浅丛注药9ml、深丛注药6ml。术中泵入小量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辅助镇痛、镇静,必要时泵入硝酸甘油调节血压。

1.2.1毒性反应6例。颈丛阻滞后约3~8分钟,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话多或者神志模糊扭动身体,有两病人有轻度的肌肉抽搐。此时血压、心率急剧升高,呼吸变浅、变快,SPO2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口唇轻度紫绀,考虑毒性反应。立即用面罩加压辅助呼吸纯氧,静注咪唑安定2mg、或静注丙泊酚1mg/kg,静注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一般在5~10分钟,患者逐渐安静下来,呼吸转回平顺,口唇转红润,SPO2上升98%以上,血压、心率也恢复正常。

1.2.2支气管痉挛2例。在切除一侧甲状腺肿物时,患者突然干咳,接着出现两肩耸起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SPO2迅速下降;血压偏高、心率偏快,烦燥乱动。检查气管缩小,变紧。立即面罩高流量加压辅助呼吸,静注氢化可的松200mg、氨茶碱0.25静滴、吸干净口咽部分泌物,经10分钟,病人呼吸改善,缺氧纠正。

1.2.3气管软化、气管塌陷2例。均是在手术切除甲状腺肿物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但胸廓起伏不明显,面罩加压给氧的情况下SPO2仍然下降,加压给氧阻力大,发现是气管软化塌陷,立即行紧急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呼吸缺氧纠正。其中1例在拔除气管导管后再次出现气道梗阻,重新插管时出现困难插管,患者出现严重脑缺氧损害。

1.2.4急性喉痉挛1例。手术正在分离甲状腺组织时,患者突然出现用力呼吸有喉鸣音,出现三凹征,血氧饱和度由98%迅速下降到40%,血压、心率偏高、偏快。考虑为喉痉挛,立即停止手术操作,托起下颌,放置口咽通气道,面罩加压给氧,用12号针头行环甲膜穿刺,静滴氢化可的松200mg,3分钟后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紫绀明显改善。5分钟后患者呼吸缓解,继续完成手术。

1.2.5颈动脉窦反射1例。女性患者56岁,术前ECG有窦性心动过缓59次/分。术中暴露甲状腺过程中,摆放术野的止血钳过多挤压到颈动脉窦,导致心率快速下降,立即应用阿托品0.5mg静注,在注药过程中心率下降至30次/分左右,患者大叫呼吸困难。立即面罩加压给氧,行胸外按压,松解颈上的止血钳,1分钟后病人心率由30次/分上升到60多次后患者呼吸才改善,最后顺利完成手术。

1.2.6术后切口出血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1例。手术结束准备回监护室,患者颈部出现明显肿胀,引流管引出多量鲜红血液,患者有轻度的呼吸困难,考虑切口出血,立即高流量给氧并拆除患者切口缝线,暴露出血点,行结扎止血,患者呼吸恢复正常。

1.3结果 13例患者在手术麻醉中出现了并发症,经过及时处理,12例患者缺氧得到纠正,脱离生命危险。只有1例病人,拔除气管导管后复出现气道梗阻,困难插管,出现脑缺氧损害,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2 讨论

甲状腺手术麻醉中出现并发症往往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有效处理,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颈丛阻滞下能保持清醒、发声有利于判断神经损伤和出血,以及麻醉操作简便、经济,目前一些基层医院,还是以颈丛阻滞为主,但由于颈部血管非常丰富,麻药容易进入血管引起麻药中毒。本组中毒的病例往往都发生在那些较消瘦、肝功受损、操作时反复穿刺探查颈椎横突、回抽有血或沾血时、注射速度过快的情况下出现。所以颈丛阻滞中应操作轻柔,避免为寻找颈椎横突反复穿刺而损伤血管、神经;浓度不要过高,剂量要适当减少。我们颈丛阻滞方法和用药方面,是有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的,如我们同时阻滞两侧颈深丛神经,加上颈丛一针法可能用药量偏大更容易引起中毒发生。部分学者[2]提出颈丛阻滞原则上仅阻滞1侧颈深丛,手术切口越过颈正中线时,可加用对侧颈浅丛阻滞,一侧颈深丛阻滞,局麻药用量限制在10ml之内。由于甲状腺手术是在气管旁操作,在分离甲状腺及肿物时对气管造成牵拉、挤压刺激,容易发生气管、喉痉挛、颈动脉窦反射等,在颈丛麻状态下,保持气道通畅是有一定难度。对于有明显气管受压变窄、移位、扭曲、甲状腺癌、术前甲状腺功能亢进未完全控制或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的病人,应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气管内麻醉能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完全消除手术牵拉所致不适,增加了手术和麻醉安全性[1]。当甲状腺肿物较大,压迫气管移位变窄,或病人脖子粗短、喉头较高时容易出现困难气道,如果麻醉前准备不充分,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据统计,因气道先天性或后天性异常导致气管插管失败的发生率为1:2303;因插管技术操作不恰当或错误,导致插管期严重缺氧和CO2蓄积,并继发心室纤颤或心跳骤停脑缺氧死亡者,可占麻醉死亡总例数30%[1]。有过一例重新插管失败的教训后,我们的做法是,甲状腺手术如果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则采用清醒插管;手术结束,拔管前用剪掉前端的16号胃管置入气管导管前端吸净分泌物,退出气管导管时保留胃管在气管里,可以经胃管输氧,当确认病人无气管梗阻和呼吸困难后才拔掉安置在气管里的胃管。另外,重视麻醉中的监测,切忌只顾埋头写记录而不观察病人,以免错过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的机会;除了提高麻醉医师的责任心,还要提高麻醉医师在麻醉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能力,才能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8~1199。

[2] 刘先义主编。临床麻醉实施程序。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71。

上一篇:应对技能干预对COPD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下一篇:人性化管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