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19 01:32:36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依达拉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9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用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死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依达拉奉;进展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150-02

Curative Effect of Low Molecular Heparin Calcium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for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YANG YushengCHEN XindongCHEN Yonghui

Department of Medicine,Lufe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Lufeng 516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ow molecular heparin calcium combined with edarvone for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We selected 49 of patients with cases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divided them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low molecular heparin calcium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was add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Results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3.1%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Low molecular heparin calcium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use of edaravo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rognosis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Low molecular heparin calcium;Edarvone;Progressive;Cerebral infarction

进展性脑梗死是脑梗死发生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发病6h后,缺血症状进展或组织坏死进一步加重,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恶化。病死率和致死率高于一般脑卒中,占一般脑卒中的26%~43%[1]。发病原因是颅内动脉或颅外动脉供应脑部血液时发生闭塞性病变,侧支循环未能及时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血供不及时,代谢受阻,进而脑组织缺血坏死,缺血坏死区进展性扩大,神经功能恶化。脑缺血达一定程度时,再灌注以期恢复缺血区血供也会加重脑缺血性损害。导致进展性的原因为脑部和全身因素。脑部因素包括脑水肿、再灌注损伤;全身性因素包括高血压、低血压、高血糖、低血糖、血液黏稠度升高、缺氧、脱水等[2]。临床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效果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对于超过6h后,病灶仍然继续发展的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效果不佳,难于控制。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9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8.7岁。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诊断,发病后符合进展性脑梗死标准。临床体征符合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病6h后临床症状仍然进行性发展,6h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较发病3h评分下降2分或更多,发病48h内,无意识障碍;现为第2次发病,首次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脑CT排除脑梗死后出血。排除心源性脑栓塞、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排除近期手术、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患者,排除血小板计数小于80×109/L。MRI诊断头颅大小形态如常,双侧基底节区或右侧放射冠区可见多发点,边缘较为清晰,小脑、脑干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部分病灶呈低信号影像,脑室系统无位移、无扩张征、中线结构无位移。随机将49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依达拉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既往病史、合并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进展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3g/次,每天1次,3d后改为0.1g/次,每天1次;给予20%甘露醇脱水、钙离子拮抗剂;给予6%羟乙基淀粉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血塞通750mg/次,溶于5%葡萄糖250mL或0.9%氯化钠250mL,每日1次;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疗程为7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5mL(相当于5000IU),每12小时1次,腹部脐周皮下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0mg/次,溶于0.9%氯化钠250mL中,每日1次,疗程7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观察两组进展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颅CT或MR1检查。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情况。

1.3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依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无缺损体征者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缺损体征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包括病情无变化、恶化或死亡为无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4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正态性分布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详细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见表2。

3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6h后症状还在加重。病发6h内为最佳溶栓时机,但大部分患者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进展性脑梗死致残率和死亡率较一般脑卒中高,是临床一种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工作常遇难题,主要原因是脑血栓形成后仍继续或再形成。进展性脑梗死并发机制源于原发栓塞部位继续蔓延,产生新的狭窄导致血管闭塞,血栓病灶继续加速,血管管腔消失,侧支循环消失[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时症状较轻,但在并发48~72h内仍旧呈进展趋势。通常进展原因不单一,所以临床治疗较为复杂。如果梗死向大血管进展,阻塞情况就越来越严重,可使用抗凝药物;若合并感染等症则要给予相应处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要给予脱水药减轻脑水肿。早期给予脑保护剂如依达拉奉,可以提高抢救效率,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要慎用降压药和扩血管药,以减少医源性进展。

低分子肝素钙是低分子量肝素制剂。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钙分子量小,受体内激活的血小板因子Ⅳ抑制少,对因子Xa和Ⅻa的作用强于对Ⅱa因子的作用,对血小板的影响小,抗凝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出血并发症少,保护动脉内皮,改变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依达拉奉是临床常用脑保护剂,具有强效清除脑缺血产生的羟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保护神经元。依达拉奉分子量小,具有亲脂基团,血脑屏障透过性好,可以抑制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白三烯生成。依达拉奉不影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以及血小板凝集。临床广泛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6]。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用,协同性好,减少血栓进展,有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风芝,刘吉良. 奥扎格雷钠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24(1):97.

[2] 贺维亚,黄晓哲,蒋建华,等. 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5):461-462.

[3]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81- 383.

[5] 陈兴洲,李宏建,曲东峰,等. 恶化性卒中[J]. 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3,11(1):2.

[6] 赵连东,晋光荣,徐汉荣,等.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的影响[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1):60.

(收稿日期:2010-02-22)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褥疮创面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外治法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9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