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吝啬表扬等

时间:2022-10-19 11:18:07

我们要吝啬表扬

当前很多教师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做教学的一条铁律,就连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字迹清楚、坐姿端正等等也大加表扬,这种做法很不妥当。对于儿童来说,不跟同学打架、按时保质完成作业、不随地吐痰和扔垃圾都是应该的,把这类寻常小事当做不寻常、很特别的事予以表彰,会使“表扬”变质,让表扬手段失去效用。

――陈洪友(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么家铺小学)

“集体备课”其实是“集体偷懒”

对于现在流行的集体备课,我认为这是一种集体偷懒: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长和教学见解,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怎么能拿一份相同的教案去面对不同的学生?

――林爱文(广东省东莞市道镇中心小学)

为学校订刊献一计

学校每年都要求教师订阅教育类刊物,我校教师都订了《湖南教育》。人手一份相同的杂志,作用并不大,我想,何不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征订多种刊物,组员均摊订刊费呢?教研组长把新刊物分发给大家,教师读完后,先在办公室内交换阅读,之后再与其他办公室交换。这样,每个教师每个月都能读到多本不同的教学期刊,还可以适时开展交流活动。一个学期结束了,可以把这些刊物装订成册存放在图书馆,也可以分发给教师,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投稿。这样做既避免浪费,又可以加大教师的阅读量,更好地促进专业化成长。

――陈 迎(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岳城小学)

合理布局学校不能总靠“感动”

据报道,河北省沧县白贾村的白方礼小学的师生们,近日推着白方礼生前的三轮车,走上了《感动中国》的颁奖舞台,白方礼老人获得了《感动中国》栏目的特别致敬。如果白方礼老人健在,看到自己当年支教并为之捐出5000元养老钱的小学居然面临被撤并的困境,不知作何感想?

从白方礼小学现在的办学规模看,似乎不应被列入待撤并的范围。不少网友期待老人当年支教的事迹,能“感动”地方政府,调整学校布局规划。一所学校的命运,需要通过“感动”政府部门来解决,已很是不堪。让地方政府重视教育投入,合理布局乡村学校,不能总靠“感动”,而应建立村民能参与决策的机制。不建立这样的决策机制,乡村教育的命运很难得到根本改变。

――熊丙奇(知名教育学者。小 羊荐自2012年2月7日《新京报》)

“降低课程难度”莫要徒具观赏价值

教育部2月7日介绍了新课标的修订背景和新变化,表示这次新课标的修订努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容量和难度(参见32页信息――编者注)。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择校现象实质上大量存在的当下,教师和学校为了班级与班级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评比,“最擅长”的就是层层加码,拔高难度,超前教育,课程标准里把难度稍微降低一点,很可能徒具观赏价值。课程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的减负,首先一定是指挥棒和评价体系的减负。课本只是工具书,代替不了方法论。

――毕诗成(陕西媒体从业者。小 羊荐自2012年2月9日《燕赵都市报》)

好好地生活比空怀梦想更有人生意义

我们有两个亿的农民工,出个旭日阳刚和几个作家、诗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排除他们出现的偶然性和“正统文化”对他们“多看一眼”的同情心。什么时候农民工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和其他城市人一模一样的教育,那我们才可以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阎连科(著名作家。摘自2012年1月6日新华网)

责编:袁海波

上一篇:实施知识更新工程,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发挥继续... 下一篇:浅论网络对继续教育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