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楷简笔画中人物形象的“艺术丑”

时间:2022-10-19 10:21:36

论梁楷简笔画中人物形象的“艺术丑”

摘 要:梁楷是一位受中国三大宗教:儒、释、道思想影响的一位中国画大师,开创了全新的绘画艺术风格,有着强烈的时代审美特点。他的简笔人物画在继承前人的绘画理念的同时,取其精华并加以灵活运用,独创一派。尤其是他深入体验观察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特征,以独特的“丑化”笔法表现出人物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描绘对象的本质特征,充分地流露出了画家自身的情感,把中国写意画推入一个崭新的高度,不仅对中国绘画史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日本国的艺术也起到了道路航灯的作用。

关键词:梁楷;人物形象;“艺术丑”

梁楷,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13世纪初期)。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 今杭州 )。字白梁。嘉泰年间,画艺出众,招为画院待诏,宋宁宗倍喜其才华,赏金带。性格豪爽奔放,放荡不羁,后因厌恶画院规矩壁悬金带于院内,拂袖而去。嗜酒如命,由于其放荡的性情,人称“梁风(疯)子”。 师法贾师古(汴(今河南开封)人,善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公麟。高宗绍兴时为画院祗候。白描人物,颇得闲逸自在之状。尝作《归去来图》,又所谓“一笔法”,甚古雅。)而且青出于蓝,擅长画人物、佛道和鬼神之类的作品。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画家。

对梁楷影响较为明显的《大士像》图中绘观音大士动作舒展,秀发垂肩,神态自若,略有所思。仿佛禅悟步入化境而嘴角略微上翘,面带微笑,观之亲切。人物斜倚在山石之上,手中宝瓶倾斜,琼液垂流,涌现一朵白莲。在众多以观音为题的绘画作品中,贾师古的这一幅作品可谓是殊异绝伦、超凡脱俗。用极工细的白描手法表现观音的手、脸、发髻,更加凸显了观世音大士的柔美秀润。而衣褶以书法入笔疏朗而苍劲,写意简洁,工写对照之间,气韵顿生。又以墨笔勾勒、皴擦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山石棱角分明的质感。粗糙厚重衬托出观音的闲适自在,整幅画面感觉一气呵成,毫无滞涩之感,让人叹为观止。这些表现技法在梁楷早期的人物画中有很明显的传承,衣纹多以行书、作大胆概括的细长撇捺,转折流畅而又苍劲,后人称“折芦描”。中年后,变细笔为放纵的简逸之笔,有很多作品以大面积的墨色来概括表现,一反佛道画法的常规法则。其中墨色变幻极其丰富,人称“减笔”,所表现的作品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存世作品有《泼墨仙人》《布袋和尚图》《李白行吟图》等。

梁楷表现佛道人物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泼墨仙人图》是梁楷减笔画的代表作,现存于博物院,此图标题为后人所加。从画面中大头鼓腹的形象来看,有点像他画的布袋和尚。一位袒胸露怀、宽衣大肚的仙人开怀宴饮之后踏上归途,摇摇晃晃、步履蹒跚地走来,走到了欣赏着面前,直面观众。夸张地表现出被“丑化”处理的五官只占据了脸上很小的面积,尤其扁扁的鼻子和撇着的嘴巴距离更近,细细的眉毛靠近了脸部两侧边缘,下面两只小小的眼睛快眯成了一条缝隙,好像洞察世事,硕大的额头向前挺着,体现了福寿与智慧,超凡脱俗。人物表现诙谐滑稽,近乎达到丑陋的地步,但是显得十分形象,令人忍俊不禁。宽大的袍服托在身后,以酣畅的泼墨法一蹴而就,毫无繁琐的细节,只在形体关键紧要处写以浓墨重笔。笔法酣畅淋漓、大刀阔斧,毫无滞涩之感。将仙人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的坦然巧妙地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四句诗歌强化:地行不知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由此可见,作者不愿随波逐流、任性高傲、狂放不羁的思想境界和对待生命坦然释怀的态度。这种大胆的创新正是梁楷自己的真实写照,自然潇洒而不为世俗的牢笼所束缚,标新立异,独具一格。

《布袋和尚图》(日本香雪美术馆藏)构图生动、用笔简洁,与泼墨仙人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传布袋和尚为五代时期后梁明州奉化的岳林寺僧人,游历化缘常常以一根拐杖一头挑一个大布袋,时人以为弥勒化身,都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图为半身像,构图简明而有力,人物与布袋呈三角形的势相对抗,用笔洗练奔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笔意十足,重墨渲染,寥寥数笔,就使得神态活灵活现,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衣褶像山峰的走势稳健而雄浑。

布袋和尚人物刻画十分世俗化和富有人情味。圆圆的头颅与圆润的肩膀在衣服之外,用工细流畅的笔法,描绘人物的眉眼唇齿,较泼墨仙人图显得工细。肥头胖耳、笑成一团,眉毛、眼睛、鼻子依然占据了颜面部很小的面积,外眼角在鼻头以下。咧开大笑的嘴巴跟中庭一样大小,耳朵的长度却达到了半个头长。胡须与毛发只采用了浓淡相宜的墨色加以表现,即一步加强了五官的紧凑与憨厚可掬的笑容。将淡泊名利而又嬉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泼墨仙人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话,布袋和尚则是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画面中人物将头缩在胸前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却又显得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将和尚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及禅悟思想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正是梁楷深刻地抓住了画面人物形象的相貌特征和心理活动。将客观现实中的人物提炼、高度化概括,将现实中不存在的人物形象进行了“丑化”,虽然一个个诙谐丑陋的面孔却是一个活生生客观存在的人物。

另外一幅《六祖伐竹图》此幅画作原属北京圆明园藏,现流落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六祖”即惠能和尚(638~713),唐代著名僧人,俗姓卢,为樵夫,中国佛教禅宗南宗的鼻祖,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与北方神秀渐悟说相对,人们不需要诵经,喝水担柴,都能悟道。 “六祖伐竹”表现的就是惠能在劈竹的过程中参禅悟道的普通生活场景,画面与六祖的禅学思想高度吻合。画面左侧寥寥数笔欲树即树,欲石即石,上有几支小树枝或藤条打破了画面的势头。画面下面有一老者单膝蹲着,人物头脸部的毛发及手臂上的毛,以细笔绘出;身着粗麻布衣,脚上穿着草鞋。左手轻轻地扶着只有两三枝细枝的枯竹,右手拿着砍柴刀专心致志地砍竹子,不管世间繁碎琐事、车马喧嚣,旁若无人,已达忘我之境。整幅画面上轻重缓急,浓淡虚实,笔笔见形,变化多端。画面朴实自然,毫无矫饰之感,足见梁楷对生活本真体察入微。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太白行吟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寥寥几笔就把“诗仙”李白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溢、傲骨十足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着重突出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选取了最能反映诗人气质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括的描绘。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每一条线都能以一当十,通幅毫无雕琢造作之气,把人物的神韵表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图绘宝鉴》说他“精妙之笔,皆草草,谓之减笔”。他的画作笔墨似乎信手拈来随意而为之,却能捕捉客观对象主要特征,达到了传神写照的艺术境界。

梁楷一生放浪形骸之外,无拘无束,心无杂念,从不管世人论他短长,这种无人无我的禅宗思想境界在他的绘画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画在继承前人的绘画技法和理念的同时,并加以灵活运用,独创一派。他深入体验观察所画人物的精神面貌特征,以洗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独特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描绘对象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中国写意画推入一个崭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对日本国的艺术也起到了道路航灯的作用。他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新天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和发展潮流。

梁楷一生所创作的作品颇丰,仅就目前见于文献著录的,就不下50余幅。他的减笔画对后世的徐渭、朱耷、原济、金农、李鲜以及现代的画家齐白石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东胜.梁楷(1)/历代绘画名家大图范本[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2] 中国名画――梁楷[P].便利堂(日):日本美术研究所,1958.

[3] 谢稚柳.梁楷全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4] 名画再现编委会.名画再现:历代最经典人物画[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上一篇:人情化建筑倡导者 下一篇:论当代陶艺思潮及其行为与人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