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海固清真寺建筑造型的形式美

时间:2022-10-18 01:36:07

论西海固清真寺建筑造型的形式美

摘 要: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以其独有的形制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是伊斯兰艺术的瑰丽之作,也是伊斯兰精神最集中的凝结,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伊斯兰艺术的美学模式。本文仅从清真寺建筑的外观、结构等出发研究西海固地区清真寺的形式美。

关键词:西海固;清真寺;形式美

建筑,是民族文明的个性体现,是一切美术品中最持久的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建筑有着自身独特的形式之美。建筑艺术也是伊斯兰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而最能代表伊斯兰建筑艺术的便是清真寺。清真寺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外观变化、设计手法、宗教内涵等各方面在世界建筑领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由于地域与时代的不同与变化,奇想纵横、庄重神秘、雄健雅致的清真寺建筑也各具特色,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伊斯兰教的宗教理念与其发展历史。因为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西海固被称为“最不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地方”。“赤地千里”的景象以及“苦甲天下”、“贫甲天下”、“旱甲天下”等词语是文学中也是人们印象中的西海固。但在这一片几近焦土的大地上,清真寺及其上那弯新月为它平添了宁静和安详,使它变得博大而神秘。西海固清真寺建筑以其独特精致的外观结构、神奇绚丽的色彩图案、奇幻多变的光影效果体现着伊斯兰建筑独特的魅力。

西海固地区的清真寺分布极广,只要有回族聚居的村镇、小区,都建有不同规模的清真寺,有些地方远不止一所。近年,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的清真寺也不断翻新。在整个中国疆域中,清真寺建筑的风格类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中国传统宫殿式、阿拉伯式和中阿结合式,中阿结合式也即混合伊斯兰风格,“混合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是外来的伊斯兰建筑式样与中国建筑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这在宁夏清真寺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西海固的也不例外。但总体上,由于地理等自然环境的差异,西海固地域较具年代的清真寺都在继承阿拉伯风格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艺术形式。同时,兼有宁夏回族建筑的特征,寺脊隆起,飞檐突出,既雄伟古朴又庄严肃穆。而西海固地域的清真寺建筑更为独特的地方还在于它与当地民居文化的结合,例如固原羊圈堡沙沟拱北清真寺,在整体外观上是阿拉伯式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与理念,但同时也结合了当地传统的院落式布局与结构,可以说是十分典型的西海固清真寺。从建筑内部理性分析,本文仅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西海固清真寺的形式美。

1 形体构成中的形式美

形体是事物在空间中给人的视觉感官印象。各种物体因其具体可感的独特外在形态组成了千姿百态的世界,也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成就自己独特的外部存在形态。物体的外部形态从视觉上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造形态两大系统,而构成事物外在形态的形式则包括点线面体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它们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事物的外部视觉形态会在具有感知能力的人类心理上留下心理印象进而生成关于事物的思考。

点是形体要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在空间存在中起到标明位置的作用。在几何学中,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厚度与大小的抽象概念,但作为建筑中形式美的点,它具有大小薄厚等维度,也具有规则与不规则等不同类型,是实有的存在物。例如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中四个绿色的小穹顶、中间的一个大穹顶以及穹顶上大小不一的圆球都可以看成是不同的圆形,也可以看成是大小不等的点。中间的一个大的绿色穹顶吸纳着人们的注视与膜拜。这些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在西海固清真寺中依旧承担着这样的构成功能。

在形式美的各种要素之中,线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空间存在中起到贯穿扭结的作用,具有无穷尽的艺术形态,比如粗细、长短、曲直、虚实以及各式各样的律动变化。它们给人造成的心理形态有快慢、刚柔、利钝以及节奏等不同的情感反应。在清真寺建筑中会应用各种各样的线以造成丰富多变的建筑效果,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链接钢球的线以及新月刹杆的直线,给人以挺拔、直指天际、充满力量的感觉;而葱头状门边的曲线,则显得明快而简洁等等。

在点线之外,各式各样的面也是构成清真寺建筑的基本元素,如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锥形等等。在西海固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的大门楼上,大门与宣礼塔、望月楼结合而成,屋顶为攒尖顶,呈现出锥形面。大殿的平面多为矩形,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受。

具有丰富变化的点线面又会组合出变化万端的形体,球体、正方体、长方体、椎体、不规则形体等等,它们各具形式之美。尽管任何建筑都离不开点线面体的组合,但在西海固清真寺中,因其中阿混合式的建筑风格以及其与本土民居建筑的结合使其在形体组合与变化中、在干旱贫瘠大地之上更能突出建筑的形体特征。

2 对称与均衡中的形式美

均衡即为平衡、匀称,是事物的色彩、形状、声音等形式因素在组成审美对象时在一定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致、对等、照应等关系。“自然界的秩序就是通过形式上的对称、和谐、对比等因素来体现的。”[2]对称均衡又称“天平式均衡”,是指两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以对称的排列方式形成的形式美规律。这种均衡会使人产生整齐、端庄、庄重的感觉。其主要形式是左右对称。

西海固部分传统风格的清真寺建筑,讲求完整对称的布局,一般采用四合院布局,使用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殿前两侧为南北厢房,寺门正对大殿,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整体来看中间似乎有一条中轴线,由两进或四进四合院组成,两旁的布局较为对称,有以对称为美的特点,但又各有特点,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清真寺礼拜大殿的中心位置,使清真寺主体建筑的气势显得古朴大方,雄伟庄严。位于泾源县香水镇的城关清真寺就是一处二进式四合院。

再如西吉县兴隆镇的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大寺,它的大门楼是左右对称的,大门是葱头状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扇小门,小门也呈葱头状。它拥有四个圆柱形的宣礼塔,大门与宣礼塔、望月楼结合而成,屋顶呈攒尖顶,以上建筑都是对称的。上面绿色的圆球体以及伸向天穹的弯月也都是对称的,跟人一种庄重、深邃、和谐的形式美感。

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的外观造型是在大殿顶上设置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周围有四个小穹顶,各居殿顶一角,簇拥着中间一个巨大穹顶。大穹顶上有一弯新月挺向蓝天。平面布局采用集中式构图,强调垂直轴线。这种建筑特点的典型代表为西吉北大寺、海原清真大寺。

中阿式清真寺主要融合了中国传统清真寺和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于一体,在突出宗教氛围时,又注重经济适用,如固原三营清真大寺、泾源城关大寺、海原县南关清真中寺等。

3 节奏与韵律中的形式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一说法说明建筑和音乐之间有着相通、相合的一致性。建筑与音乐虽然在形式上存在差异,但都能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和谐的结构打动人心,令人陶醉。

“节奏”一词本来是音乐范畴的术语,但作为一般的形式美规律,是指审美对象的构成中色、形、声等物性因素有规律的重复而形成的美的运动形式规律。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产生的,建筑的韵律美与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韵律是构成系统的诸元素形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也是使一系列大体上并不相连贯的感受获得规律化的最可靠的方式之一。富有伊斯兰特色的清真寺建筑的高低错落、疏密聚散、虚实浓淡、间隔进退等在有规律的变化中体现着单纯而明确的节奏。建筑个体中的整体风格和具体建构,各种形体,如门、窗、柱、墙面等合乎规律的组合、重复,都如同“凝固的音乐”般形成独具特色的节奏与韵律,给人以类似音乐节奏和韵律的美感,蕴含着丰富的视觉美。

清真寺在和谐统一的美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变化,清真寺建筑既通过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在有规律的变化中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张、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让人感觉到一种韵律美。清真寺建筑雄伟壮观的空间序列俨然一组“巨大的石头交响乐”。它的空间结构与室内装饰,能够激发人的宗教热忱,适合于祈祷和祭祀等。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适应于主体的活动,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舒畅和自由,从而给人以美的感受。

西海固清真寺凝聚着西海固地区回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美学观念,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伊斯兰美学模式。西海固清真寺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各项原则,又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在宁夏宗教建筑林中,别具一番风貌。在西海固地区,每个清真寺都和周围的穆斯林自然的联系在一起,遍布宁夏的清真寺,丰富了宁夏建筑文化。同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族融合过程中使得“兼具统一性与多元性”[3]成为这个民族及其文化最突出的特征,而这种兼具统一性与多元性在西海固清真寺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宁夏清真寺建筑类型及其特征[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5):295.

[2] 雷礼锡.艺术美学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5.

[3] 孙嫱.生存智慧:从回族清真寺建筑看多元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2):166.

[4] 马宗保.伊斯兰教在西海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5] 束锡红.宁夏回族文化图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6] 李嘉珊.艺术美学导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 丁克家.至真至美的回族艺术[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8] 刘伟.宁夏回族历史与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9] 刘伟,黑富礼.固原回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10] 王伏平.宁夏回族史话[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11] 金元浦,王军,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基于图解思考的建筑设计手绘表现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论慈善文化与大学生德育的有效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