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间:发掘体系化优势

时间:2022-10-19 10:17:48

新空间:发掘体系化优势

增长趋缓以退为进的良性防御

分析这一状况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首先引用了国家宏观经济的统计数据。从中国宏观经济来看,1979年~2009年的年均增长为9.88%。而据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显示,1980年~1989年为3.46%,1990年~1999年降为3.22%,2000年~2009年进一步降为1.83%。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将成一大趋势。而纺织行业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自然也遵循了同样的发展轨迹。

行业方面,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为4310万吨,比2008年增长22.8%,年均增长7.1%,与危机之前三年(2006年~2008年)的年均增速相比较下降了3.8个百分点。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541.2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34%,年均增长10.3%,增速比2006年~2008年年均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

即便是在内忧外患加剧的2012年,纺织行业产值增长也没有跌破两位数,出口和产值仍处于正增长。

因此,孙瑞哲并不认同当前的发展趋缓是中国整体竞争力下降之突出表现的观点。他认为,这其实可以视作是行业调整的一次契机,以此来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这种结构性的收缩,亦不失为是行业良性防御的一种手段。

不失时机新科技革命浪潮到来

“工程了不起、技术过得去、学术须给力、人才待培育、体系要建立”是孙瑞哲对纺织行业发展现状与愿景的精辟总结。

在他看来,纺织行业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中,无论是建国之初的大棉纺,还是上个世界七十年代的大化纤,甚至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发展,包括近年来化纤产能的不断增长,都体现了“工程了不起”。

而时至今日,中国纺织行业在整个工艺技术、质量品质方面“技术过得去”,跟过去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行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一是“学术须给力”,学术研究不仅局限在科学方面,还涉及很多经济、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内容,这都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二是“人才待培育”,对基层企业来说,他们既面临“招工难”问题,同时又要考虑如何留住人才,并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三是“体系要建立”,这也是行业当前最关键的问题,下一步如何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纺织体系,将关系到整个行业如何整合资源、协同运作的问题。

孙瑞哲仔细分析了重构产业体系化优势的两大机遇背景。

首先是对不同阶段性优势的传承。第一阶段为结构调整促成产业链配套的相对完善,在1986年,国家把服装划归入纺织系统,使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配套。第二阶段为“国退民进”的体制松绑,使市场活力得以释放。其标志是1997年棉纺行业压锭、减员、增效,通过技术改造推动“国退民进”,实现了民营企业的加速发展,并使生产组织基础日趋完善,生产要素的休眠状态得以改变。第三阶段为竞争性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现代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亟待塑造。可以预见,今后5~10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不仅包括规模与利润的集中,更有创新要素与市场资源的集中),中国纺织工业将改变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转而向系统化优势转变。

其次是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随着时展的加速,第六次科技革命,或者说以资源为王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到来。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我们正处于这一大背景之下,以新的资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为符号的循环经济,将成为信息技术之后最有价值的科技资源。

他表示,作为纺织行业的一个转型方向,可以定位为智能性产业、绿色产业以及跨界资源整合型产业。

孙瑞哲强调,新常态下的风险重估,是当下重构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优势时所必须做出的前期判断。“棉花问题、劳动力问题、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东南亚纺织快速发展、绿色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这种种问题都说明,纺织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但它同时也是风险高发期,更是战略机遇期。越是在这种危机情况下,就越可能会发生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他们都经历过这种危机,并且都借此形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孙瑞哲说道。

协同创新优势再造的现实路径

谈及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重构,孙瑞哲认为,第一,要完成从“个体竞争”到“系统竞争”的转变。它不是单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市场机制综合发挥作用的问题。

第二,还需要从“封闭”转变为“开放”,即从过去企业关起门来依靠自身力量创新,变为以开放的心态整合社会资源来形成集成创新的合力。

第三,在注重有形产品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无形的营销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第四,如今市场竞争过程中的信用问题、社会责任问题,已经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行业的外部形象。因此,亟需我们改变无序竞争的局面,转向有序竞争,这是建立体系化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孙瑞哲看来,现在纺织行业要关注已不仅仅是某项产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行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与机制,进而构建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的新竞争优势。

具体到重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优势的现实路径,他阐释道,所谓现代化即要实现产业的工业化发展,劳动密集型应该成为纺织行业的一种历史,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正成为新的产业符号。产品低附加值要让它迅速成为过去,高科技内涵、时尚元素应该作为行业新的特征来出现。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品牌经济主导的行业生态、知识密集型的人才布局、公平开放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是现在产业新的符号,也是纺织工业应该具有的外部形象。

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发展是纺织行业体系化优势构成的核心,这其实已经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中有了具体体现,即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内生驱动力,把人才优势作为行业成长重要资源支撑力,构筑品牌优势的消费向心力,以及可持续发展优势的未来竞争力。这是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

“改革需更加注重系统协同,但稳妥不是求稳守成的理由,渐进不是迟滞不进的借口,我们应警惕在不稳定幻想作祟下绕着问题走,最终小疾会成大患。”援引自人民日报微博上的一句话,孙瑞哲表示,面对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更要重视与解决,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塑造不为外力所摆布的内在优势。

解读现代纺织体系关键点

体系化优势的构建

跨界思维、资源对接、开放创新、价值延伸

关键是:

1. 理顺融合过程中的内在冲突;

2. 做好需求市场分析;

3. 做好产业资源衔接。

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棉花总产量超过700万吨。

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中指出: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特色产业群,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将“十二五”期间服务业的发展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

现代化的实质

世界上众多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化的实质就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演化,由农业园变为工业园。因此,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实现工业化。——《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什么是现代纺织工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称谓,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正成为新的产业符号;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即将成为过去,具备高科技内涵、时尚元素的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新的产业符号

——先进、绿色的制造技术;

——由品牌经济主导的行业生态;

——知识密集型的人才布局;

——公平、开放、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上一篇:高压电力电缆故障探测技术分析 下一篇: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