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模拟”谈教改

时间:2022-10-19 10:01:33

“角色模拟”谈教改

摘要:本文从实践性教学层面论述职教改革的新思路,阐述深化职教改革中角色模拟的可行性,并针对学校、课程、教材、教师、学生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进行探讨,提倡职校企业化,职校课程特色化、职校教材校本化,职校教师双元化,职校学生技工化,评价体系多样化的思想,努力为新型教改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角色模拟 教学改革 职校 职业教育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高科技发展的需求,职教事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改革――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改革。怎样突破传统,适时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成为职教系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角色模拟”式的实践性教学是一条可加速学生技能、能力和素质的职教改革之路。

一、改学校

职校企业化。所谓企业化,不是指职校的经营方式,是指职校在充分调研对口企业的基础上,模拟企业的管理方法和部门设置,把职校“打造”成一个仿真企业。

首先,在管理方法上,职校要推行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企业的各项标准,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及实验室卫生管理上,向GMP要求靠近;在作息时间上,打破传统的课时概念,按任务或项目分期分段地安排,实行“上班”制度;在教师和学生安排方面,以生产或经营实际需要,按“岗”定“员”,按“劳”定“薪”。

其次,在部门设置上,职校改现有的科室成企业的部门,与企业对应的设置生产部、质检部、保管部等等,制度上墙,规范到位,明确任务,切实承担起各个“部门”的责任,并履行相应义务。

第三,加大硬件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建设,购置先进的实训生产设备,营造出真实的生产活动氛围。在购置设备方面,根据企业生产的原形,直接按照车间生产线进行设计招标,如药学专业,构建固体制剂生产线,液体制剂生产线等,使学生直接在“线”上操作,直接进入角色,使职校成为直接培训一线工人的“企业”。

同时,职校要签约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职校办学效益。可与企业联合办学,使用企业现成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等教学任务。

二、改课程

职校课程特色化。课程改革在职教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改的成果直接影响着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当前的课程设置仍然是各学科分门别类单独教学,学科界限分明,学科间知识缺乏联贯和穿插,这种独立性完全抹灭了生产中的实际需要,造成了“工”与“学”的脱节,甚至是背道而驰,课程设置对企业生产服务性的越来越差,理论与实践结合也越来越远。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包括教学内容要紧贴市场、紧跟形势、迎合企业,避开一些较多、较难、较深的理论,以技能培养为本位,以企业生产流程为主线,大胆突破传统学科化体系课程设置的瓶颈,明确定位,按生产实际需求打乱学科间的独立教学模式,多学科穿插教学,“生产线”上用到相应的知识,就在生产线这个工序时段完成相对应知识内容的学习,做到针对学习,按需学习,“现学现卖”。

三、改教材

职校教材校本化。当前的教材建设已经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真正具有职业特色和校本特色的实用型、高质量教材匮乏,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因此,加强职校教材开发工作,推行适合职校自身改革模式的校本教材编著是今后一定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新一轮职教改革过程中,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教材要与各项劳动就业制度相一致,教材内容及应用要与企业岗位需求、就业准入标准的要求相衔接。实践证明,要使职校的毕业生具备职业能力,就必须使职校所学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就业的高质量以及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允许教师边教学边编改讲义,使行业规范与教学讲义有机整合,并通过教学反复实践,促成一批教学性强、行业性强、操作性强的“三强”校本教材出炉。

四、改教师

职校教师双元化。建设具有专业功底的双元化“教师”队伍,是教学建设的开创性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动力。所谓“双元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双师型”,而是提倡“兼出去,聘进来”的双向用人模式,让“教师进厂成师傅,师傅进校成教师”,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去市场企业顶岗挂职,适时充电,优先领略并掌握当代企业先进技术,以确保他们专业知识的实时性,避免“闭门造车”;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或岗位能手,走进课堂搞教学,走进学校搞研讨,保证职教与实践紧贴,与市场联动。

五、改学生

职校学生技工化。一方面,结合行业规范,把学生模拟成工人,直接进入角色,提倡在“做中学”,“先学会后搞懂”的实践为先思想,让学生在职校这个“企业”的“生产一线”真刀实枪地度过自己的职业学习生涯;另一方面,结合就业准入制度政策,借鉴行业内部的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和技能竞赛奖励制度,把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如在职校里组织技能竞赛活动,积极倡导学生参与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证,对优秀的学生实行必要的激励措施。职校还可利用毕业前的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企业、下车间进行辅工作,甘当配角,协同工人师傅从事生产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为实践为工作而学习的意识,而且能树立学生的实干思想,增强行业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

六、改评价体系

职校评价体系多样化。职教改革步伐的快慢取决于评价考核制度,多年来,陈旧的评价体系一直制约着职教的发展,不改评价体系,就避不开“文不能提笔,武不能杀敌”的高分低能型人才培养尴尬局面,职教发展的步子就难以迈开迈大。因此,必须充分研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建立以职业活动为主体,以职业标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评价考核机制,加重实践环节考评比例,淡化理论知识考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努力探索项目化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检验技能,不以成败论英雄,改过去的以分定级的模式,按任务完成质量,实践环节设计,操作技能熟练度等指标,强调过程,重视细节,注重规范,淡化结果,综合评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循行业标准而评定,建立一套符合生产环节的过程评价体系。

总之,教学改革实际上不单纯是教学本身的改革,而是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的改革。既然职教是为社会或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技术人才,就不要死抱着校园教育模式不放,要敢于突破,大胆模拟,让企业的需求成为职教活动的主宰,让企业的身影尽现在新型职业教育的每个角落。职教事业只有与社会接轨,与市场同步,与岗位挂钩,实行“角色模拟”,职业教育改革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李应军.对高等职校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思考.东陆职教论坛,2004.

[2]邵慧莹.工学结合优质教材开发研究.中国校外教育, 2009,(01).

[3]李晓会.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编写初探.考试周刊,2008,(02).

上一篇:浅谈转化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后进生 下一篇:合作学习在医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