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19 09:34:27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心肺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结直肠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62-03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发病率仅次于胃癌、肺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40岁以上人群中比较常见,近年来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1]。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因其视野明确、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逐渐成为老年结直肠根治术的重要辅助手段[2]。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与接受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消化道大出血等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68~82岁,平均(74.2±3.4)岁。结直肠癌分类:直肠癌19例,乙状结肠癌43例。Dukes分期:A期26例,B期31例,C期5例。抽签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直肠癌分类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前均接受结肠镜、肝肾功能、病理活检等常规检查,了解结直肠癌病理分型及病灶具置、大小及其与附近组织间的关系等,并以此为依据制订个性化的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方案。由于术中可能难以确定病灶位置,为此术前半小时可行结肠镜亚甲蓝定位操作。两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处理,选择仰卧位或截石位。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常规操作,合理清扫淋巴结并有效处理肠管。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操作如下:①从脐部入手行切口,常规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保持气腹压力在10~12 mm Hg;②手术方式选择五孔法,且保持两孔之间的距离≥5 cm;③利用超声刀“整理”肠系膜血管根部,使其“脉络化”;④术中顺着Toldt筋膜游离;⑤不同术式选择不同的辅助小切口,选择腹壁或会阴相应部位行辅助小切口,利用保护套保护切口免受污染,经由切口将病变肠段提出体外,切掉且吻合,及时将病变组织送检;⑥术中坚持无菌操作,彻底清除肿瘤病灶,预防肿瘤细胞扩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心肺功能[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动脉血二氧化氮分压(PaCO2)、动脉血pH值、气道压力]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中心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EF、CI、PaCO2、pH值及气道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心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x±s)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19.35%),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45.1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以根治术为主,由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机体重要器官功能逐渐减弱,免疫能力明显下降,加上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手术耐受性较差,增加了手术风险[3-4]。传统开腹手术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切口较大,手术创伤大,且术后可能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系列并发症,不利于康复[5]。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6]。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结直肠癌首次应用在1991年,由Jacobs等第一次报道,肯定了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后,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行传统开腹手术的对照组。但有些学者研究发现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这主要与手术操作人员腹腔镜技术水平密切相关[7]。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观察组患者术中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腹腔镜治疗患者受腹压影响较大相关,另外观察组气道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可通过麻醉方式改善呼吸指数调节气道压力,尽可能地将气腹压力控制在10~12 mm Hg[8]。相关研究表明腹腔镜术中可能对患者心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或影响不大)术后恢复[9]。另外,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6%,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①腹腔镜术中暴露肠管时间相比开腹手术明显短,对内脏及附近组织伤害较小,避免或减少了肠粘连症状;②切口小,降低了切口感染率,同时切口小便于术后早日下床活动,促进心肺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③腹腔镜具有视野清晰、定位明确等特点,能充分显露血管,术中出血量少;④腹腔镜术后炎症反应相比开腹手术轻[10]。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志红,皮亚平.不同术式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7):1522-1523.

[2] 曾长青,郑羽,黄良祥,等.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 15(6):439-441.

[3] 楼征,张卫,孟荣贵,等.老年复发性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8):586-588.

[4] 余海.老年患者开腹及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3.

[5] 罗川栩.老年患者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对比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3.

[6] 张春,傅卫,任立涣,等.五种结直肠癌评分系统对中国患者的预测价值[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1):16-19.

[7] 侯杰,罗兰,刘伟新.老年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效果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0(9):2141-2142.

[8] 张耀明,周臻涛,邓国明,等.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4,12(7):1006-1008.

[9] 许钊荣.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2.

[10] 林俊忠,潘志忠.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争议[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8):714-717.

(收稿日期:2014-07-22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血清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探讨 下一篇:土地储备与土地一级开发比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