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历史文化旅游的社会价值

时间:2022-10-19 09:20:29

浅析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历史文化旅游的社会价值

[摘要]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统治连城长达560多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鲁土司历史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独特的魅力。其社会价值不可忽视,通过历史文化旅游这个窗口,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使鲁土司历史文化得到延续与发展;优化当地的环境和有效保护鲁土司衙门等古建筑,同时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永登县;连城镇;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赵秀文,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讲师,历史学硕士,甘肃天水741001

[中图分类号]K281/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10-0137-03

一、鲁土司历史文化

元末,明军攻打元大都北京,元顺帝逃跑,安定王脱欢跟随不及,流落河西。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军西征,脱欢在河西一带降明,被明王朝安插在甘肃永登连城。随后,脱欢的孙子失伽因战功显赫,明成祖朱棣将他比作“成王封周公旦于鲁”,故赐姓为鲁,失伽改名为鲁贤,自此,连城土司以鲁为姓,后人称“连城鲁土司”。鲁土司统治连城达560多年之久,留下了一座至今依然保存比较完整的宫殿式古建筑群――鲁土司衙门,蕴涵着丰厚的鲁土司历史文化,是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

(一) 鲁土司的建筑文化

1.鲁土司衙门

鲁土司衙门,始建于明初。清嘉庆年间,十五世土司鲁纪勋又仿皇宫形式做过修建,占地约1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97平方米,建筑物226间。它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众多土司建筑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这座衙门,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建筑布局严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俗称“三十六院,七十二道门”,颇具王侯气魄,有“小故宫”之称。198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永登县成立了鲁土司衙门文物管理所进行管理,1996年鲁土司衙门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土司衙门坐北朝南,一进数院,其主体建筑从外到内依次为大照壁、牌坊、仪门、提督军门、大堂、如意门、燕喜堂、朝阳门、祖先堂,均建在一条直线上,共组成五个四合院。附属建筑有粮仓、马号、花园。为防火之需要,各院之间有一间之地或空或以门相隔,互不紧连;为通水之顺利,从南到北。一院比一院高,最后的祖先堂高出前地平面四米。

2.妙因寺

妙因寺(为鲁土司家寺)“位于大通河东岸鲁土司衙门附近,背靠石屏山,右临大通河,山水相映,环境幽雅,是甘肃著名的风景游览”处所口。妙因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其主体建筑有山门、鹰王殿、科拉殿、万岁殿、古隆官殿、塔尔殿、多吉羌殿(德尔经堂)、禅僧殿、大经堂(宗喀巴殿)、僧舍、塔儿等。

妙因寺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艺术精湛,是融藏汉风格为一体、集佛教道教因素于一处的建筑。妙因寺的建筑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左右辉映,自成格局,一进山门,全景映入视线。

(二) 鲁土司的宗教文化

鲁土司出身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凡蒙人子弟,除承嗣之男儿外,必令充当喇嘛,每户一人,虽王公子弟依然”。鲁土司曾建有多处寺院,每寺有大喇嘛一人,即是庙主,多以土司子弟担任,有很大的权势。此外,鲁土司也信仰道教,崇道的方式就是修建道观,不仅如此,鲁土司衙门的祖先堂就是一个万神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连城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情况。

二、鲁土司历史文化的特点

(一) 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特点

鲁土司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鲁土司衙门是典型的汉式建筑,妙因寺是一组融合汉藏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虽然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以藏式特色为主,但也融进了汉式建筑的元素,融进了道教文化的元素。

(二) 鲁土司历史文化具有包容性

鲁土司作为蒙古贵族出身,自其始祖脱欢投明起,一方面为了迎合自己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这个民族自身具有的包容性,它作为一个文化系统,对新生事物总能持一种包容的态度,能吸取各种文化的精华,它先后接受了汉文化、藏文化、满文化、道教文化等等;此外,其本身也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博大精深。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小有影响,虽然其自身经历了盛衰变迁,但其文化始终绵延不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三) 连城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文化的民族融合性强

鲁土司所辖的连城历史上就是多民族聚居区。鲁土司始祖脱欢治第连城以来,在这里生活着藏、蒙古、汉、回、满、土等诸多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因此这里必然也成为多民族文化的汇聚区,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撞击是相当激烈的。并且,连城作为甘青要道、河西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重要的地理位置折射出这里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民族融合性较强的文化特点。

三、鲁土司历史文化在当代旅游开发中的社会价值

(一) 对当地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个历史城镇的文化特色是“该区域传统文化的集会,它真实具体地记录了该区域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过程”。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恰好承载了古镇连城的历史与发展。建筑是古老小镇的象征,鲁土司衙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就是连城镇这个古老小镇的象征和标志。鲁土司统治连城达560多年之久,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都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文化。

鲁土司历史文化扎根在的边陲重镇――连城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其地域性、民族性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人们外出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观新赏异、体验文化熏陶。正因为如此,鲁土司历史文化中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审美文化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完全可以打造成当地人们的精神文明亮点,也是永登县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的亮点。

鲁土司衙门吸引了众多国内专家、学者、教授、游客,前来参观、考察、游览。其家庙――妙因寺因其地处甘肃出入青、藏的交通要冲和汉蒙藏等多民族聚居区,在甘青喇嘛教中颇具影响,故常为历代达赖、班禅所驻锡。其中,五世班禅、六世达赖、七世达赖曾到寺做过佛事。同时,“妙因寺在青海省藏族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深有影响,过去每年春夏之交,信徒们成群结队,长途跋涉来这里朝拜贡献,转寺磕头,以示笃信虔诚”。并且,“该寺在甘肃地区喇嘛教中颇具影响,每逢旧历正月初八、初九普度会、四月八浴佛节,前来朝拜上香的群众可达万人”。“该寺的宗教仪式和节日主要有每年正月间的毛兰姆法会(祈愿法会),据说这是达赖六世自拉萨介绍过来的。正月初八、初九两天,东大寺、西大寺、古城寺三寺僧人集于妙因寺,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在此期间,内蒙古、青海、兰州、天祝和本地的善男信女、商贾、游客络绎不绝,蜂拥而至,香火极盛,热闹非

凡。”这足见其影响的重大和深远。并且,进一步挖掘鲁土司历史文化,提炼历史文化精品,再现其精华部分,为今天连城镇的旅游服务,这中间既有古人的智慧,又有今人的创意,两者的结合将使鲁土司历史文化得到延续与发展。

(二) 对当地环境的优化和鲁土司衙门等古建筑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鲁土司历史文化是由甘青周边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有的以物态的形式保存了下来,表现为鲁土司建筑文化和宗教文化;有的继续在各民族现实生活中传承着,表现为各民族生活当中的民俗风情,即习俗文化。历史文化旅游的效用主要有二:一是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二是借助历史文化旅游,因势利导,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通过历史文化旅游实现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鲁土司衙门和妙因寺的保护、维修和利用。它们反映了甘青周边蒙藏汉民族有关衣食住行、信仰、宗教、风俗习惯、建筑技术等文化的变迁,有着很高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随着历史文化旅游的兴起,国家把它们列为保护项目,重新修葺,由专门人员管理,供游客观赏。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比较完好的保存,而且它们是继续介绍、宣传我们优秀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主要场所。第二,鲁土司博物馆的建立。鲁土司博物馆将陈列历代鲁土司画像及其所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具、铜印、家谱等历史文物以及鲁土司衙门现存的左宗棠书楹联、顶戴花翎、金银首饰、玉器、如意、木塔、清漆盘、明清瓷瓶、盔甲等文物;还可以陈列大通河奇石。鲁土司家谱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历代鲁土司为封建王朝“效忠”的事迹,是研究鲁土司的原始资料。近几年连城人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爱好奇石的人们为了陶冶情趣,收集了一大批大通河奇石,如果能把这些奇石展现在游客面前,一方面可以激起游客的兴致,另一方面也是人们了解大通河的“活化石”。它们不仅得到了成千上万游客的青睐,而且找到了很好的保存场所。鲁土司博物馆除了保护陈列历史文物外,还是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鲁土司积累和遗存的这些传世文物,从内容到形式,内涵十分丰富,价值极高,因此它们是非常珍贵和罕见的。作为仰慕鲁土司衙门的游客,如果能一睹鲁土司博物馆的这些传世文物,借此了解鲁土司及其相关的历史,那将是非常欣喜和愉悦的事情,他们会觉得不虚此行。

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最大特点就是所开发的旅游资源力求体现原汁原味,不破坏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大力强化笔架山和石屏山的坡面的山林种植,突出地方特色,为鲁土司衙门提供良好的环境背景;结合旅游开发,布置绿化广场;发动镇区居民培植庭院绿化,并利用空地种植树木;增加绿化意识,在道路和拆迁空地上尽可能地恢复或种植树木,以美化镇区的生态环境。鲁土司衙门全是民居,烘托勾勒出衙门形象;内部院落尤其是鲁土司花园则以草坪、种植观赏树木、花卉为主,恢复鲁土司花园以前的风貌。衙门前面的大通河,河道两岸的河堤加以整治,将其拓宽加高,留出一定的空地用以种植花草树木;靠近河岸的农户还可以在自家修建“农家乐”。游客不仅可以在河边散步、纳凉、观看美丽的大通河,还可以在这里用餐、品茶、休憩。这样,既整治了大通河河道、美化了周边环境,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三) 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在旅游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把历史文化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加以改革,发展和应用,也就是说利用历史文化发展旅游,可以促进历史文化和当地经济的双向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产业。它利用本地区、本民族所特有的优势,如民族建筑、民间歌舞、风味食品等加以开发利用,招徕游客。历史文化旅游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经济现象。它的深度开发必将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连城镇作为永登地区历史活动的重要平台和产物,既是传承和表征连城镇社会历史发展真实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保存和聚集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厚完整的地区。故此,从当地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连城镇成为永登县甚至兰州市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重镇。

鲁土司衙门是我国现存四大土司衙门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门。开发利用鲁土司衙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永登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景区群众的致富奔小康,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鲁土司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通讯、金融、保险、饮食、建筑等产业和部门的发展。连城镇到周边地区的公路也一一开通;各种服务业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完善起来。这样就扩大了人们就业的机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繁荣了地方经济。

根据上面的分析,永登县连城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历史久远、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珍贵稀缺、互补共融的特点。连城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地域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许多方面和内容具有全国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永登连城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完全能够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和较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

上一篇:深化两岸民俗文化节庆交流对策探析 下一篇:音乐智能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