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应优先开发知识资源

时间:2022-10-19 08:45:53

西部大开发应优先开发知识资源

当今世界,靠开发知识资源而实现跨越式经济腾飞的当属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纪战略部署的中国西部大开发立足于非常规性跨越式发展,知识资源的开发优先于自然资源已成为“英雄所见”,而知识资源的开发皈依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积累。人们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积累总习惯地联想到由国家财政支撑的公办高校主渠道,忽略了民办高等教育这支无须国家财政投入而得以实现人才大批量廉价开发和积累的野战军,正是这支极富生命力的野战军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非常规性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中国12.6亿人口的全民族高等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尽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开辟了康庄大道。

冷眼向洋,不具有持续性发展性的自然资源,世界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限制性开发和保护性开发的举措。他们或改变自身产业结构,或将劳力密集型、低效型及污染型产业转嫁给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自身则转向基于知识资源开发的高新、信息和金融产业。

回眸华夏,东部沿海开发区并没有多少令人眩目的自然资源,原本也并不具备雄厚的知识资源和人力素质。然而,各路豪杰的蜂拥加盟,五湖四海观念的高度融合,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素质,有效地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开发。相反,远比东部自然资源丰富的西部,并没有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甩掉欠发达的帽子,不论是在地区发展差距、产业结构层次差别、因政策性亏损造成的结构和区域性贫困、基础设施的薄弱形成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拟或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差距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皆处于欠发达状态。

归根结底,西部欠发达的原因在于开花于本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薄弱和知识资源的薄弱,在于知识经济走势下扎根于本土地区性可利用人才的匮乏。这里所指的可利用人才匮乏不仅涉及西部地区小批量高素质人才的“孔雀东南飞”和中批量老科技人才的知识及专业老化,更涉及西部12省份600万平方公里近3亿“区民”整体文化层次的相对低下和本地区科技型、复合型和涉外型的大批量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不足。

显然,将自然资源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习惯性陈旧观念让位于知识资源的优先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显然,知识资源的开发不仅要着眼于极少数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更应皈依于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生态与环保、旅游、外贸和金融等企事业中堪称主力军、为数众多的知识经济型人才。

上一篇:一流大学要各具特色 下一篇:西部民办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