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心理教育有效策略

时间:2022-10-19 08:19:09

新生心理教育有效策略

一、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细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新生入学后,必然产生心理变化,教育者必须严密注意,防微杜渐,把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做好这一件事,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共同努力。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幼小衔接教育。有效的衔接工作应该更早一点从家庭做起。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上学,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学习的意义,群体生活的快乐,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关爱别人、正确看待事物。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与孩子经常对话、互相讲故事,训练孩子大声、大胆、大方、姿势自然地说话。有意识地要求孩子说长一点的句子,说完整。说话时,要求流畅连贯而不重复、不结巴,要求就事论事,不东扯西拉。孩子听话时,也要求做到专注而不分散注意力、自然而不呆板。对于性格内向,甚至轻度弱智的孩子,作为家长就要更早一点花更大的力气,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这样的孩子,假如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经常组织三五个周围的孩子开展小集体活动。比如,做游戏、游公园、共同进餐、一起看节目……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其间,首先培养集体观念,并且可以发现不足,及时纠正,促其提高和发展。孩子入学后,家长要向老师如实介绍自己孩子的情况,尽可能提出一些合理的教学建议和方法。有必要的甚至可以和老师共同建立孩子成长卡片,便于频繁联系,也使老师更好地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二、启蒙老师务必要善解、善待、善教学生

所谓善解学生,就是要求老师及早地了解自己的学生,不但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共性,而且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既要明确新生现状以及新生现状之所以然,又要考虑到学生心理的可能潜变,因而采取各种措施,对有不良心理的学生进行引导。善解学生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伤害,同时对症下药,因人施教,促进大多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善待学生,实际上是每一个学生的渴望。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师生的情感和谐,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团结,提高教学质量。从心理上看,学生最需要老师一张表情丰富的笑脸和一双敏锐关切他的眼睛。尤其是心理波动比较大的新生,他们多么希望老师能像母亲一样关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活动像在家里一样,不拘束,不分尊卑,自在自主。教师的笑是魅力和信心,是希望和祝愿,是关心和爱护,可以给学生勇气和力量。教师的笑容可以使性格内向的孩子活泼起来,可以使心胸狭窄的孩子开朗起来,可以使愚笨的孩子聪明起来。如果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带着笑脸,带着温柔去关心学生,恐怕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喜、怒、哀、乐。充分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就是为了更好地善解学生。而为了真正地完成教育任务,教师还必须善教。

善教就是指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下,按学生需要进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事物是千变万化的,所谓教无定法。比如有许多典型的优秀经验,由于环境的不同,对象的不同,同样的方法很难起作用。但是,教育毕竟有它的规律可循,对于入学后的新生,心理教育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努力推崇微笑教育。做到师生之间平等友爱,让学生把老师当朋友,当伙伴。

(2)狠抓养成教育。充分培养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有关特长,有条件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大声、大胆、大方地说话,潜移默化地进行生动的自主性教育。

(3)尽量笼统地表扬或批评某些现象和事情,而不针对任何学生。避免在鼓励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伤害另一部分学生。

(4)学生思想教育坚持个别谈话和家访谈话为主。师生谈话或家访谈话应遵照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采用对照个人纵向比较的方法,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改正错误、缺点。

(5)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活泼、快乐的少儿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自信,培养意志,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增长凝聚力,不断提高老师的威信。

(6)突出重点,注意细节。一个班级几十个人,若有几个后进生也很正常。对于那些自卑、孤独、嫉妒心理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要引起重视,应该从细微之处关心他们,使他们充分地享受进步与成功的快乐。

作者:何红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中对话教学理念探析 下一篇:中考前学生心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