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

时间:2022-10-19 07:51:44

城市道路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

摘要:城市道路人行道除具备使用功能外,还需满足使用方便、行走舒适、心情愉悦等人性化要求。当人们在人性化道路上漫步时,心中会感到温馨和满足,提高了城市文化品味。而构建和谐社会、美化人民生活的环境是需要更多、更完美的多专业人性化工程设计。本文初步探讨城市道路人行道人性化设计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道路人行道人性化设计

1、前言

城市道路建设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要求,特别应关注行人、自行车及行动不便者等群体的需求,这是时展给道路设计师提出的新的设计理念与要求。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路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而且在观赏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如步行街、休闲广场、无障碍设计等建设项目应运而生。所以,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设计不仅要满足安全和实用等功能性要求,更要满足舒适、美观和环保等需求,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2、城市道路人行道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2.1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城市人行步道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从盲道设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等,无不体现设计师对行动不便者的关爱。

无障碍设计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到设计合理,施工到位,管理完善。盲道铺设要通畅连续,导盲砖、止步砖、导向砖布局合理,坡道口衔接顺适,达到引导盲人安全通行之目的。根据多年坡道使用效果来看,全宽式坡道设置,较符合各类群体的需求。 见下图:

目前无障碍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导盲砖铺砌不连续,遇到障碍(如各种检查井、电杆等)就突然断开;布置在人行道上的基础设施过多;交叉口处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线错位;坡道下坡处正对着雨水收水井;盲道上乱停放汽车、自行车以及违章建筑的报亭、早点摊,甚至被存车收费亭占用等,使无障碍设计流于形式,影响其使用权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性化设计都达不到其基本要求。

因此,在人行道建设时应单独设置设施带,将护栏、地上杆柱、交通标志和信号、电话亭、消防栓、清洁箱、邮筒等设置在设施带内。设施带内的设施设置需进行专项设计,这样既可确保人行道秩序和行人安全,又能保证盲道铺设的通畅连续性。同时应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随意占用盲道,人行道不得作为停车场使用 ,需临时占盲道泊车时,必须经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审批。严禁占压无障碍设施。

2.2人行道设计

(1)人行道宽度的设计

人行道宽度的确定首先应满足使用功能,即满足行人交通的需要,还要考虑辅助功能如树穴、绿化带、盲道、各类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照明灯杆、交通标志牌等一系列设施安置的需要,以及照顾人行道上机、非车辆临时停放和行人临时小驻等一些暂时的需要。在满足这些基本功能和临时功能需要的同时,还应人性化的考虑行人步行时的无序性、自主性和变宽性等特点来综合确定其宽度,因此人行道的设计宽度要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确定的人行道最小宽度2―5米的要求。

(2)人行道的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窗口”,人们日常出行及商务活动等,都会直接感受到道路绿地景致。人行道绿化景观的设计就更应该突出人性化设计,其设计要点在于两侧绿化带、行道树和树穴植物配置的选择,单排行道树是最普通的栽植形式。一般人行道宽度在3米左右时,可栽植一排行道树,达到基本的绿化和遮荫。双排行道树人行道宽度需在5米左右。当沿街门店多为商业用房,人流量较大时,采用单排行道树,绿化遮荫效果差,布置花坛又影响行人出入,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双排行道树。花园林荫路式的人行道宽度一般在8米以上,沿街多为居民区和机关单位,可考虑布置成弯弯曲曲的花园林荫道,成为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在有条件的人行道上还可设计儿童娱乐区和休息区,布置座椅、阅报栏、凉亭、假山、建筑小品等。但还需注意不能为了过于追求绿化景观效果,而挤占人行道行人正常行走所需的便道宽度。

经过人性化精心规划及设计的人行道,以丰富的结构及色彩所形成的优美景观对改变整个城市的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铺装设计

(1)结构型式

人行道人性化设计要体现安全使用的原则。首先道面铺装要防滑、平整,做到雨天不溅水,晴天不绊人,雪天防滑倒;其次做好与单位门口、通道及胡同出入口的顺坡连接,使行走平顺舒适。

随着城市路面硬化程度越高,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就越大。为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人行道选择修建环保型渗水路面结构是人性化设计的另一重要体现。

渗水路面结构除了具有滋养、补充地下水源,减少地面雨水流量,缓解道路排水压力,降低城市水污染功效外,还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尤其对较干燥的北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渗水路面依据路基土壤透水性能优劣可分为全渗型与渗排结合型两种结构型式,如下图所示。

天津市属粘性土基,渗水型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渗排结合型路面结构,其结构组合为:渗水型路面砖、素砂垫层(不用水泥砂浆或石灰砂浆)、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或无砂水泥混凝土基层(空隙率一般要达到18~24%效果较佳),面砖采用中或细砂填缝。

(2)色彩的选择

人行道设计除满足使用功能外,道面铺装需要根据不同环境选用不同色调、不同材料与花色图案,体现人行道与环境的协调和融洽,衬托城市特色景观,所以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要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以及铺装构图设计,以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城市文化氛围。

对商业区,金融区,休闲广场等路段,宜选用暖色调,以红、黄为主色,配以黑、

白、绿作对比色,铺装图案显视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热烈、喜庆氛围。

对医疗、学校等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路段,主色调可选灰白与浅兰色,显示优雅、洁净的环境气氛。

居住区、行政管理区,主色调可选用红、黑或红、白相间的各种图案,衬托出安静,优雅的地域环境。

工业区、仓储区可采用灰白色或砌块本色,显示出自然、平和的色调。

3、结束语

工程设计主要考虑功能问题,而人性化设计要充分理解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求,给人以充分的舒适感和贴心关怀;设计更要侧重于细部处理和精细化。如冰冻地区的人行道横坡考虑冬季积雪等不利条件,应考虑采用≤1%,以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目前天津市已颁布天津市《人行道及人行广场防滑技术标准》,使工程设计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

本文仅浅议城市道路人行道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道路中的人性化设计还体现在横断面布置、交通设施、道路照明、绿化与标志性小品、路边道具等的设计,直至城市周边的公路与高速公路的设计等。人性化设计作为一种必须的规定和规范,是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提高城市文化品味的体现,而构建和谐社会、美化人民生活的环境是需要更多、更完美的多专业人性化工程设计。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分析 下一篇:浅议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环保节能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