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建筑设计方法

时间:2022-09-07 06:37:00

浅析智能建筑设计方法

摘要:智能建筑是新兴信息技术和智能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强调电子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包括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技术)的整合。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设计和层高设计,之后对如何提高智能建筑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智能化 智能建筑 设计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我国的智能建筑同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筑对智能化越来越多的需求促进了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要求工作环境更加的便捷、舒适。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人们要求建筑能为人类的需要提供更多的便利。

1.智能建筑的内容

智能建筑是把建筑物作为基础,同时具备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把结构、服务、系统、管理完美融合,使人们的建筑环境便捷、高效、节能、安全、环保、健康。智能建筑一般情况下应具备五个自动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A。5A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A,办信息自动化系统CA,公自动化系统0A,保安自动化系统SA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这五部分。具体的说,空调系统、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及照明系统属于楼宇自动化系统BA。传输图像的有线电视系统,传输语音的电话网系统、传输数据的Internet系统属于信息自动化系统CA。计算机办公系统、数据库共享系统、用户信息处理系统属于办公自动化系统OA。巡更系统、紧急求助系统、防盗系统和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属于保安自动化系统SA。智能探测器、人工报警器、紧急广播、灭火喷淋系统及照明系统属于消防自动化系统FA。

如果一个建筑虽然这5A同时具备,但它们在建筑中是各自为政,这个建筑还不能看作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建筑具有智能化,还需要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统一管理,综合集成,从而使集成后的各个部分创造出舒适、高效的生活工作环境。

2.智能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1综合布线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起着数据传输和联系各种终端的作用。在设计中找寻安排好这些盘根错节的线路的方法,从而使之经济高效的运行,每一个设计人员都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首先是线路如何走的问题,线路的走向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垂直方向的走线一般都布置在每层的设备小间中,但智能建筑的设备小间面积应比以往的竖小间面积大些,因为要布置相关网络设备和综合布线跳线架,而且在设计时为了以防未来的需要,还应在每个层面上留一定的剩余空间,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每层设备小间面积最好在8m2左右。主机房引出设备小间的线缆,作为智能建筑神经中枢的主机房的面积应比普通建筑中的电话机房大些,因为主机房不仅要布置程控交换设备,还要对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等设备进行布置,笔者认为主机房面积应该在l00 m2 ~l20 m2。建议采用星型连接的网络拓扑结构,这种结构会比较容易进行网络的扩展以及节点的移动。使用HVB智能诊断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防止系统由于一个节点出问题或由于检修而终止运行,因为在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时,能自动显示有故障的节点并切断它与网络的联系,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层高设计

智能建筑的层高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根本上要从层高设计的基本原理出发来分析问题。在设计时我们都在达到使用功能前提下尽量使层高降低,因为层高过高会导致经济上的很大浪费。在我国,室内净高要大于2.6m才能满足这样的使用功能,智能建筑也应达到这个室内净高。但是智能建筑的层高要高于一般建筑,由于智能建筑比一般建筑多许多布置的管线,不仅包括一般建筑都有的空间风管、强弱电电缆、自动喷洒消防管、共用电视天线、消防联动管线、保安监控线,并且还包括了大量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和数据线,这些设备必然需要一定的空间。智能建筑层高设计要求建筑师的跨专业综合协调能力:为了找出最好的层高方案,要与结构专业人员;材料专业人员;给排水、空调、强弱电专业人员等共同讨论各种管线的高度和合理走向。

与此同时,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专用机能室的及其屋顶的设计均可采用智能化的设计方法。

3.提高智能建筑设计的对策

3.1建筑智能设计顾问公司

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是如何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取得最大效果,选择的建筑设计单位应该有丰富的建筑智能化技术经验,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在设计阶段初期,启用建筑智能设计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将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介绍给相关用户;将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提供给用户;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

3.2建立技术评审机制

如果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再做改变就会非常复杂,因此应该在工程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防止在建设过程中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技术评审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技术评审在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

首先,初步设计评审。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初步设计评审,如果评审合格,那么此设计可以进入施工设计,或进入招投标阶段。初步设计评审要评审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同时还要评审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要对系统的可维性、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进行研究,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其次,施工设计评审。在此阶段,要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招标书和初步设计的要求。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到全部相符;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之后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具体施工的依据是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保证合适的时间,在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否则将不利于采购和施工准备;过晚进行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拖延整个工程期。

结论

智能建筑的发展从80年代开始取得了重大的技术进步,不仅在设计方面而且在施工方面都得到了完善。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越来越精密复杂,建筑也迎来了提高质量的契机,同时也对设计的整体性要求越来越高。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比较、使用者的需求与舒适性、办公技术的更新所产生的新的平面形式以及机械作用下的办公环境与物理环境等等,都是智能建筑设计中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探讨 下一篇:高速公路拓宽设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