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会议发言

时间:2022-10-19 06:25:28

市长会议发言

同志们:

我结合分管的工作谈些认识,通报一下有关情况和当前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因为毕竟刚刚接手三个多月,肯定有不妥不当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面对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关注民生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摆到更加重要的日程和位置上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一起抓,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省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举措的扎实推进和关注改善民生执政理念的全面树立,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事业的期望值和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既需要收入水平的提升、物质生活的满足,还需要知识、需要健康、需要精神寄托、需要生活品味、需要幸福指数,而这一切都需要从社会事业中得来。作为主导者和组织者,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为一份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紧紧抓在手上,努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有新作为。

(一)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重要论断告诉我们,要在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如果一味强调经济上的高速度、高投入、高积累,而忽视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那根本不是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发展,而是偏离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放弃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应该看到,尽管近年来我省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水平仍相对滞后,与经济发展仍不相协调。国家发改委前不久发表的统计数据表明,“十五”期间我省的经济总量由全国的第3位上升到第2位,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而社会发展总指数仅居全国第10位,社会发展和经济协调水平居第24位,社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居第20位。从一些具体指标看,我们不仅与发达省市有差距,有的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4%,低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141人,居全国第12位;全省人均财政补助卫生事业费41.07元,居全国第23位;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8.26元,居全国第22位。这种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失调的矛盾,极有可能成为制约我省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的一大瓶颈。正如李建国书记在九届省委一次全会上指出的那样:“这些年我省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快’的要求已经达到,但离‘好’的要求还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和理解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意义,切实转变工作指导,重视和改进薄弱环节,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扎实步伐。

(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的重要基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又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事业,不断扩大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人民群众才能够及时地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才能得到较好的平衡解决。譬如说,我省作为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如果不是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据推算我省的总人口还要在现有数量上增加5000多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将会变得更加脆弱。再譬如说,从文化事业发展看,一方面文化事业具有强大的思想导向和精神支撑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被称为绿色GDP,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和软财富,有助于转变增长方式,缓解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上述这些足以说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客观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民生”始终与“国计”相提并论,历来都是执政者不敢忽视的头等大事。只有代表民意、倾听民声,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的政权,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从某种意义上讲,民生就是政治,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稳定。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策,如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无一不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进步,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读书上学,寻医问药,事关千家万户,是百姓关注的热点。2006年全省全日制普通在校学生达到1600多万人,几乎涉及到每一个家庭;全省医院总诊疗1.43亿人次,住院636万人次。社会事业如果发展不足,就很难给群众提供应有的服务与关爱,从而影响到各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满意度。只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才能切实保障他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百姓。

总之,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发展社会事业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发展社会事业具有广泛的群众需求;作为全国的文化大省,**发展社会事业具有丰厚的底蕴和资源。我们要顺时应势,抓住机遇,尽力而为,有所作为,切实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抓紧、抓实、抓好。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社会事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关注民生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个人体会并把当前的工作重点概括为:抓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卫生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健身体系“四个体系建设”,完善民族宗教、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三个长效机制”。

(一)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的今天,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各级政府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首先必须提高领导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姜大明代省长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提出的“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立足于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我省基础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0年就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普九”任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高质量、高水平地推动义务教育发展。要强化政府保障责任,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要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全省共有高等职业院校62所,在校生39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35所,在校生达150万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办学定位不准,与市场接轨不够,就业导向不突出,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发展职业教育,一定要科学把握其地域性、实用性的特点,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就业为最大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使职业教育成为离经济建设主战场最近的人才培养源。三是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实现了向高教大省的跨越,全省普通高校总数达到111所,在校生达到134万人,由1998年的18万、全国第五,跃居全国第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加快工作指导的转变,走内涵发展之路,千方百计提高质量,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迈进。要大力实施“质量立校”行动计划,深化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逐步加大高校投入,改善高校财务状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目前部分高校建设贷款较多,财务运转遇到了一些困难,建议省里和各市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积极支持,特别是在财政金融和土地置换政策等方面要出台一些新的帮扶措施。

(二)健全基本卫生保健体系。如果说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那么卫生则是创造和延续人类生命的事业。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历来有重视医疗卫生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事业的终极目标发展已经发展成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生命权,以保障整个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充满活力。在当前各级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富民优先、构建和谐”的新形势下,卫生事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又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希望和期盼。我们要立足于健全由政府组织,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为目标,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体系,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包括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两个方面,这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保证。省政府2003年安排部署的全省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任务,总体上是比较顺利的,但目前还有个别市没有完成,应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今年底前完成;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市,也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内部设施条件,增强服务能力。二要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要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欠发达县30个中心卫生院建设工程,全省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360工程”,今年又启动了乡镇卫生院建设“1127工程”。各市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加大投入,把乡镇卫生院建设好。同时,要按照每个行政村建设好1所卫生室的要求,加快建设改造步伐,尽快建设起完整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农民就近就便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要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今年新农合制度在全省农村实现了全覆盖,截至6月底,全省参合农民5987万,居全国第一,占全省农业人口的90%。各市要继续按照标准落实财政配套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加大基金监管力度,确保安全。三要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最近,国务院相继召开会议,对做好城市社区卫生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里拟近期研究出台贯彻意见。各市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

(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是凝聚力,因为它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命脉。文化又是生产力,因为它既能创造物质财富,又能引领社会创新,是一个地方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根基和软财富。省九次党代会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繁荣发展富有**特色的先进文化”、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作出了部署。建设文化强省,当前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普遍均等、方便有效、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重点抓好五大工程:一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中央和省广播电视主要频道节目无线覆盖农村工程,全面启动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修复全部行政“返盲”村,争取明年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二是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大院’’的要求,城市要以社区为重点,搞好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馆和相关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农村要以乡镇为重点,以乡镇带动村庄,建设综合性文化站和文化大院。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我省的共享工程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成为全国的先进省、试点省。最近,国家将对我省进行验收,合格后将确定为全国的示范和样板。下一步要重点加强县级分中心建设和提高基层站点的管理服务水平,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完善站点服务机制,提高终端服务质量。四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农村图书出版、发行网络和阅读场所等“乡村阅读”系统工程。五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中央的要求,让农民群众每村每月至少看上一场免费电影。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既是一项公益事业,又是一大新兴产业。作为事业,它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其产品需要政府购买来提供给人民群众;作为产业,它又属于经济建设的范畴,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从世界上看,美国的文化产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占GDP的比重已达20%以上,文化娱乐业年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的43%,已取代航空航天业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日本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赶上汽车业,其中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日元,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2%。从国内来看,各省市也都纷纷确立“文化强省”、“文化立市”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势头迅猛。浙江、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份额都超过了7%。相比之下,我省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文化产业GDP份额仅为3%左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该抓住机遇,利用好我省经济基础好、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优势,下大力气做好文化产业这篇文章。要完善相关政策,深化内部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文化园区建设,打造孔子文化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探索资本运作的有效途径,大力支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和企业管理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身活力和竞争力。培养龙头企业,支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四)健全全民健身体系。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家富强的重要事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国家而言,体育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进取意志,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对个人而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境界,是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载体。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宗旨和最终目的。加强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我省正面临着重大机遇,这就是今后两年要承办青岛奥帆赛和十一运会两大赛事。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两大赛事,对推动我省体育和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在本月初召开的十一运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建国书记、姜大明代省长提出了把十一运会办成全运史上最好的一次体育盛会的目标和办赛理念。总的要求是,以“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为主题,以“创一流水平、促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举省办全运,创新办全运,开放办全运,节俭办全运”为原则。目前,我省筹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比赛训练场馆和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已经分两条线启动,但时间十分紧迫,任务非常艰巨,筹备工作必须“全面启动、全面提速”。各市赛区组委会要抓紧健全机构,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抓好机构人员、工作责任、各项投入、组织领导四个落实,尽快开展工作。目前还有个别市比赛训练场馆和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仍然没有实质进展,必须抓紧采取措施,研究解决问题,加快工程建设步伐,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一点三线”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写进了各市承办十一运会责任书。各市要认真搞好项目规划落实,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全运同行”主题系列活动。在赛事筹备组织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群众的参与热情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的参与面,最大限度地招募和使用志愿者,使广大群众在“奉献全运会、服务全运会”中增强自豪感和进取心。

(五)完善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造成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十一五”期间,我省正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年均人口出生总量将达到118万人,年均净增人口55万左右。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把它放在第一国策的重要位置来抓,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工作长效机制,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一是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点要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执行农村和城镇双轨制生育政策,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二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这是当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现居住地为主、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依法维护权益”的体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现居住地管理和服务,堵塞管理漏洞。三是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继续抓好独生子女家庭奖励、基本技术服务项目免费、全面推行奖励扶助制度等政策的落实。在省委、省政府新出台的《实施意见》中,对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加发一次性养老补助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地一定要认真落实。这些政策不落实,今后的工作很难开展,也不符合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时代要求。

(六)完善民族宗教工作长效机制。“民族宗教无小事”。它涉及意识形态,事关社会稳定,非常敏感复杂,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其中完善长效机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一是完善扶持少数民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全省还有4.5万少数民族群众尚未脱贫。加大脱贫帮扶力度,加快其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是解决好民族问题的首要任务。要建立健全全省各级民族事务协调委员会,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宽增收渠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完善民族宗教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目前全省民族和宗教领域比较稳定,整体工作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之一。但我们决不能麻痹松懈。一方面要靠宣传教育预防矛盾纠纷,一方面要靠长效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特别要坚持重心下移,加强基础和基层工作,建立健全各级民族工作网络,实行和落实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要突出抓好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建设好宗教工作“三支队伍”,选准配强五大宗教团体领导班子,推动宗教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七)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我省食品、医药产业总量和能力均排在全国首位,监管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年我省没有发生重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但还存在许多隐患,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农产品源头污染特别是种植养殖产品农药兽药残留问题仍然存在,制售假劣食品药品、滥用违禁食品添加剂现象时有发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监管体制不顺、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条件较落后,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等等。下一步,要在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上加强研究,深入探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形成更加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努力争取使我省成为全国的食品药品最安全、市场秩序最规范、群众最满意的省份之一。

三、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事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各级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心,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热情,组织更多的物力和财力,全力以赴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要加强组织领导。社会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它是政府的主要行为之一。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象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一起规划、一同部署。要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把社会事业发展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约束性指标,引导各地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相关制度的建设,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给予社会事业更多的关心,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要推动改革创新。改革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难点逐渐集中到社会事业领域。我省社会事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深化改革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型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建立公平高效的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大胆推进改革,努力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又要审慎实施,稳步推进,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当事人的承受能力,切实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确保顺利渡过改革攻坚阶段。

要加大财政投入。公共财政是公共服务体系的血液,财政资金是支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主体。各级政府要把各项社会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建投资计划,并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教育、卫生等项民生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健全与公共服务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具备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责相应的财力条件。同时,要完善相关政策,拓宽投资融资渠道,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办社会事业,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市场运作为辅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为各项社会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可靠资金保障。

我坚信,只要全省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我们不仅会迎来一个社会事业大发展的春天,而且必将开创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辉煌明天!

上一篇:菜篮子电视电话会讲话 下一篇:市长会议讲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