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采供血的过程管理

时间:2022-10-19 06:04:52

如何做好采供血的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720(2009)36-197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10年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下,我国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血液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意识和行动日益增强,在临床用血中我市自愿无偿献血的比例已达到100%,成份输血比例达到97.3%。多年来,采供血机构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设施、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日趋完善,服务体系,服务质量标准日趋完善和加强。质量体质的建立对血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保证,使血站的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培训,业务人员素质得到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使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有了长足进步,防止了血液的浪费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血站在执行国家质量管理体系中,严格执行《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依据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标准,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所需的程序文件。确定了过程之间的顺序和接口关系,确定了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从而实现对整个采供血过程的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追溯对产品过程的分析、研究、确认。实施质量控制、实现所策划的要求得到满足。并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达到产品质量要求,保证血液安全。

目前,我国、我市血液管理工作和水平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各医疗单位对血液输注的标准及管理水平和工作进展,患者需求还尚不能满足和平衡,血液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复杂一面。而血液检测的“窗口期”客观存在,艾滋病、梅毒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风险,在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这一原则显得非常重要。

为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保证血液质量,确保采供血和临床用血安全,如何做好采供血过程的管理,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对血液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保证临床用血和采供血安全是卫生行政部门及血站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认识血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确保在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按“献血法”要求在健康人群中选择。在献血前医生要全面掌握体检标准,献血者要仔细阅读健康情况征询表,正确区分不宜献血或暂不宜献血范围,询问献血者既往史和现病史,近期有无发烧、感冒或甲流症状等。减少或避免献血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对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有吸毒史、同性恋史及多个伴侣,曾患梅毒、淋病或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不能献血。

(2)对患有多发病、常见病、传染性疾病和肿瘤的不能献血。

(3)对有感染灶、有过敏性疾病等不宜献血。

(4)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流产未满六个月,哺乳期未满一年的不宜献血。

(5)依据国家卫生部的献血标准中不宜献血和暂不能献血的32项条件执行健康检查。

(6)告知献血者在献血前饮食标准和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一切为了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

为进一步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工作,要通过深入宣传,正确引导,营造无偿献血的社会氛围,完善相关机制和监测措施,提高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和系数,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

我站重点做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质量方针和目标不动摇,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大力弘扬血站的精神文化和发展理念。通过献血者座谈会,临床医院座谈会、联谊会和信息反馈等形势加深了解、支持、协作;以创建实力、诚信、和谐血站为目标,求真务实,创新思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高标准打造服务品牌。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为献血者和临床服务质量,提高献血服务措施,严格执行化验、采血和血液制备技术和操作规程,把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工作每个环节和部位。三是关爱职工,坚持服务标准,建设温馨的献血环境,做到一切为了献血者和用血者安全。

3 加强采供血的质量控制和过程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保证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血液安全是采供血机构工作的核心,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ISO17025:2003《医疗实验室―一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加强了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了实验室质量体系,制定了血液产品过程控制程序文件64个,质量管理手册一部,产品作业指导文件43个,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坚持了领导重视原则,贯彻全员参与原则,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培训与考核的原则,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保证采供血工作中体格检查、血液检验、采集、血液制备、贮存、运输质量,使血液产品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在质控状态和可追溯性控制,从而做到对血液安全和产品质量的保证。

由于坚持了对质量管理体系在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实现了定期评审和持续改进,使文件和各个控制环节与实际运行的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不断增强,最终达到工作质量标准和检验质量的目的。

4 加强对关键物料的管理,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1)首先要加强对环境、设施、设备、卫材、应急物品的管理和使用,保证在突发事件中做到人、物及时到位,并能顺利展开工作。坚持经常性检查和演练,不留死角和隐患。

(2)加强对库房管理人员的质量标准、操作程序培养,全面掌握关键物料的入库、保管、发放工作标准,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掌握库房管理要素和各类材料的管理要求。

(3)对所有物料按性能要求分类放置,分为A类、B类两种标识:A类为与血液质量直接发生关系的,如采血袋、注射器、机采管路等:B类为间接影响血液质量的物料;如消毒液、棉签、其它医疗用品等。并对重要物料实行计算机控制,严格把好物料验收登记、质控申报、检测、报告发放关。并对重要物料实行分区、分类、分架存放,同时标明合格区(绿色标识)、待检区(黄色标识)、不合格区(红色标识)。防止物料流失或非予期使用和不合格品使用。

(4)严格把好关键物料入库、验收、库存管理、发放使用关。并实行卡片式管理,标明品名、生产批号、有效期和数量。对新购进物料及时申报质控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综上所述,血站工作输入至输出过程,是质量安全和控制实施的过程,也是贯彻血液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产品合格的过程。更是对血液产品实施质量控制,产品的可追溯性,产品质量、生产过程持续改进的需求。从而为献血者和用血者提供优质、充足、安全、高效的血液及优质的采供血服务,推动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血站员工正在践行着、努力着。

上一篇:公立医院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计算机在供应室管理保障物品发放合理有序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