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表演教学法的尝试

时间:2022-10-19 04:57:56

课堂表演教学法的尝试

课堂表演就是把课文的内容通过说说、玩玩、演演的活动再现出来。它形式自由,实用性强,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方式。学生在课堂表演中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可以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学科间的联动整合,并且,还可以使师生之间、教学之间产生互动,使课堂出现和谐的、热烈的、平等的学习氛围。《狼和小羊》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课文。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并未采用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而是尝试着采用课堂表演这一鲜活的形式,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兴趣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对学生来说,是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就要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自我表现,课堂表演恰恰针对这些特点,为孩子们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课堂表演把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把“童话乐园”变成了真实的舞台,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到的情感,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呆板的课堂活跃起来,因此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在《狼和小羊》的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娓娓讲述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一条小溪叮咚叮咚地流淌着,一只可爱的小羊来溪边喝水,一只狼看见了……”听着,听着,孩子们那天真的眼睛里时而充满了憎恨,时而流露出怜惜。故事听完了,可孩子们的情绪依然热烈饱满,我马上追问道:“愿意学这篇课文吗?”他们一个个使劲地点头,小嘴里嚷道:“愿意,愿意!”我又告诉他们,这篇课文还要进行课本剧表演。话音刚落,孩子们又一次激动起来。纯真的小脸上挂着笑容,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演小羊!”“我演狼!”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二、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课堂表演恰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并将其“形诸于外”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因而,在课堂表演前,学生首先要反复阅读课文,圈画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要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角色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其次,要仔细揣摩角色,认真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在《狼和小羊》教学中,我告诉学生,要想演好其中的角色,就必须细心读书,准确把握重点词句,揣摩“狼”和“小羊”要怎样演才够准,才够味,才能表达主题。学生们听到这儿,一个个举起书本非常认真地阅读起来,时不时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争议纷纷,深怕自己因没“吃透”角色而不被选中。学生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来反复感知,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了能复述的程度;然后开始讨论狼几次找碴时蛮横无理的样子、横加指责的语言,以及小羊小心翼翼地申辩时的语言动作,从而探究出像狼这样的坏人想干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道理。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对人物的深刻把握,对文意和情感的细心体会,为课堂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模拟角色,升华主题

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是表演的生命。儿童则是“情感的王子”。面对情感性很强的课本剧,如果孩子们在表演时表现不出喜、怒、爱、憎等情感,当然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表演调动起孩子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演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掀起了一次次课堂高潮,展现出一幕幕课堂亮点!

在《狼和小羊》一文的角色表演时,我让孩子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想法来选择角色,并向他们提出“现在,你就是这只狼(小羊)”的要求。在表演中,学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对角色进行了很好的体验。如狼故意找碴时,戴着“狼”头饰的学生迈着“骄横”的步子,“爪子”高高举起,凶恶地“瞪”着眼睛,一步步向那只可爱的、温顺的、咩咩叫着的“小羊”逼近,嘴里还大嚷着:“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狼”那近似机器人的步态让人忍俊不禁,语调也十分滑稽可笑。当“狼”不再争辩、“龇着牙”向“小羊”扑去时,“狼”的动作几近夸张,“小羊”向后跌倒,身子不住颤抖,动作更是憨态可掬。整个表演过程他们十分投入。我不失时机地问:“狼是个怎样的人物?你们喜欢他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人?”学生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这样一来,学生们和小羊产生了共鸣,对狼一类坏人的憎恨也越来越强烈。至此,学生完全领悟了这篇课文的思想内涵,课文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四、大胆创造,促进能力发展

课堂表演不仅是课文内容的翻版,还是学生主体感受的再现;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本剧进行大胆的创造,显示出表演者飞扬的灵性来。

对《狼和小羊》一文结尾进行探究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设想―下,当狼扑向小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们开始大胆想象了。如有的设想,狼扑向小羊时,小羊勇敢地说:“亲爱的狼先生,我还太小,您吃不饱。我知道前面有一只肥羊,我带您去。”狼信了小羊的话,跟着他走进了牧羊犬的“埋伏圈”。再如还有的学生设想,小羊大声地呼救,拼命地奔跑,呼救声引来了小狗、小鹿、小猪等小伙伴,大家齐心协力赶走了老狼……学生能即时塑造出“小羊新形象”,表现出对课文的超越,体现了其独特的阅读感受过程,显露出儿童的智慧天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长庆未央湖学校)

上一篇:关于历史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浅谈地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