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进步,我们共同幸福”

时间:2022-06-29 05:43:27

“你进步,我们共同幸福”

众所周知,学困生在每个班级中都客观存在,他们―直是教师无法回避、为之苦恼又抛洒大量教育智慧的工作对象。在崇尚“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运用合法、合理、合情的策略,提高学困生教育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健康发展,仍是新时期教师工作的话题。笔者在教育实践中,信奉“喜欢优等生是人,关爱学困生是神”的理念,以“罗森塔尔效应”理论为支撑,在数学教师的岗位上,通过平实的言,行,常常与学生共享着成功的喜悦。现选取对学困生小倩的教育拾零与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小倩描述

小倩是我新接手的一位小学毕业班女生,长而略显凌乱的刘海下忽闪着一双大眼睛,智力中等,可五年级学年末数学考试成绩仅35分。开学初的数学课上,老是皱眉翘嘴,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自然也不愿专心听讲,不乐意举手发言;但板演基础题时表现积极。每天早上到校最迟的常常是她,不交家庭作业的名单里也常有她的名字。做简单的基础作业题动作快,可字迹潦草难认,常不愿做叙述较长、计算稍繁的作业,单元检测时往往只做前半张,不做或乱造后半张。稍加批评,就独自流泪,不理睬同学和老师,也不做作业。家长对她的学习漠不关心,从不来参加家长会;在我家访或打电话与他们联系时,言语间也流露出对小倩丧失信心、放任不管的态度。

二、教育拾零

1 再给一张作业纸

一天上午第一节,我到教室做上课准备,课代表对我说:“老师,又是小倩没有交家庭作业。”小倩说:“我做好了,忘在家里。”我估计她没有做,怕老师批评而在撒谎,为了既保护她的自尊性,又让她乐意补做作业,我对小倩说:“老师相信你,我这里还有一张作业纸,你抓紧利用空余时间完成,好吗?”小倩点点头,接过作业纸,埋头做了起来。下午第一节上课前,她把作业纸交我批改。我当着她的面批改,给她指点了订正错题的方法,并说:“其实你很聪明,大部分题目你是会做的,只要你相信自己,静下心来,完成家庭作业并不困难。”她又点点头,面带微笑地去订正了。

一年中,类似的情形多次发生在小倩身上,但发生的频率在逐渐降低。我总是用宽容善待着小倩,期望着她的进步――转变学习态度。

2 老师给你开小灶

毕业复习阶段,在批改一次练习时,我发现小倩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有困难,原因是她上课时没有专心听。我知道,凭小倩的智力,学会这点知识应该没有问题。评讲课上,趁其他学生在独立订正,我轻声地对小倩说:“老师发现你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有困难,这类题很简单,老师给你开小灶,你愿意补学吗?”小倩点点头。我让她翻开课本,看把两个数按比例分配的例题1,然后叫她做了两道类似的习题,她做得又对又快。我说:“看,你真的很聪明。老师相信你通过自学,能进一步掌握把三个数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只要再看懂书上的例题2,然后做两三道习题就行了。”下课铃响了,小倩说:“老师,我会把课本中的习题做好给你看。”三天后,她果然把三道习题做完交我批改,我发现她都做对了,于是继续鼓励她:“瞧,你稍稍花了一点时间,就补上了落下的知识。要是上课专心听讲,许多知识对你来说不是难点。有不懂的尽管来问我,我很喜欢与你一起学习。”

就这样,小倩在校学习的时间里不仅补上了一点又一点的基础知识,还逐步自信起来。

3 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

随着端正态度、表扬激励、弥补知识缺失等策略的渐渐奏效,小倩的作业和成绩虽有起伏,但整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想,应该为小倩设立合适的目标了。在小倩的作业或练习纸上,我坚持每次写激励性评语,如当小倩因审题不清引起错误时,我会写上:“看清题目要求,你的作业会更优。”当小倩的作业有进步时,我会写上:“你的作业比前几次好多了,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当小倩的单元检测成绩接近及格时,我会写上:“静下心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相信自己会及格的!”……每次发下作业,我便走到小倩身边,除了指导她订正错题,还让她读一下评语。小倩经常轻轻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会努力的。”

三、幸福回味

毕业考试结束后,小倩满面春风地来到我的办公室,笑眯眯地说:“老师,我毕业考试数学得了76分,这是我三年中最好的数学成绩,幸亏你不断鼓励我,幸亏你经常为我补课。考试卷中的那道把三个数按比例分配的题,就是你为我补上的。真的谢谢你!”

“小倩,恭喜你,老师也为你的成功而高兴。我们是朋友,你的进步是我们共同幸福。”我说,“态度比成绩更重要。”。

小倩若有所悟:“老师,我今后会努力照你说的去学习,不让你失望。”

四、思绪飞扬

回望小倩一年来的进步,我所付出的努力虽然细小又平凡,但我在静静的思索中,获得了深深的领悟。

1 共享幸福是教育学困生的价值

幸福是教育的本真要求。教育作为一种心与心交流的活动,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事业。没有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要给人以幸福,而成为幸福的教育,就必须有师生共享的精神财富。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同样作为生命体,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生命体之间的交流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影响许多人的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的活动。为此,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也只有永不言弃。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只有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才能健康成长,教师也才能与他们共享幸福。教师与学困生共享的幸福,价值更大。

2 期望效应是教育学困生的支柱

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实验表明,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期望,予以关注,学生就一定会有所进步,获得成功。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正是有了这种期望,当小倩常常不交家庭作业时,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宽容她,一次又_次地“再给一张练习纸”;当小倩说“老师,我会把课本中的习题做好给你看”以后,我用极大的耐心等待她补做的作业;当小倩的作业有进步时,我会写上“你的作业比前几次好多了,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的评语……

教育理论来自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我们一线教师很难创造教育理论,解读和应用理论理应成为我们实践的支柱。

3 有效策略是教育学困生的法宝

激励表扬。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能发挥到80%~90%。这说明激励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赏,获得他人的尊重。激励的实质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困生受表扬的机会少,他们更渴望激励。在我对小倩的教育过程中,无论口头激励还是书面激励,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材施教。一是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困生的知识缺失,依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弥补策略。二是要为他们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使他们通过努力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小倩“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从不会到会,就是一个有效践行因材施教原则的历程。

另外,要尽量在课堂上寻找为学困生弥补缺失的时机,以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唤醒他们的乐学情绪。

只有教师对学困生胸怀爱心,充满期望,善用激励,因材施教,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和利他幸福的统一,彰显教育的生命价值。

上一篇: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北京市采取积极措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