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走,打造高效课堂评价模式

时间:2022-10-19 04:54:32

六步走,打造高效课堂评价模式

作品评价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估,并给予价值判断。作品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并完善自己的作品,通过作品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常见的作品评价片段】

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展示几件“被好评”的作品。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几件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生1:很好、很完整。

生2:不好看。

生3:这个作品比其他的都好,是全班最好的。

师:老师也认为这幅作品是比较完整的,色彩也丰富,大家鼓掌表示祝贺。

……

以上教学片段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问题一:流于形式、方式单一

在临下课前几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对极少部分作品进行零散的口头评价,为了评价而评价,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问题二:教师主宰、重在甄别

虽然有个别学生参与评价,但最终还是以教师的观点为主,评价重在对作品好坏的甄别,轻视了学生心智的发展。

问题三:参与面窄、缺乏积极性

在上述的评价模式中,评价是优等生的舞台,而对于那些处在中下游水平的学生来说,评与被评都轮不到他们,普遍缺乏成就感,影响了学习兴趣,直接导致他们对待作品创作态度消极、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问题四:时效性低、效果不明显

基于口头表述的评价,时效性低,只作用于学生短时的瞬间记忆,对于评价的结果难以长久保存,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水平提升,评价的最终效果不明显。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专门开发了基于Web平台的作品评价系统,强化对作品的过程性评价与管理,拟在寻找一种新型、高效的课堂评价模式。下文将以浙江省小学四年级教材《画龙点睛写标题》一课为例,对基于平台的课堂评价模式展开探讨。

基于平台的作品评价模式

第1步:内化标准,成竹于胸

苏轼在《胸有成竹》中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俗画者。”意思是要想画竹,必得心中有竹。同理,要想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必然要了然于心。在评价之前,对标准进行再次内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片段1】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了《爱眼宣传小报》的各个标题的设置,你们还记得怎样才算是一个好标题吗?

生1:标题的位置要合适。

生2:标题大小要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主标题要最大、最醒目。

生3:标题颜色要与主题内容相符,要突显主题。

生4:样式要端庄,不花哨,与整个版面相适应。

师:教师大屏幕展示评价标准。

图1 平台中的标准一览表

第2步:自我评价,彰显个性

通过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客观公正、多角度地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形成自我纠错能力,发现不足、挖掘闪光点,体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自我评价可分为定量自评和定性自评两种形式。定量自评要求学生根据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定量打分,每条标准用5颗星来表示,每个级别差1颗星,整个作品满分为10分。这个过程能让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标准进行逐条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品与优秀作品之间的具体差距,做到了人人参与。

图2 定量自评

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用文字进行定性自评。图3是学生评价自己感觉最满意的一点或者需要改进之处,还可以把自己的创作思路写出来,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彰显出学生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图3 定性自评

通过自评,不但能让学生找出与优秀作品的差距,同时也让教师明白学生的创作意图及真实的想法。有自我肯定,也有自我反思,不管怎么评,对学生来说都是对自己作品的一次深度审视。

第3步:小组互评,取长补短

小组互评与自我评价相似,一是定量评价,也用星星表示。系统会根据评价标准以及参与评价的人数取平均值,得出每个学生的组内互评分。二是定性评价,评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定性评价是对定量评价的有益补充,评价方向更开放、内容更丰富,能让被评者更容易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图4 组内互评一览表

小组互评的目的并不在于统计星星与分数,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别人的作品有哪些优点?这是你要学习的。②别人的作品有哪些不足?这是你要避免的。③别人的作品有哪些创意?这是你所没有想到的。取长补短,在互评中相互学习、提高,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激励学习机制。

第4步:小组讨论,推荐佳作

小组讨论的主要任务是对本组所有作品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最后推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推荐至展示台,组长组织成员讨论、总结推荐理由,以备在下一环节中进行发言交流。

图5 作品推荐界面

第5步:佳作赏析,开拓视野

如果说小组讨论是各组成员之间的小探讨,那么佳作赏析就是面对全班学生的大交流了。这一环节从“赏”和“析”两个层面展开。因为能上展示台展示的作品都是各组讨论推荐上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赏”的价值,有可取之处。“析”就是分析原因,要分析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哪里、应该怎么去改正。

【片段2】

师:同学们,各小组都已经将作品推荐上来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首先看到的是A组推荐上来的作品(大屏幕展示),我们请A组组长来讲一讲他们的推荐理由。

A组长:我们讨论认为,这个作品中的各个标题大小设置是正确的,主标题最大,颜色也醒目,还用了艺术字,下面几个小标题比主标题小,但又比正文的字体大,比较合理,而且各个标题的颜色很丰富,样式也不错,符合评价标题的要求。

生1:他的每个标题的字体都加粗了,比较端庄大方。

生2:最后一个小标题的样子像眼睛一样,弯弯的,很可爱,而且这个位置也正好是弯的,这样设计很有创意。

生3:标题的位置比较合理,但第二个小标题的影子把部分文字挡住了,看不清。

……

作品的展示与分析,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技术的内化和审美情趣的升华。

第6步:二次创作,自我升华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完善自己的作品,因此在评价之后需要留给学生二次创作的时间。欣赏了别人的作品、听了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就该抓住瞬间的灵感,及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在线完善,以求作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基于平台评价模式的优势

基于评价平台的课堂评价模式,从内化标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小组推荐、佳作赏析、二次创作这六个环节入手,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师生间的教学相长,转变了以往孤立、零碎、片面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保障评价时间的持续性

改变以往 “蜻蜓点水式”的评价方式,整堂课围绕着评价展开,以评促学、评教合一,在时间上保障了课堂评价的充分展开。

拓宽评价主体的参与面

解决了以往被评价的作品少、范围“窄”的问题。作品评价不再流于形式,让每一位学生能真正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来。挖掘学生作品中的优缺点,通过全方位的评价,改变以往只针对个别优秀作品进行点评而放弃大多数中下游学生的局面,做到范围更广、更全面,学生整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展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在评中学、学中评,以评促提高,以评求突破,而且流程明确、思路清晰。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作品质量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出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什么样的作品是不好的,而且懂得如何去修改,不再出现只会想不会做的现象。

展望与思考

在基于平台的作品评价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思考与研究。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用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实时生成的,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却不愿过多关注标准,盲目性、随意性很强,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评价,定量评价标准形同虚设,定性评价废话连篇。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标准的设计太抽象,表述不够具体合理,操作性不够强。其二,标准内化不到位,虽然标准是由大家讨论定的,但集体的意愿被个体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其三,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有所欠缺。

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目标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素质,教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有些后进生对于过高的标准无法接受,要求其参与评价,对他来说无疑会感到巨大的压力,活动及评价效果自然不会好。如何在评价平台中实施分层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印度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下一篇:搭建网络共享平台,提升计算中心实验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