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19 04:45:38

浅议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重视挖掘课堂中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因素,创造有利于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提高自身素质。自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坚持“自学六要素教学法”及“问题教学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对上述两种教学方法适当调整,进行了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诱、读、议、查”的教学实验探索。

所谓“诱”,即诱发。我们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克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在设计问题方面,首先要考虑到问题必须富有思考性、挑战性,以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谓“读”,即看课本,查资料。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先各自认真阅读课本,自觉主动地查阅资料,继而结合自身体会,酝酿并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所谓“议”,即交流讨论。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深入地讨论,使学生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将其观点和看法归纳,从而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系统的基本完整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注意学生们争论的焦点,进而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或转换角色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启而不发,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感受、内化。通过讨论问题,以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这种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挥。

所谓“查”,即检查教学效果。它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节课的收尾阶段。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问,学生自我小结等方式完成。教师提问学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鼓励,使结论得以巩固。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加以抚慰,师生共同寻找原因,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提问教师能够促使教师去思考、去学习,甚至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学生自我小结可以归纳新知识的精华,便于信息储存。

基于以上构想,回顾我们几年来的实践尝试,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1.对教师来说过去就是教教材,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娴熟的技巧,就可以容易上成一堂传统意义的优质课。然而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求有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且具备课程开发能力。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课题。对学生来说,过去的学生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教学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教学目标往往不能实现。由于学生讨论问题所用时间与教师预计时间势必有出入。有时教师又要处理一些再生问题,本课教学任务经常不能及时完成。长此下去也必将影响教学进度。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归根结底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师生还不能马上适应。从而不难看出,推行素质教育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从而使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学习积极性比以前大大提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凸显出来,他们的构思之奇异,令人赞叹,想象之丰富,让老师也大开眼界。虽然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令教师不知所措,但这也是教师所期望的。推行素质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性,而且分析问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成了知心朋友。教师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学生也用真情回报教师,更加爱戴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而学生大胆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也值得教师学习,教学相长得以真正实现。

实践证明,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

付金怀刘秀娟:鱼台老砦中心中学。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下一篇:关于修订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