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吸收 交融发展

时间:2022-08-08 11:55:02

借鉴吸收 交融发展

自西方油画引进国门以来,中国油画就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交流和激烈冲突之中。一个民族的艺术存在和发展,首先必须寻民族之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艺术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的语言样式。因此,时时流露出中国传统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优秀的语言样式自然也在其中,它把各个不同的比例、不同的时空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它的构思超载现实,构图概括集中,形象简练夸张,色彩强烈鲜明,画面寓意广泛,物象表达突出醒目,事物的内在联系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得到更广阔的联想。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艺术语言样式,能够为架上油画提供大量的营养。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艺术,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艺术语言样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语言样式是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意象造型艺术,意象是对具象与抽象的高度融洽,通过发掘出形象中内在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神得到升华和提高。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等造型样式体现出中国美学经验之胜境,其简明与富于概括的形象样式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其意象中的象,不仅是形,而且含有意,着眼点在于气韵、意境。它的由复杂到单纯,由繁复到简洁的艺术观念,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类似现代艺术观念的精神光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纯粹由东方文化所衍生出来的艺术观念,正是许多西方人梦寐以求的改革古典西方绘画的启示根源,它同样也是现在和未来中国油画保持民族性的宝贵的艺术语言借鉴样式。我以为,接通我们传统的血脉,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将会多一条思路,将会焕发出它的勃勃生机。

中国的历代名家对中国传统绘画造型审美观有许多的精辟论述,“离形得似”(司空图)、“古画画意不画形”(欧阳修)、“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画写物外形”(晁以道)等。历代名家对中国传统绘画造型审美观的精辟论述证明木版年画的意象造型,也是统摄于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的审美观念之下的,它既保持了描写客观具象的痕迹,又表现了主观抽象的形式处理,与西方的现代审美观如“有意味的形式”等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东西方艺术语言的一个碰撞,是东西方艺术走向融合的一个点。中田油画通过借鉴传统木版年画的意象造型既保持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义发扬了外来艺术语言样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民问年画都达到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借鉴价值,有的民间年画不仅在色彩上存在问题,就连形式也存在着缺陷。但是这种差异性,往往又使我们在对比中得到一些启发和灵感,从而成为一个新的借鉴契机。这就要求我们的借鉴要有选择性。

日本绘画对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语言样式就进行了成功借鉴。19世纪末的一次东西绘画艺术大交流,日本浮世绘绘画奇特的色彩分割画面,明快的大块色面的分布与组合,给西欧画坛以强烈的刺激,使西方绘画从三维空间表现进入二维的平面样式,与再现的古典美术拉开了距离,西方绘画进入到一个划时代的表现阶段。

我以为对马奈、莫奈、德加、凡高、高更、劳特累克等产生刺激、暗示和启迪作用的日本浮世绘和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同根异质的关系。所谓同根,是指它们同是东方传统,由于同根,画面中以纯色、线性轮廓所构成的平面感,所形成的装饰性氛围的一致,是东方传统的相对一致性所决定或所规定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都曾远销到日本。特别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传入日本,对浮世绘版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之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风格。日本版画研究家曾在《中国的版画》一文中说道,中国对于日本的版画是良师,中国年画感动了日本的浮世绘画家,以至浮世绘的新构思,莫不以此为参考。但是它们在造型上的差异性又是显而易见的,日本浮世绘艺术在汲取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语言样式的同时,注重探索本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因而与中国传统术版年画既有共通性,又在个性差异,这是异质。日本浮世绘是怎样由中国绘画演变出具有日本民族特有风格的呢?表面上看来这个问题与中国传统术版年画的语言样式对于中国油画的意义没有关联,而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从对于日本来说的外来艺术(中国绘画)的本民族化和对于中国来说的外来艺术(油画)的本民族化这一角度来分析的话,这个问题与中国传统木版年画语言样式对中国油画的意义就有了如何对待借鉴外来艺术而实现本民族化的关联。

中国油画为什么要借鉴中国传统木版年画语言样式?任何一个民族,只有保持了它的民族性才能存在,否则就只能消亡。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有着极为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别的任何画种所无法代替的。它的语言样式是具体生动的,因现实而再生,因历史发展而增值,值得反复挖掘和需要不断回溯的资源。不能否认,任何艺术形式,或多或少总归会受到其它形式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油画是外来画种,受到中国传统术版年画语言样式的影响也是必要和正常的。中因油画合理地汲取传统年画的语言样式,把传统年画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借鉴吸收到油画创作之中,从而丰富中国油画的表现语言,是中国油画现在和未来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这种借鉴,目的还是为了发扬自己民族艺术的固有长处。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语言样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油画创作。分析这些影响,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弥补中国油画创作中的不足和弱点。将会有助于中国油画的发展。绵延数百年的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的民间艺术,自有其深厚延续的传统,其特具的直觉创造性和生机勃勃的现代感和装饰性以及平面化的语言样式,对现代和未来的油画艺术的发展,无疑都是一种有益的滋养。色彩上的“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用线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等,都是木版年画的语言样式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些正是现代中国油画所要借鉴的文化艺术命脉。回归传统。重振中国精神,是中国油画艺术的使命,在今天应该是历史与现实的迫切要求。单项的高超技艺已不能全面满足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传统艺术由于偏重写实,作品相应缺乏一些装饰性。民间木版年画的语言样式可以使我们避免油画对写实效果的过分追求。

应后现代多元并存互补大融合的态势,中国油画应该呈现和保留文化多样性,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和融入现当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借鉴传统木版年画语言样式的过程中,不少人对自己民族的传统绘画历史和现状还缺乏认真研究,仔细体味和细腻把握,更缺乏对中国艺术本质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关注,更富创造性地通过这类借鉴准确反映出这个特定时期的时代精神的力作不多,依然还存在着创新不够的现象。只有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随着对木版年画艺术语言样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其美学价值必将远远超越当代,而为中国油画的未来提供实现造型、色彩、构图和题材上的指引和启示作用。

参考资料:

1、王云凌:《永恒的绘画语言范式――召唤“形、神”的国画传统》,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2、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孙珍珍:临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马车、鸟以及红色 下一篇:试论大学图书馆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