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货币多元化

时间:2022-10-19 04:15:50

未来货币多元化

从全球储备货币过去的变迁史分析,一国货币并不能永远占据主宰者之位。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的欧元区债务危机,使得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正如当年美元取代英镑一样,美元将被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元货币体系所取代。

2008年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让全球经济体猛醒,过度依赖美元意味着自身的风险敞口太大。当时以法国为代表的欧元区曾经表示过,要接替美元全球货币霸主的地位,但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冲淡”了欧元的壮志,然而欧元的雄心并未因此而被“浇灭”。回想欧债危机爆发之时,欧元曾经几个月内暴跌几千点,但时隔两年,欧元区不仅成功度过了欧债危机,而且欧元兑美元还出现了大幅上涨。今天的全球市场上,欧元成为最强势的货币之一。

2014年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率领西方盟国开始打压俄罗斯。美国的打压一般有两手,一是军事打击,二是经济制裁。军事打击要看对手,遇到俄罗斯这样的军事强国,加之地利优势,西方盟国是不敢动手的,姑且不说打击成本太大,引发大国外交危机,仅军事打击的结果也并不能保证一定取胜。经济制裁也有两个选项,一是贸易制裁,二是金融制裁。贸易制裁美国使用过多次,发现制裁的结果往往不仅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而且一定有其他竞争者从中渔利,并不可取。金融制裁已经显效,对俄罗斯造成了很大损失。面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摆脱美元的限制。3月中旬,美国开始对俄罗斯的制裁,多家俄罗斯银行的客户被禁止使用维萨(VISA)和万事达(Master card)信用卡,引发俄罗斯关于建立俄罗斯自己的金融运营网络的讨论,提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国家的支付结算系统,降低对西方的经济依赖。在5月召开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峰会”)第四次峰会期间,中国银行和俄罗斯国有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VTB Group)签订了本币结算协议,该协议避免了在投资银行、银行间贷款、贸易融资、资本市场交易方面使用美元。

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能源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以美元进行结算的,但如今许多国家对“去美元化”却有着极大的需求。俄罗斯央行行长阿利克谢?乌留卡耶夫就曾表示,俄罗斯能源企业需要抛弃美元,“这些企业必须更勇敢地与贸易伙伴签订卢布结算合约”。欧洲第二大石油生产商道达尔(TOTAL)CEO马哲(Christophe de Margerie)表示,没有理由以美元支付石油款项。原油是以美元/桶为计价单位的,但并不意味着必须用美元来支付。在不涉及美国的交易中,可使用欧元或其他货币来购买石油,这并不难。“大部分交易都是用美元结算,这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我们并不希望总是跟美国的法律打交道。”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严重,数据显示,天然气供应1/3依赖从俄罗斯进口,28个欧盟成员国中,天然气供应100%依赖俄罗斯的有6个,依赖50%的则有12个,欧盟在制裁俄罗斯方面注定不敢和美国完全步调一致。在这种形势下,俄在石油天然气贸易结算中“去美元化”便有了作为的空间。如此一来,在国际能源这一美元曾经一直占据主宰的行业,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去美元化”进程或将逐步拉开序幕,美元的霸权地位未来也将遭受挑战。而早在2008年4月,在欧佩克(OPEC)重要成员国中,就已经有了对外石油交易中完全停止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先例,只是今天尝试打破只用美元结算的国家越来越多而已。

2014年7月15日,在巴西召开的2014金砖国家峰会上,宣布成立了致力于资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金砖银行)。按计划,金砖银行将于2016年开始运营,这将大大简化金砖国家间的相互结算与贷款业务,并且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金砖银行将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的可替代选择,对美欧主导的国际机构形成制衡。尽管五个金砖国家的政治体制迥然不同,但有着共同的地缘政治、经济和贸易利益,同属全球大型经济体之列,金砖银行的设立,将进一步促进国民储蓄在金砖国家之间的流动。除设立“金砖银行”外,还成立应急储备基金(CRA)。CRA机制由各金砖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管理总计1000亿美元的基金。该基金将在短期资金流动压力和加强全球金融稳定方面起到预先防范的作用。金砖国家联合自己的力量,相互帮助。俄罗斯媒体评价这次会议的意义时,直言不讳地说“在于俄罗斯向世界展示新兴国家‘反美同盟’的具体措施。”除俄罗斯之外,东亚、拉美和中东等地区的新兴经济体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摆脱美元的限制。拉美国家中,部分国家从2006年已开始逐步减少美元在各国资金存贷和市场融资中的比例,2008年巴西和阿根廷宣布启动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中东国家中,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GCC)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货币联盟及单一货币机制建立。新兴国家都在设法挣脱美元的束缚。

日前,美国政府对违反美国制裁法令的法国巴黎银行开除了90亿美元的巨额罚单,并将其美元清算业务暂停一年。处罚的理由就是该行在2002年至2009年期间,曾协助伊朗、苏丹等国避开美国的经济制裁,且帮助他们转移资产。巴黎和欧洲其他的一些银行为什么会为此冒险经营?无非是企图较快地覆盖从按揭抵押到资产所暴露出来的风险头寸,必须找到“快钱”。而美国为什么不顾及盟友情义,异常严厉地给予处罚?是因为法国和俄罗斯都是当今世界上叫喊“去美元化”最坚决的大国,美国的真实意图无疑在于遏制“去美元化”潮流。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政府制裁巴黎银行恐怕只能算是个开头,未来说不定还会有一系列后续动作,除非法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不再配合俄罗斯搞“去美元化”。而法国的银行业监管机构对此的看法却与之相悖,认为“一家法国银行,却必须服从美国的规定,不仅要接受其金融监管,还要听从其外交政策。这简直让人无法接受”。正因为如此,美国对法国巴黎银行的处罚成为“去美元化”兴起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双方的博弈还会进行下去。

的确,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进一步发展,美元这种垄断地位将会越来越多地引发其他国家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不满,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地位下降――权利滥用(金融制裁)――地位进一步下降。但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冷静、客观、科学地去分析,“去美元化”并不成熟。从经济体量而言,美国仍然占全球GDP的25%左右,仅次于欧元区的28%,但鉴于美国强劲的复苏态势以及美国经济中自身的修复能力,加之欧元区经济复苏疲软,新兴市场普遍遭遇经济或大或小的增长压力,美国经济仍将发挥着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欧央行并未缺席2013年10月31日签署的以美联储为中心的永久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表明与美联储签署货币互换的国家可以随时用市价向美联储借入不限量的美元,然后投向本国银行系统,用于实体经济或金融交易需求,这标志着现在的美联储仍然实际上发挥着全球央行的作用。从可替代货币而言,尽管有欧元和日益崛起的人民币,但真正可以与美元相比的货币还未出现。从欧元区自身而言,因为存在的货币统一但财政不统一的情况,限制了统一货币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013年IMF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在全球央行货币储备中占比不仅没提高,反而创出了9年新低,而美元继续呈上升态势,占到全球央行货币储备的62.2%。而对于人民币而言,尽管中国有着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和全球首位的出口量,但人民币的国际化仍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国际货币最基本的特征可自由兑换尚未实现,人民币投融资渠道本身仍然存在极大障碍,而且离岸市场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尚未厘清,在国内金融市场尚未开放,国内利率市场化仍未形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尚未完全确立的情况下,人民币仍然不太可能被国际大范围认可为具有完全国际货币地位的国际化货币。

综上分析可知,“去美元化”目前只是阶段性的区域行为,欧洲兴起的“去美元化”可以增加人民币在该区域的接受程度,但不宜过分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去美元化”联系在一起,现阶段“去美元化”更直接的效应是欧元化,而不是人民币化。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遵循自己的步骤,稳步推进并最终获得市场认可,不可操之过急。随着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改革深化、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会不断上升。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未来一定会出现的金融市场全球化时代,货币多元化也一定会同步到来。

上一篇:轻奢海滨盛宴 下一篇:乐享浮潜在维京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