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羌族音乐文献综述

时间:2022-10-19 03:51:56

四川羌族音乐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已有的羌族音乐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在收集的过程中笔者采用的是通过知网、维普网、超星、百度学术等网络渠道和学校图书馆以及贵州省图书馆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从比较音乐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时间的纵向比较来分析四川羌族音乐的历史发展。民歌是羌族音乐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我国对四川羌族音乐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章一共分为起步、发展以及兴盛三个部分。

关键词:羌族音乐 文献综述 四川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音乐的研究在学术界一直是很受学者关注的,其音乐上的研究大多是依附在羌族的婚俗和苗族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我国的四川羌族音乐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20世纪中期以后慢慢进入发展及兴盛的时期。

一、四川羌族音乐文献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四川羌族音乐研究的起步阶段(1970―1980年)

羌族在四川省内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州的丹巴县、绵阳市,有一小部分聚居在贵州、陕西、云南等地。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名称以及部分文化的一个分支,四川羌族音乐的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的羌族音乐研究刚刚开始。这一时期相关羌族的文章有17篇而描写羌族音乐的文章只有一篇,1978年羽健在《四川音乐》上面发表的《羊角花献给》。读者可以看出这一首羌族的舞蹈音乐它表达八月的羌寨一片生机勃勃,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文章记录了音乐的歌词和旋律,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羌族的音乐,以便于让其他的人民了解四川羌族的音乐以及民族文化。

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这一时期也没出版相关羌族音乐的书籍。刚好我国的这一时期正处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期,大家的关注点不在民族音乐的研究上。四川羌族的音乐文化还处于一个无人问津的状态中,外界的知识分子也没有进入到羌族的村寨里进行实地的音乐调查和研究。但有人开始对四川羌族的音乐感兴趣了,所以这一时期四川的羌族音乐还是一个起步阶段。

(二)四川羌族音乐研究的发展阶段(1980―2000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关注民族音乐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关注四川羌族音乐的人也频繁的多了起来,很多学者都开始进入羌族村落做实地的音乐调查了。对于音乐观察的对象也有了具体的音乐事项的研究,比如;酒歌、祭祀歌曲、多声部民歌、器乐、法器等。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也进入了第二次学术思想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编译外国的书籍和文章,并且学习相关的学术内容。例如1984年编译的《民族音乐学译文集》、1988年编译的《民族音乐学》等国外民族音乐研究的代表著作。笔者通过在知网和维普网上搜索关键字“四川羌族音乐”“羌族音乐文化”抽样统计50篇文章。在统计当中我们会发现描写羌族音乐的都10篇、医学方面的有9篇、民族历史有6篇、民俗的2篇、经济分析2篇、其他内容的有21篇。这一时期人们对羌族音乐的研究还是占有一定的比重,学者更加关注羌族的音乐文化。我们纵向观察两个时期的表格会发现,相关羌族音乐的文章第二时期要比第一时期的多4倍、文章的内容也丰富的很多。关于四川羌族音乐的研究也不在像第一个时期那么单一,研究的方法也更加的具体了。

代表性的文献有:1985年严玉良在《中国音乐》上发表的《羌族的民歌》、1988年肖常纬在《中国音乐》上发表的《羌族祭祀歌曲》、1992年樊祖荫在《中国音乐学》上发表的《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种类及其音乐特征》、也有关于器乐的如1985年黄银善在《音乐探索》上发表的《羊皮鼓・盘玲》,但这一时期和前面一个时期相比较有了相关羌族音乐书籍的出版。

代表性的书籍有:1994年樊祖荫著作的《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在628页里面就介绍了羌族的多声部民歌、1999年董伟建、钟建波编著的《中国100种民间戏剧歌舞》在书籍425页里面描写了羌族的酒礼歌,在内容上填补了上一个事期的一些音乐研究的空白处,但研究人员对四川羌族音乐的研究和探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入。

(三)四川羌族音乐研究的繁荣阶段(2000―至今)

随着前面两个时期的准备和铺垫,到这一个时期四川羌族音乐的研究就开始进入到了繁荣阶段。研究的成员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明显,研究者也进入到了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领域里面,从不同的学科背景里面去分析探索羌族的音乐文化。从原本只研究音乐的本体到研究音乐背后的文化联系,这是研究者一次质的飞跃。

羌族音乐的研究也开始从民族音乐学学科向其他学科开始交叉影响,比如:民俗学、人类学、地理学、生态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再像前面两个时期一样只从一个单一的学科角度去思考和研究。在知网和维普网上搜索关键字“四川羌族音乐”抽样统计这一时期的100篇文章。得到数据信息相关羌族音乐文章就有六十几篇,有十几篇文章是相关美术、建筑、历史的,其余就是相关其他内容的文章了。在音乐相关的文章里面又可以分为了民歌、器乐、舞蹈等几种内容,体裁也变得多样化。

这一时期在羌族的音乐研究上面,民歌体裁的文章是占了最多比例的,达到了53%之高。器乐和舞蹈方面的研究明显要少于民歌这一方面,研究者们把焦点都放在了民歌这一块。当然,其他的艺术门类和文化也都有关注点。

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从教育学视角出发的文章2006年朱婷在《阿坝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关于羌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的文章有2009年谭永局在《音乐创作》上发表的《试论地理环境对四川羌族民歌的影响》、从文献学视角出发的文章有2011年宋显彪在《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21世纪前羌族音乐研究综述》、从人类学视角出发的文章有2013年闵柯在《中国西部》上面发表的《古韵――积淀历史的羌族音乐》、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的文章2015年伍婷婷在《四川戏剧》上发表的《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从民俗学角度出发的有2015年龚亚虹在《芒种》上发表的《羌族民歌“西惹木”与羌族文化》,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笔者就每一个视角举例一篇文章。这一时期相关四川羌族音乐的书籍出版有2010年由四川大学出版宋显彪著作的《羌族音乐文献索引》。

二、四川羌族音乐研究的发展和将来

随着学术思想的不断进步,实地考察的方法也越来越仔细、研究的科学方法也越来越系统化。在学术思想上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杨红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上发表的《田野中的音乐体验之研究――试析有关中国民间综合演艺品种的音乐民族志理论和方法》、杨民康教授在《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发表的《描述与阐释:音乐民族志描写的方法论取向》、赵搭里木教授在《音乐研究》上发表的《关注跨界民族音乐文化》、伍国栋在《中国音乐学》上发表的《音乐形态 音乐本体 音乐事象――与研究生讨论民族音乐学话语体系中的三个关键术语》等,这些文章都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以及方法指导。我们的学术思想在不断提高但实地音乐调查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从事民族音乐调查的研究者一定要更加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找到更具有学术价值的音乐事项、更好的传承羌族的传统音乐文化。

在研究民族音乐的道路上我们还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加强和深入,比如文章的内容过于简洁没有通过专业的学术角度看到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还要加强对四川羌族音乐的专题性研究。比如羌族的祭祀音乐到目前为止笔者只找到了两篇文章写描写祭祀音乐的、在音乐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需要更进一步的做音乐实地调查。在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需要更加的规范和仔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规范自己的文章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民康.描述与阐释:音乐民族志描写的方法论取向[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4).

[2]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上一篇:音乐艺术博览 下一篇: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2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