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竞赛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时间:2022-10-19 03:22:46

化工技术竞赛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摘要:化工技术类专业竞赛作为高职化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标,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规格、职业岗位、知识目标、考核方式、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分析了化工技术类专业竞赛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促进性,并对当前竞赛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工技术类竞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各类技能竞赛蓬勃发展,自教育部2002年首次举办全国性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职业技能竞赛良好地推动了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发展。化工技术类专业竞赛作为竞赛的主要工种比赛,主要参照了化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将竞赛内容设置与工种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竞赛评分标准设计科学、可操作性强,符合化工行业高技能、新技术、发展型人才的要求。面向国内高职院校的化工技术类竞赛以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普惠性较高、影响力较大,为全国的化工类专业中、高职院校提供了交流学习和同台竞技的平台,成为师生交流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窗口。

1专业竞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能竞赛的导向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更加注重岗位技能训练,强调理论知识对岗位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作用,规范学生技能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促进性。

1.1竞赛影响人才规格的标准

高职培养化工专业人才规格的标准按照化工技术类企业的职业工种和工作岗位相结合,即对应于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所列的职业工种可概括为两大类:化工产品生产通用职业工种和专属化工领域生产职业工种。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学生应具有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技能)、职业素质和知识能力;在企业中岗位职责较为明确,需求人才类型较为专业;现行的化工技术类竞赛选取了企业中较为通用的岗位操作作为竞赛项目,具有普适性和通用性,在竞赛推广中能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学校的认同。化工技术类竞赛在国赛中主要有工业分析检验、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设备维修、化工仪表自动化、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等赛项。技能竞赛的操作技能对应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和岗位技能,体现选手技能水平,如工业分析检验赛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品的常规测定、微量测定的标准规范能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考查了学生对化工装置的规范操作、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化工设备维修赛项考查了学生对化工设备装备技术的应用能力;化工仪表自动化赛项考查了学生对仪表设备的校验、控制系统的运行调试能力;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考查学生对精细化学品生产、产品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可参照比赛要求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比赛项目”,使学生学习完整的操作过程以及工艺流程,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使学习内容体现企业实际需要。

1.2竞赛促进考核方式的标准化、客观化、合理化

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高职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方向,在注重过程考核中应强调考核的标准化、客观化、合理化;考核项目设计体现知识能力的综合性与模块化,在竞赛项目考核方式设置主要由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专业教师和竞赛组织者共同开发制定考核细则,并经大赛实施修订;选择有代表性、体现某一完整职业岗位技能的项目作为考核项目,如化工生产技术赛项中以化工企业中较为常见的精馏操作为实操考核项目,并以乙醇-水为介质,符合化工生产装置的代表性、化工环保要求;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精细化,评价主体为第三方(竞赛裁判),评价合理化,如精馏操作考核中,其中电脑技术分项指标自动评分项占85%,减少裁判评分比例。

1.3竞赛规范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化工行业具有高危、易燃、易爆的特点,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严格的职业素养,在校生可通过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考证等形式,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竞赛可以强化和规范学生职业素质,如在化工生产技术竞赛中,其中专门针对安全着装、工艺记录规范、规范操作,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要求。

1.4竞赛促使人才培养改革

技能竞赛营造了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提高行业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通过竞赛,教师可以看到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学生们能看到最先进的器材、设备,见识最先进的技能技术,并得到相应的训练,学校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到高水平院校的培训模式,将其用于本单位的人才培养改革中,扩大了竞赛的影响力,推动了化工行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技能大赛存在问题分析

化工专业技能竞赛实施以来,高职院校踊跃备战参加技能大赛,企业积极参与有效推动了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标准化和高职教育改革深化,为社会经济产业提供高技能、职业素养高的“精英蓝领”,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随着竞赛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2.1竞赛选拔机制违背了大赛初衷

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较量平台,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为了取得好成绩对极少数精英进行集中“开小灶”封闭式训练,甚至可以打乱元教学的课程计划,最后难免搞成“应赛教育”,违背了大赛促进师生职业技能全面发展的初衷。

2.2竞赛公平性不够,企业参与竞赛力度不够

目前承办院校参与选拔赛竞争,而承办院校的选手在平常训练设备即是比赛设备,自然对大赛设备了如指掌,往往更能取得好成绩,从历年来竞赛结果看承办方选手成绩都是胜过其他选手。因此为了体现竞赛的公正,应该让企业更深入参与到竞赛中,可选择在企业承办比赛形式,以保证比赛的公平。竞赛题目应由企业制定,企业可以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融入到比赛设置中,这样高职院校师生能够通过竞赛掌握最新企业的实际需求,也体现了高职教育为企业服务的宗旨。

2.3化工技能竞赛的开放性不够

虽然化工技能竞赛提供了对外单位院校简短熟悉设备、场地的时间,但无论是国赛还是省赛,现阶段只是在比赛前一天才公布操作规程或开放设备参观,而这种参观仅仅停留在眼看,而不能动手操作,致使外单位选手在比赛日难以适应实际工况。以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化工操作项目为例,该精馏设备属于高危、易损设备,由于设备的批次不同,操作性上也会出现不同,容易造成参赛选手在正式比赛中出现操作错误,如果在比赛中出现错误难免造成比赛被迫中止,甚至使整个比赛功亏于溃。

2.4化工技能竞赛的赛后反馈机制还未建立

每年的职业技能竞赛调动了数百学校、成千上万选手的精力,而比赛过后,除了自己学校的反思、吸取教训外,真正获得好成绩的学校如何分享成功经历?竞赛设计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是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企业是如何参与到竞赛中以及校企合作带来影响等,这些赛后的反馈机制没有建立,尤其是没有机会参加国赛的绝大部分学校。化工技能竞赛来源于行业、企业,通过技能竞赛对人才培养的改革为化工行业提供了大量优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只有企业真正参与到竞赛中,将更多的企业技术、企业需求融入到竞赛中,并将大赛成果的融入到常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丽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5(9):10-12.

[2]林木森,孙海燕.化工技能竞赛促进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J].成功(教育),2012(1):92-93.

[3]李媛媛.我国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18:165-167.

[4]徐海枝.高职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衔接融合的调查与思考[J].南京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5):45-47.

[5]魏振乾.以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5):412-414.

[6]刘广武.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52.

[7]张小菊.高职技能大赛的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1):35-39.

[8]曹克广,温守东.以化工技能竞赛为策略引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石油教育,2007(4):37-40.

[9]陈益飞.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4):4-7.

[10]丁帮俊.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职业教育属性视角[J].江苏高教,2015(5):143-146.

[11]杨伟群,陈亚东.技能竞赛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作用分析——基于化工类专业的调研[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63-167.

作者:陈少峰 侯兰凤 单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上一篇:煤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智能化学化工实验室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