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郁体质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19 03:18:10

气郁体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气郁体质是中医体质分型中的一种,影响人体的健康,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基础实验研究三大方面综述气郁体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气郁体质;研究进展

气郁体质是中医体质分型中的一种,是个体在先天获得的基础上,长期受情志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气机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影响人体的健康,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基础实验研究三大方面综述气郁体质的研究进展。

1理论研究

1.1气郁体质概念的提出及研究《内经》讲述“易伤以忧”;后世医家虽然认识到气郁体质相关性问题,但尚未提出气郁体质的概念,更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学者王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参考现代学者对体质的分型,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观察,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正式提出气郁体质的概念,并开展相关的理论、临床等方面的研究[1]。

1.2气郁体质的特征王琦认为气郁体质,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见;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疑;发病倾向:易患郁症、脏躁、百合病、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阴雨天气。

陈宝树[2]认为气郁体质的临床特征,除情绪不宁,易患郁证,不寐的特点外,尚有乏力,畏寒,疼痛,胸闷,痞闷,排便异常,乃至头昏,颤抖,手汗多等隐性症状。

1.3气郁体质的形成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天禀赋是气郁体质形成的基础,冯娜等[3]通过研究发现,基因表达在气郁质组和非气郁质组中有差异,说明气郁体质与先天因素有关。

后天获得可分为机体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是形成气郁体质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体育锻炼、精神情志、生活环境等。

体育锻炼可以疏通机体的经络,有利于气血的运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人体调节能力强,不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不易形成气郁体质。

情志活动的产生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并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情志的变化,通过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与运行而影响人体的体质。若人长期抑郁,超越了人体的调节机能,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影响气机,就易产生气郁体质。

自然环境美好、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幸福则人心情舒畅,不易产生气郁体质;反之,生态环境破坏、人际关系复杂、社会生活剧变,导致人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情绪躁动,造成人体阴阳气血失调,易形成气郁体质。

1.4气郁体质的形成与性别、年龄、疾病等因素的关系中医理论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调节气机;男子以肾为先天,男女有别,因此,气郁体质应该与性别因素有一定关系;熊玲[4]通过对台北地区气郁体质人群的调查,发现女性更易形成气郁体质;张丽萍等[5]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情志病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认为青年段是情志病证高发阶段;姚实林[6]通过调查发现,有既往史者比无既往史者更易出现气郁体质。

1.5气郁体质与气郁证的关系气郁体质是以气郁为特征所表现出的生命状态,具有相对稳定性;气郁证是对机体所处疾病某阶段的病因、病机、症状的综合概括,随疾病痊愈而消失。同时,气郁体质的人体容易出现气郁证,气郁证的出现会加重气郁体质,但这种“从化”的病理生理基础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2临床研究

2.1气郁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气郁体质与妇科疾病相关:陈润东[7]认为,气郁体质妇女容易出现肝失疏泄、冲任失调等病机,从而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

气郁体质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内经》云,“思则气结”,“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故长期抑郁不舒可导致气机郁滞,故肠易激综合征又有“肠郁”之称;周福生等[8]通过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易出现气郁证,进而容易形成气郁体质。

气郁体质与抑郁症有关:薛丽飞[9]通过对5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体质情况进行评分,发现气郁体质是老年抑郁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和重要特征。

姚实林[10]通过气郁体质生命质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说明气郁体质主要反映了心理状态的偏颇失衡。

同时,气郁体质的人体容易产生悲观的心态,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气为血之帅”,气的运行影响血液、津液的输布,气郁体质的人体气机不调,造成血液、津液的运行和输布障碍,容易产生气滞血瘀、痰气郁结等证候。

2.2气郁体质的调理气郁体质是先、后天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可调性。平时可以通过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药物调理、体育锻炼等手段来调整和改善气郁体质。

徐新平等[11]采用情志干预、练放松功及听五行养生音乐等方法肯定中医情志调摄体质的作用效果。

王芙蓉等[12]认为气郁体质者以气机不畅为特征,调体易畅达为要,养生应以疏通气机为原则,可以多食用佛手、山楂、槟榔、玫瑰花等具有理气、解郁、消食作用的食物,少食乌梅、石榴、酸枣、李子、柠檬等收敛酸涩食物;药物方面,可以选用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药,方剂有越鞠丸、逍遥丸、疏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等;陈宝树提出,可以用淫羊藿、仙茅、巴戟天等柔剂温阳药调理气郁体质;肝能藏血,又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苏琼等[13]认为,可以从肝论治,以疏肝理气、养血调气来治疗血虚气郁体质病证,方药采用丹栀逍遥散加香附、川芎、丹参、蒲公英组成;吴大真[14]提出,可以用玫瑰花、茉莉花、西米等组成的双花西米露来调理气郁体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可以改善气郁体质。

3基础实验研究

国内外目前对气郁体质的基础实验研究还很少。现有研究中,冯娜等通过研究,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说明,气郁体质与非气郁体质之间基因存在差异性。

张伟荣等[15]认为,从基因表达差异角度来深入研究体质病理学和体质食疗学是合适的,也是可行的。

林睛等[16]通过研究说明,气郁体质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度明显高于除血瘀体质以外的其他体质患者。

石建等[17]提出,可以探讨将脑功能成像技术引入中医气郁体质辨识。

4结语

综上所述,气郁体质是以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性别、年龄、疾病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气郁体质可以通过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药物调理、体育锻炼等手段来调整和改善;但人们对气郁体质的研究较少,有待深入和完善,进而建立完整的气郁体质预防、辨识和调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琦.九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2]陈宝树.气郁质临床特征与温药调质法浅探[G]//第八届中医体质研究会会议论文集.天津:中医体质研究会,2010:192-194.

[3]冯娜,贺娟,王琦.气郁体质相关差异基因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48-51.

[4]熊玲.气郁体质及其台北地区分布情况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29-31.

[5]张丽萍,武丽,张曼,等.不同年龄段情志病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1,28(2).112-114.

[6]姚实林.气郁质相关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85-1986.

[7]陈润东.试论气郁体质与妇科疾病[R].第二届国际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研讨会,2009:227-229.

[8]周福生,罗琦,祝淑贞.肠易激综合征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8):1359-1361.

[9]薛丽飞.老年抑郁症患者体质调查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2,31(5):332-334.

[10]姚实林.气郁质生命质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5):21-22.

[11]徐新平,严正松,吴丽娟.中医情志调摄对气郁体质的干预研究和评价[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7):490-491.

[12]王芙蓉,周凤珍,宋蕾.气郁体质之食药养生[G]//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讨论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234-236.

[13]苏琼,王晖.王晖从肝调治血虚气郁体质病证的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8):551-552.

[14]吴大真.双花西米露调理气郁体质的佳品[J].中华养生保健,2011(9):64-65.

[15]张伟荣,张庆彝.略论体质病理学的基因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23-24.

[16]林睛,林岚,高碧珍等.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度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5):385-356.

[17]石建,冯丽,脑功能成像技术与中医气郁体质探析[J].陕西中医,2012,(33)11:1566-1577.

上一篇:中药抗生素同样抗感染 下一篇:春日美食调理肠胃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