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资金为何成了“唐僧肉”

时间:2022-10-19 03:17:56

天然林保护资金为何成了“唐僧肉”

2006年4月,财政部驻新疆财政监察专员办到新疆天山西部林业局(以下简称天西局)调查时发现,该局自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天保资金屡遭银行、法院等强行划转高达200多万,至今仍未能追回。自此,新疆天保资金长期以来被法院、银行等强行划转的情况浮出了水面。

“我们算是最幸运的一个,通过自治区人大出面协调,才追回了被法院强制执行划转的整整150万天然林保护资金(以下简称:天保资金)。”乌鲁木齐南山林场场长仝锡营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没有一点轻松的样子,尽管这是新疆惟一一笔被追讨回来的天保资金。

仝锡营说,法院强制执行划转源于林场还未实施天保工程时搞的多种经营欠债,法院强制执行后,林场连正常运转都受到影响,被迫停发了护林员一个多月的工资,这次是用其它资金相抵,林场才逃过一“劫”。

自治区林业厅天保中心掌握的情况是,在新疆林业行业累计亏损负债高达2亿的情况下,天保资金被法院、银行强行划转达近千万元,已影响到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作为国家专项资金之一的天保资金,国家有相应的使用和管理规定,为何却成为“唐僧肉”了呢?

为保护天然林国家拨出专款

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前以伐木为主业,新疆各森工企业为了扩大效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贷款搞起了多种经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天然林年砍伐量达到28万方。

当时某银行曾有一位负责人说:“有大片森林,我们不怕你们还不了贷款。”

然而,从1998年开始,国家进行政策调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新疆大幅度减少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木材采伐量,限制在8万方以内。到了2005年,基于新疆生态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天然林对沙漠化的遏止作用,自治区对天然林下达了全面“禁伐令”,此时,森工企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变伐木为护林,而曾经拓展的多种经营也大多处于亏损,使各森工企业面临着困境。

本着“花钱保生态”的原则,同时为了保证森工企业的正常运转,更好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向森工企业拨发国家专项资金――天然林保护资金,每年中央拨款加自治区配套资金,新疆天保资金目前已达到6500万。

为了保证天保资金的使用合理、合法和安全,国家下达了一系列“保护令”,其中2000年财政部印发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第九条更是明确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天然林保护资金要实行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贷款本息、税金、各类债务等。”

保护令频频失效

在各森工企业面临着困境的时候,曾经与森工企业有过经济纠葛的单位、企业或个人才开始着急,当时认为可以抵债的大片森林,目前不能砍伐了,于是他们开始讨债,纷纷把手伸向了国家明令规定专款专用的天然林保护资金。

2000年11月,尼勒克县工行以归还贷款及利息为由从尼勒克林场天保专户中扣划资金201142.94元。

2001年5月察布查尔县工行以归还企业多种经营贷款为由从察布查尔林场天保专户中划款752000元。

2003年3月乌鲁木齐天山区法院以执行天西局所属天西林业进出口公司裁定为由强行在天西局公益林专户扣款23000元。

2004年9月9日,阿勒泰地区工行以哈巴河林场138万元银行贷款逾期为由,从天保资金帐户强行划转了这笔资金;两个多月后,也就在2004年12月30日,农行从阿山局天保资金帐户强行划转292899.65元,理由同样是银行贷款逾期。

银行“理直气壮”的原因是:按照法院强制执行的判决实施。

自治区林业厅天保中心工程处负责人无奈地说,银行和法院强行划转天保资金,使得国家“保护令”频频失效,使各森工企业的生存和维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阿山局计财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仅仅因为贷款逾期,阿勒泰地区工行从该局天保资金帐户上先后强行划转了400余万元,致使林场职工3、4个月发不了工资,林业工程建设根本无从谈起,但至今银行没有给一个合理的说法。

法院、银行:强行划拨是无奈之举

“国家明明规定天保资金作为国家专项资金,要专款、专户、专用,任何人不得染指,为什么银行和法院要知法犯法?”木垒林场场长任远实在闹不明白。

同样,自治区林业厅天保中心的有关负责人也想不通,为什么拿着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下发的一系列文件,而且还“惊动”了自治区人大、政府、财政厅、高级人民法院,强行划转天保资金的银行和法院还是不买帐呢?难道还有可以凌驾于国家有关法规上的特权?

天西局计财处处长肖炳胜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今年上半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法院因经济纠纷案在强行划转天西局天保资金时,该局工作人员拿出了国家相关文件。法院工作人员仍然从其天保资金账户强行划走59万余元,并给工行伊犁河路分理处出具了一纸证明:“……已阅读财政部农[2000]151号文件,了解该账号资金性质及相关规定,对划扣行为造成的后果,由我院承担。”

记者了解到,一些法院和银行在强行划转天保资金时认为,天保资金帐户里的钱并不一定都是天保资金,林业部门很有可能为了躲债将其它资金存入天保资金帐户。

“贷款还钱,天经地义,我们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工作人员说。

阿勒泰地区工行副行长李新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说,强划天保资金账户里的款项实属无奈。不算其他林场,仅阿山局贷款欠债就有600多万元,贷款逾期不还,有的钱甚至借了三年以上。此外,李新禄称有证据表明阿山局“专户”上的资金来源并不统一,一些用于还贷的钱也进了天保账户,他强调他们强行划拨的就是这一部分,并没有动用真正的天保资金。但他也坦言,至于阿山局天保资金帐户到底有多少天保资金,他并不知情。但是,当记者与该银行另一负责人联系后,这位负责人表示,李新禄所说的情况只能代表他个人的观点,目前银行不方便发表任何看法。

对此,阿山局计财处工作人员说:“我们的银行帐户在工行,怎么划转都是银行在掌握。更何况天保资金有那么严格的管理和审计制度,谁愿意把其它能随意支配的钱也存进天保资金帐户?除非他不怕有关部门审查。”

严厉查处有关责任人

北京乾坤律师事务所乌鲁木齐分所律师田文刚表示,《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贷款本息,法院虽然对欠债单位的公共财产等可以强制执行,但是天保资金并不是林业部门的财产,法院和银行强行划转,拿这笔钱为森工企业埋单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

财政部新疆财政监察专员办业务二处处长黄继国则明确地表示,天然林保护资金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并非单位所有,银行、法院强行划转是一种挤占、挪用国家资金的违规行为。这事关国家政策的兑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新疆生态的长远之计,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追回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记者从网上了解到,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其它地方也并不新鲜。黄继国指出,有法不依、执法部门知法犯法,执法违法、违规成本低、惩罚力度不大,“板子”打不到有关责任人身上是天保资金被频频挪转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不仅是天保资金,其他国家专项资金,包括教育、社保等各行各业国家下拨的专项资金都成了某些单位和个人眼里的‘唐僧肉’,大家都想咬一口。”黄继国说,如果不严肃财经纪律,使挪转成为“默认”,那么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就会出现混乱,也就无从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监管不严,惩戒不力,挪用公款算是触犯法律要严惩,但是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却很少有人为此负责,新疆天保资金被法院和银行强行划转,本来就是违反规定的做法,但有关部门、政府出面协调仍得不到解决,有关责任人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谁应该为这种违规行为付出代价?该怎样真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为何明知行为是违规违法仍能理直气壮……”黄继国忧心忡忡。

对于银行强行划转天保资金的做法,自治区银监局法规处副处长马风燕表示,银监局已经介入调查,具体该怎么解决还要看调查的具体情况。

上一篇:粮油涨价的多重推手 下一篇:民营医院虎口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