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19 02:38:37

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模式探究

一、决策层、实施层及两层合作定义

本文在探讨学校和汽车生产企业间合作问题时,将决策层、实施层与双层合作定义解释如下:

决策层,即在一个组织管理架构中具有决定权的阶层,如学校的校长、汽车生产公司的总经理。

实施层,也叫执行层,即在一个组织管理架构中负责将决策层形成的决策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的阶层,如学校和企业的中层或基层工作部门。后面的对接部门也指实施层。

两层合作,指的是指学校决策层和企业决策层之间进行合作,学校相关实施层和企业相关实施层之间进行合作。

二、校企合作现状

近些年,在国家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中。在整个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主要有:签订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捐车助教、员工培养、成立冠名班等。遇到的问题则集中表现在:当工作进展到需要双方实施层人员合作做些专业性或长期性工作时,如共同确定用人标准、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等,就开始流与形式,磕磕绊绊,不了了之。

三、现状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学校中参与落实与汽车生产企业合作的核心部门主要有三个:校长、就业办、专业组。汽车生产企业中参与落实与学校合作的核心部门主要也有三个: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生产车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在培养模式方面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这是国家大政策,在大的方向上双方决策层都很清楚,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很容易达成共识,并签订合作协议。当协议签订后,决策层认为他们把平台搭建好了,以后的工作就是实施层要做的了。但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双方在校企合作方面都有成熟的体制和制度。而现实中很多企业是没有的,学校更没有,所以,决策层希望依靠实施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落实签订的协议,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1.合作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校企对接部门的问题

学校与企业对接的部门一般是就业办,就业办的任务主要是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保持联系,定期将学校顶岗实习学生安置到企业,至于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等工作与该部门没有密切关联。企业与学校保持联系的部门是人力资源部门,它的任务是保障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人力资源,至于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等与该部门也没有根本关联。

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开展专业性工作,一般表现为在双方决策层的要求下,对接部门将双方工作部门人员约到一起走个过场。

(2)校企工作部门的问题

学校真正的工作部门是教研室和系(专业组),具体工作最后要落实到专业组教师身上。专业组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等。目前北京市汽车类专业课教师基本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状态,他们找到的最好解释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畅通的工作平台去做这些工作,使校长希望依靠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落实的愿望成为了“理想”。汽车生产企业的工作部门是生产车间,生产车间的主要职责是完成公司确定的生产任务。怕影响产能是生产车间应对对接部门、不配合校方的最好理由。而专业性工作多是需要较长时间并且耗费较大精力的工作,在工作部门没有感受到共同利益,又没有制度约束,有时还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并且双方工作部门交流程度又受到对接部门工作制约,这些工作的推进遭遇阻力是必然的。

2.解决的办法

综上所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校企双方双层的共同认可。

(1)校企双方决策层重视校企合作工作

重视的直接体现就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并认真落实。决策层直接参与制定开展工作的方案,定期检查监督、验收成果,及时表扬和鞭策。决策层要改变协议签订了就等于平台搭建好了的错误理解。因为实施层做事是有目的和需要动力的。双方决策层不可忽略实施层的需求内因和制度的作用,理想化地希望下属各部门能够主动地去开展工作。

(2)校企双方实施层要认可

认可的直接原因是将工作作为校企双方实施部门的共同任务,并使任务与双方实施层产生利益关联。要搭建两个直接工作部门间的工作平台,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对落实决策的执行层面来说,他们是自然人,决策者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好机制协调和利益指向。另外,双方决策层建立良好的私人友谊很重要,双方执行层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友谊同样重要。

3.案例:执行层面合作编写教材

合作编写教材是双方合作开展专业性工作的载体。这本教材由学校汽车专业组承接并与企业相关生产车间合作编写,主编教材是双方执行层主管的动力源,参编是专业组教师的动力源,编写教材的稿酬是企业参与员工的动力源,以上是实施层工作的内因。专业组负责人与企业相关生产部门主管要为双方工作部门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由学校主编就教材编写工作提出思路:主要由企业提供素材(这个他们很容易做到),由学校教师整理与编写内容(对教师来说有了素材就不难),教材编写完后由企业进行审定(解决问题)。当然,定期要向双方决策层汇报(决策层不反对)。就这样,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的难点便突破了。

以上是教材编写案例,其他专业性工作均可效仿。

四、法规和政策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1996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我国唯一一部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地方政府可在其范围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条例。目前,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法》允许范围内积极制定具体实施条例的很少,因此校企合作的法规政策主体上不健全、不完善,会给此项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职业教育主要还是政府的事情,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则是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保障机制中,要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政府、企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关系的主体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不作为所应承担的后果。另外,明确政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关系。最后,还要明确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用法律强制力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王胜旭,本科,中教高级,汽车专业组组长,北京市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102433)

基金项目:教育教学-政校企行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三期)(改革试点)(编号:PXM2013_014306_000119)。

上一篇:你应该先幸福起来 下一篇:从亚当?斯密到蒙代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