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赏识教育对职校后进生的转化

时间:2022-10-18 11:42:15

浅论赏识教育对职校后进生的转化

摘要:由于职校招生放宽了条件,现今的职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所谓的“差生”,如何转化后进生,是职校每个班主任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作者运用赏识教育去转化职校后进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赏识教育 职校后进生 转化

目前不少人对职业学校存有偏见,把它视作无望继续普通教育之后的无奈选择,而职业学校为谋生存,招生时不得不放宽条件。因此。现今职校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差生”,他们是学习、纪律,甚至道德等方面存在缺失的群体。如何转化他们,这是职校教育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了各种转化后进生的做法,发现运用赏识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赏识教育能转变后进生的理论依据

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被教育者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赏识。后进生的心灵更敏感而脆弱,更渴望成人的肯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要,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因此,运用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的发展是符合学生的需要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给予他们鼓励信任、理解宽容,使其不断完善自我。通过赏识教育,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鼓励之、弘扬之。因此,赏识教育能使后进生改变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从而走向成功。所以要打破后进生的恶性循环,扭转他们的人生轨道,改变他们被忽视的命运,赏识教育便是激励他们上进的教育方法之一。

二、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实例

运用赏识教育转变后进生,让其体验成功是有效途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我班有一个姓王的学生,这个学生除了无心向学、经常缺课以外,还爱在课堂上捣乱、说怪话,因此,他不但受到了多次的批评教育,而且因缺课过多被记了过。但面对严厉的批评,他总是无动于衷,老师们对他都感到头疼,家长提起他也是唉声叹气。对这样的学生,只靠批评教育是难以奏效的,我在实践中尝试运用了赏识教育。

我努力去接触他,跟他聊天,寻找他的闪光点。在多次谈心后,他逐渐打开了心扉:他原来在一个职业学校读了一年,因无心向学和谈恋爱影响读不下去了,今年重来我们学校读一年级;他普通话比一般同学好,喜欢唱歌,也唱得不错;他把过年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了一套比较好的音响,回家时经常听音乐练唱歌,有时也打打篮球。如何使他由无心向学向愿意学习转变?按赏识教育的要求,必须创造机会让他的长处获得成功的体验,再迁移到其它学习中去。我校每个学期都搞文艺周,要求每班出两个节目,也经常搞一些才艺比赛。我在跟他聊天时,肯定了他这方面的长处,并根据其处于青春期的特点给他出主意,如果他参加这类的比赛和文艺周,取得好成绩,肯定有同学认识他,可能还主动跟他交往,不会像以前那样让人觉得讨厌。他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我就引导他在这方面做准备。

不久。学校搞了一次全校性的普通话大赛,他主动报名参与并拿到全校第三名的成绩,是唯一得奖的男生。在那段时间他不但受到了老师的赞扬,还经常得到同学的肯定,很多同学主动跟他打招呼,有些同学还找他请教问题,他受到了从没有过的肯定和尊重。他说那段时间他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上课都有精神了,也听得下老师讲课了,不懂的问题还主动去问老师。期末时,我又让他代表班级参加文艺周表演,这是他的特长,他认真积极准备后,拿了一等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更多的肯定和赞赏,自信心和积极性更高了。后来,我又和他的家长通了电话,向家长说了他这一段时间的进步,要求家长要多表扬他。一年后,小王已由原来的双后进生转变成为一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学生了。

小王的转变启示了我们:学生常受批评、受斥责。便容易失去自尊,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破摔,消沉下去。但如果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并创造机会让其表现,引导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种成功就会照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努力的方向,成为他们继续努力的巨大动力,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从而变得越来越优秀。

三、赏识教育转化职校后进生的经验总结

教育规律和成功的教育实践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从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唤醒学生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付诸行动,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

1 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用其长处激发其上进的动力和增强其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自己的自信和自尊感。”找到了后进生的闪光点,以此激发其上进心,就可使后进生重树自信,不致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教师不应急于把后进生抓来教育一番,而要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后进生也不例外,哪怕只是一点点肯定。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收获的肯定和赞誉。各方面表现都不如人意的后进生,由于得到的教师赏识的机会不多,就更渴望老师的赏识了。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班主任可通过观察法去了解,也可通过与学生谈心。在聊天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可要求学生自寻长处,同学之间互寻长处。找到了闪光点再在班会上和有激励作用的场合表扬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的长处得到表现,用成功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前苏联教育家伊叶・西尼查说过:“要寻找理由嘉奖学生,往往一次合理的嘉奖要比十次各种各样的指责带给学生的收益多。”教师应学会赏识后进生。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待和赏识,使后进生在赏识中不断发展。后进生虽然在学习成绩方面不如人。但往往具有一些一般学生没有的长处,如勇敢、人际关系好、乐于助人及文体方面的特长,在班级球赛和文艺晚会上经常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这时的表现也很好。但一个学期中这样闪光的机会是很少的,他们经常体验到的是学习成绩的不如意。创造机会让后进生把闪光的积极性迁移到其它学习中去,就是赏识教育的成功之处。因此,利用后进生的长处引导其积极上进是赏识教育扭转后进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2 为后进生重塑形象,用良好的形象激励其积极发展。

要让后进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的态度起重要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尽可能对后进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点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其他同学关心、支持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使其不断以好的形象出现在同学面前,以此鼓励他们抬起头、挺起胸,树立必胜的信念,消除“我学不好,我赶不上,我拖班级后腿”等心理因素,从而扬起希望的风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抬起头来”就是信心的体现。而能让他们“抬起头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肯定和赞扬,尤其是具有权威性评价作用的班主任的赏识。一个学生如果每天面对的都是指责、批评,他就会得到一种也是唯一的信息:我不行。久而久之,他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心理就会压抑,情绪就会低落,自卑、孤僻、自甘落后也会随之而来。而往常赞扬后进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能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同学们也不把他们当后进生看,班主任就能利用其影响帮助后进生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这样,后进生就会肯定自己,发现“我也行”,进而树立起“我一定行”的信心和形象,投身集体,大胆地参与,增强责任感,努力向上。

3 用“标签”效应暗示,引导后进生自我重塑,自我完善。

扭转后进生的最有效途径是使其自我激励、自我完善。通过“标签”效应引导后进生自我重塑是赏识教育的方法之一。

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兵中做了如下试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半年后这些士兵变化很大,变成了信上所说的那样。心理学家指出。这就是“标签”效应。

运用“标签”效应引导后进生自我完善,要用良性暗示使他们从弱点和缺点中走出来,即给他们描述一个光明的前景。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所以,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理想的人生设计,进行榜样教育,用“标签”效应引导后进生自我重塑。同时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来陶冶学生的积极发展。例如,可以在教室里贴上一些标语口号,如“成功、健康、自在”,表扬学生时让大家高呼:“你真棒!我比你更棒!”遇到困难学会说:“我能行。”“没问题!”通过这样的暗示,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不会再有“差生”的心理,他们就会在榜样的标签暗示下向榜样转化,进入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那后进生的转变就是时间问题了。

上一篇:科学理论教学应该补充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大学生“网瘾”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