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出租的不是房子,是情怀

时间:2022-10-18 11:01:00

哥出租的不是房子,是情怀

因工作关系,刘洋先后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生活,搬过30多次家。在举目无亲的异乡生病、受挫、痛苦时无人问津,一个人的世界孤独而无助。奋斗成年薪百万的职场金领后,他忽然辞职,卖掉在上海的房子,异想天开地要为漂泊者打造一个亲如一家、路不拾遗的“都市版桃花源”……如今,他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闯出一片天地,被网友誉为“中国最有情怀的房东”。

消除独居者的孤独感是一种刚性需求

1975年6月21日,刘洋出生在吉林一个宁静的小城,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集团公司做销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跑了一遍。从销售转做市场,他觉得自己需要充电,就到香港大学攻读整合营销传播的硕士学位。后来,做市场营销工作的他,先后在重庆、福州、上海、北京等17个城市生活,搬过30多次家。

和很多长期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一样,刘洋在陌生的城市里遭遇过挫折、沮丧、徘徊,痛苦。让刘洋最难忘的是,刚到上海不久的一天夜里,他因病毒性感冒忽然发起高烧,头晕乎乎的,想去医院,却浑身乏力动弹不得。后来就渐渐昏睡过去,结果一下睡了3天。当时,躺在空间狭窄的出租屋里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父母远在千里之外,身边没有可以帮忙的朋友,在一个人的孤独世界里,自己是那样的凄凉、辛酸和无助。刘洋挣扎着爬起来,找到药胡乱吃了一通才“捡了条命”。此后,他做梦都想交一群可以交心和遇事相互帮忙的朋友,可在冷漠的都市里,这成了一种奢侈。

生病时无人理会,但你只要有点动静,房东就会气势汹汹地赶来“兴师问罪”。一次,刘洋忙了一天后动手炒了几个菜,在出租屋里给女友过生日。一对情侣喝了几杯红酒,兴奋地唱起歌来。不料很快就有人敲门,对方粗暴地说:“闹什么闹,这里需要安静,不能住就滚蛋!”当时刘洋和女友很无奈,“寄人篱下”只能忍气吞声。有时房东还会无故提高房租,根本没有协商的余地。

刘洋和女友做梦都想有个自己的小窝。刘洋没日没夜地努力奋斗,在公司表现非常优秀,很快进入年入百万的公司管理层。他们终于在上海浦东买了房子并结婚,每年还可以出国度假。按说这样的生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可就在这时,刘洋联想到自己以前做租户时,常常连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产生了一个浪漫的想法:尽个人之力,给“漂”一族打造一个能挡风遮雨、有爱陪伴的地方,让他们在打拼中少一点辛酸、痛苦,多一些关爱和帮助。

2011年,刘洋放弃高薪工作,正式开始创业。“我想建立一个社区式的公寓,让漂泊的年轻人有家的感觉。”他说,“在大城市,消除独居者的孤独感是一种刚性需求,却没有人去做。我觉得这个市场潜力很大。”

刘洋的第一栋目标公寓楼,是广州原高露洁废弃的旧厂房,一栋楼整体改造需要几百万元。刘洋反复找了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人,都被拒绝了。连续受挫让刘洋很痛苦,他决定卖掉房子。在外漂泊十几年,好不容易买了房,不到两年就要卖掉,妻子当然不同意。况且,这个领域没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周围没人看好。刘洋当时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含泪对妻子说:“这是我后半生唯一充满激情想做的事情,希望你全力支持我。如果失败了,从此我就死心找个公司打工。”见他铁了心要放手一搏,妻子心软了,只好流着泪点头。家里唯一一套房子,刘洋卖了400多万元。

刘洋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公寓出租回报周期比较长。“当时做了测算,大约要10年回本。但我坚信,有社会价值的项目一定有商业价值。”

做中国最有“情怀”的房东

可是,事情的发展与计划相去甚远。原本打算3个月完成的社区打造,用了整整10个月。设计师拿来的图纸完全按酒店格局设计,被刘洋全盘否定;而他设想的,对方却做不出来。刘洋只好自己琢磨如何装修,仅设计就用了30天。

更严重的是,直到快竣工时刘洋才发现房子隔音不行,尤其不适合长期居住。他开始追查,结果查出供应商发来的材料以次充好,严重不合格,装修人员把墙做薄了,他在电话里对供应商一通大骂:“你的心简直被铜臭熏黑了,懂不懂该如何做良心工程?”那时候房间涂料已刷好,门窗也装完了,可隔音效果这一项,内部测试根本通不过。三层楼全部推倒重来要多花很多钱,刘洋回去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还是决定推倒。

由于缺乏经验,没有资源也没有技术,公寓改造常常建了拆,拆了建,工程进行到一半时400万元就用完了。刘洋的资金链面临断裂,他不止一次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身心疲惫的刘洋曾一度“自暴自弃”,晚上一个人喝得醉醺醺的,试图用酒精麻痹自己,借以排除心中的苦闷。一次,他眼睛红红地对太太说:“如果我这次失败了,过去的努力全部归零不说,还会倾家荡产!”妻子却反过来安慰他:“你不是很崇拜篮球明星科比吗,他个头不高,在体质和技术上比其他球员也没有任何优势,为何能成为NBA最好的得分手呢?因为科比能十年如一日在早晨4点钟之前起床苦练,而那时他的队友还都在甜蜜的梦中。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他才会成为传奇!”听了太太的话,刘洋感动不已:自己需要的就是科比那种“死磕”和不放弃的精神。

最困难时,刘洋甚至把自己每天要用的车也低价卖了。最后一结算,整个工程花了800多万元,超额一倍!旧厂房终于改造成133间符合青年人需求的loft公寓,20多平方米一间,自带独立浴室,配有沙发、衣柜、榻榻米、落地玻璃窗,还有一个小阳台;公寓每间房租金在2000~3000元。2012年6月,YOU+青年社区广州凤凰店正式开业。1个月后,客房全部满租。

对于首个“作品”,刘洋怀有很深的感情。住在这里的漂泊者互称“家友”,不但相互有联系,还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公寓免费提供大面积的公共娱乐空间,吧台、台球桌、迷你影院、健身器材都是共享的,不少“家友”在晚上都聚在一楼大厅里看电影、闲聊、玩游戏。顶楼是公用厨房和公用洗衣机,还有露天烧烤台。这里的年轻人说:“在这里你随时可以请朋友喝咖啡、聚餐,而且能结识很多新朋友。这些资源在外面都需要花钱。

很多人觉得YOU+是一个有点像乌托邦的地方。“把每一个住在这里的人变成家人、兄弟姐妹,开心的时候可以有人分享,一起喝啤酒吃烤串,失败的时候也有人听你倾诉。”其实,这里更像是给漂泊的青年们一个遮风挡雨、躲避寂寞的避难所。刘洋花了3年时间打造第一个国际青年社区,而如何营造出“家”的氛围,让全部“家友”都可以做到路不拾遗,他花了1年时间进行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在合同写明。在刘洋的管理和“家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这里简直像个“桃花源”。大厅里面手机、钱包、外套、手提包、电脑随处可见,却从来不会丢东西。刘洋说,YOU+不做钢筋水泥森林,租住这里的人一定是接受这种新颖的公寓文化的。

对于YOU+,刘洋有“三不租”原则:45岁以上的不租,因为公寓关注的是年轻群体;结婚带小孩的不租,因为房间和楼梯为单身成年人设计,不适合小朋友玩耍;不爱交朋友的不租。有人担心这样的规定是否会影响YOU+的入住率,他笑着说:“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因为我们针对的是细分市场,找准了定位,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人群进行了细分,所以入住的‘家友’都是一群志趣相投的年轻人,他们都渴望有这样一群朋友在身边。”

有社会责任感的事业估值10亿元

独特的经营模式,让YOU+逐渐受到投资者的青睐。2013年6月,刘洋接受第一笔天使投资,很快,第二和第三家店相继开业。2014年8月,在A轮融资中,雷军和刘洋仅仅交谈了5分钟,便决定斥资1亿元入股,从此被冠以“小米公寓”的称号,刘洋也走到了镁光灯下。

然而,迅速扩张也引发了质疑声。2015年7月,一篇在知乎网上的热帖让刘洋陷入了舆论漩涡。原来,做苏州桥店项目时,出现厂商供货床垫甲醛超标问题。刘洋认为,既然我用了就是我的责任。事情发生后,他立即对“家友”道歉,第一时间撤换了问题床垫,并健全采购控制体系。

刘洋还用重重条件告诉租房者,这里的房子不是有钱就能住,而是要把你的资源与大家共享,产生互动。“家友”入住提交的申请要填写个人简历,包括教育经历、职业、年龄、是否单身等。令人惊讶的是,即便住进来了也并非“一劳永逸”,YOU+对“家友”有一套严格的KPI考核,如果没有完成将会面临被“逐客”。刘洋有个“136”考核计划:1个月内要认识并深入了解10个人,包括姓名、职业、爱好、生日、哪里人等;3个月内要至少参加一次社区活动;6个月时家友会评选出“最不受欢迎的人”,可能面临被“驱逐”。

在这里住的70%是海归,65%是单身女性。每位入住者既是邻居又是朋友。有人感冒了,只在微信群上抱怨了几句,便有“家友”敲开房门,送来一碗热粥;有位创客在设计一种市场潜力很大的医疗智能产品时遇到难题,马上就有一帮IT工程师出来帮忙。YOU+的租户大多有一技之长,几乎涉及所有行业,所以,无论谁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立马求助。刘洋希望这里成为线下创业社区,给创业者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截至目前,在YOU+的创业项目已有100多个,有的甚至成为价值过亿的明星项目。刘洋对YOU+的定位是一个社交平台,是一个共享社群,是一个像家一样温暖、有人陪伴的地方。

“我觉得这个行业特别缺乏对漂泊者心灵的关注。”甚至很多租客的婚礼都是在YOU+公寓内举办的,“家友”一起上阵帮忙。刘洋5次当证婚人,其中的3对是他当红娘撮合成的。不少人在搬离公寓后,仍会参加YOU+的店庆派对,还要回到曾经住过的房子看一眼。刘洋说:“在这里认识这么多朋友,甚至一生都无人可替的挚友都会在这里产生。”

截止到2016年8月上旬,YOU+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拥有房源数量达到惊人的10万套,刘洋被网友誉为“中国最有情怀的房东”!刘洋又获得B轮融资2亿元,目前公司估值10亿元。

至今刘洋感觉自己仍然是一个大男孩:任性、爱玩、好交朋友,也保持着一股冲劲儿。同网友交流时,他有一句著名的口头禅:“哥出租的不是房子,是情怀!”在他看来,做事只抱着赚钱目的很难全心投入,必须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走得更长远。

上一篇:感知词语,夯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 下一篇:保持五种状态,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