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小学数学练习课

时间:2022-10-18 10:19:55

如何让学生爱上小学数学练习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犹如一道桥梁将认知与巩固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新一轮数学课改的逐渐深入,数学课堂迎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课程改革,只转变授课过程,忽视练习课的转变,导致很多练习课一直沿用传统机械式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深入探索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让孩子们爱上练习,快乐练习。

一、精心构思,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逐渐发展阶段,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层次性、梯度性,如果教师在设置练习题目的时候搞“一刀切”,学习能力偏差的学生觉得难度太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认为太简单,均没有练习的必要性。因此,让学生爱上数学练习课,需要教师下功夫,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程度设置具有层次感和梯度的习题,逐步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之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而且能够画出对称轴,在这一前提下,设置了一组练习题:“慧眼识英雄”环节,1、请同学快速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请同学画出它的对称轴?3、能画出几条对称轴呢?在这一组题目的设置中,教师充分的考虑了学生接受的能力,从最简单的做起――识别轴对称图形;接下来必须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实践动手,画出对称轴;第三步是挑战对称轴的数量。对于学生能力一般的学生,前两道题做出来没问题,从而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满足了学习的欲望;而第三个题目中,对于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会想:居然有的图形有多条对称轴,于是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画出的对称轴数量为比较的标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激活了小学数学练习课堂。当然,层次性数学练习的设置既可以要求学生全部完成,又可以指定学生完成部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练习的需求,“跳一跳能够到”的数学练习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因此,在练习设置中将学生不由自主的引入生活化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苏教版六年级综合应用题的练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门票问题”的数学题目,老师从口袋里拿出了300元钱,提问:“我这三百元可以做什么?”有同学说让老师请客,有同学说捐款,还有同学说可以旅游……教师选取“旅游”情境,继续提问:“我们到达景点,需要买门票进去,大人、儿童、通票价格不一,给你一定数目怎样买最划算?”此时,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数据,积极投入到运算之中;教师接着说:“我们玩够了要吃饭啊!一桌8个人,我们需要几桌?”在这样的练习设置中,学生仿佛没有做题,而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兴趣盎然地完成知识的巩固过程,学生从心理上也认为数学知识对生活的益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想象情境。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数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更需要充分的想象力辅助。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创设有趣的想象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后,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布置相当数量的乘法算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乘法概念,然而,又常常会因为算式的枯燥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有教师这样做:老师手里有许多水果,咱们今天来一场水果盛宴好不好?此时,学生很兴奋,纷纷摩拳擦掌,接下来教师出示水果图片,每个图片上有一个数字,如25、38、4、21等,教师要求请把你喜欢的水果拼到一起,看谁拼得快,算得准?学生很高兴,有的同学甚至口算得数,一瞬间一道道水果拼盘送到教师面前,老师要求学生们互相分享这水果盛宴,同时表扬同学的聪明和智慧。在这样的练习情境中,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的激情,让学生从此爱上数学练习课。

3、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孩子的天使,数学游戏是将孩子引入学科中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中合理的引入游戏情境,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设置一些“闯关游戏”“狭路相逢勇者胜游戏”等,均能激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相关简便运算》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闯关游戏”示意图,如果能利用简便方法正确运算一道题则获得一枚打开下一关的钥匙,如果错误将宣布推出比赛,整个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生对这种新颖而且富有情趣的游戏情境非常喜欢,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数学内容的练习过程。

三、不断创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新不仅是数学课堂授课教学的需要,同样也是数学练习课堂发展的需要,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的练习设计中,教师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刚刚买下了一块长100米,宽80米的土地,准备扩建学校,如果你是设计师,请在设计图中加入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绿化带,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计算出剩下的面积。学生对于单纯的数字练习很难产生兴趣,而这种让学生在创新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练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小学数学练习课更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遵循新课程标准,积极组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多样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从此爱上数学练习课,爱上数学。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的思考 下一篇: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