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读”字

时间:2022-10-18 09:57:23

我国著名漫画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学习俄语时创造过一个“读”字学习法,也可以叫做“二十二遍读书法”,即:一篇文章每读一遍就在题目的旁边划一笔,一遍一遍,一笔一笔积起来组成一个繁体的“读”()字。这二十二遍不是一气读完,而是分四天进行。第一天读十遍,写完“读”字左边的“言”字和右边的“士”字;第二、三天分别读五遍,写完“士”字下面的“四”字和“目”字最后一天读两遍,写完“目”字下面的“两脚”(两点)。

这种读书法是符合记忆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进行过多种关于记忆和遗忘的实验,得出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遗忘规律,那就是:记忆之后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为了避免遗忘后难于补救,及时复习、重复学习,不失为最好的记忆方法之一。丰子恺这样不断地重复学习,看似笨拙,却很实惠,由于对所学内容复习及时,几个月后,他就能看外文长篇小说,并能从事翻译工作了。当然,大家读书的遍数不一定那么多,但是必须记住:读书的过程是细细咀嚼、品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古人有句名言: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就是“温故而知新” 的道理。我国著名女作家茹志娟曾讲过“煮书”的名言。人们只说煮饭,煮茶,谁见过“煮书”呢?这位著名小说家有她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了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成的。” 原来这里的“煮书”就是精读,就是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读,读到心领神会,恍然有得,从而获得更深层次上的记忆。

宋朝有个人叫陈正之,他很想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他读书又快又多,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少,常常以此苦恼。一天,他路遇朱熹,便向他请教读书之道。朱熹针对他读书的弱点劝他:以后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连读它两三百遍,每次皆用脑思之。陈正之用这个方法读书,果然收获甚大,后来真的成了一个大学问家。“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学习应该既学又习,只学不习者,学而不固;只习而不学者,所知寥寥;学而时习者,乃治学正道。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医学理论家阿维森纳,有一次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怎么也看不懂,他从头至尾读四十多遍,都能背下来了。后来别人一启发,他马上领悟了书的内容。显然,这与他读了四十多遍是分不开的。

由此看来,读书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掌握知识,一靠理解,二靠反复。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他83岁高龄时还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一百位的准确数值。人们问他是怎样记住的,他说:“说起来而也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正是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练一遍,胜过突击练十遍。”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也说:“重复是学习之母。”他们都把重复当作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则,决不是偶然的。这看似不起眼、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不正是人们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好的记忆方法吗?■

上一篇:十个有趣的“三角形”汉字 下一篇:别让学习进入困境